最新文章
堅持,讓我們一起看見美好
專訪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 秘書長馬燕萍
撰文/賴宛靖 攝影/呂敬惠
那天,大雨過後,天空出現一抹絢麗的虹,彩虹的落點,彷彿就在我們決定創立原民咖啡坊的地點,就像太魯閣族的祖靈保佑著,讓我們覺得就該在此落腳……
這彷彿有著彩虹光芒的起點,位於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山區,是塊只剩鐵柱的荒地,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祕書長馬燕萍說,大夥兒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就從這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開始。
雖說是片荒蕪空地,但點燃這夢想的火種,卻乘載著理想與心願,以及許多人的協助與支持。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秘書長馬燕萍(圖呂敬惠攝)
馬燕萍的父親是外省老兵,母親是太魯閣族,父親認為唯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生、打破貧窮世襲的循環,因此舉家搬遷台北,就是希望有足夠的教育資源。而燕萍也不負所望,不靠原住民加分就順利考取台大哲學系。畢業後開了補習班教授兒童美語,一教就是13年。「即便後來受少子化衝擊業績略有影響,但經營還算平順,至少不知道甚麼是缺錢。」
原民家長有工作,孩子才能受教育
然而,即便是風平浪靜的人生,也會出現轉折。「有位議員申請一筆預算要用在原鄉兒童課後輔導,希望由我們來教。在接觸原鄉兒童的過程中,常有家長喝醉沒來接小孩下課,或是為生活奔波、打零工,無法陪伴孩子成長。」馬燕萍認為,唯有父母有穩定工作與收入,孩子安穩讀書,未來才有機會。
但,該如何為家長創造工作機會?「偶然間接觸到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撰寫企劃書,核准後就能提供員工薪水,很適合我們想為原鄉家長打造工作場域的理念。」從未寫過企劃書的馬燕萍,一股腦地把想做的統統寫上去。寄出申請後不久,勞動部來電,提醒申請的方案是要寄到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就服站,且企劃書格式也不對,眼看截止時間快到了,在勞動部及就服站的協助下,在一周內改完一大疊企劃,通過審核後,順利在汐止山區找到打造夢想的園地,成立於原民咖啡坊。
萬事起頭難,即便原住民天生有著「無可救藥的樂觀」,面對滿山的荒草還是有些不知所措。那年發生八八風災,很多漂流木沖到海邊,場域就以漂流木及在地的竹子搭建,建築、排水都自己來,靠著原民朋友胼手胝足,齊心打造而成。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在汐止山區,打造了最有原民風情的咖啡館 (圖呂敬惠攝)
無可救藥的樂觀,迎接挑戰
只是現實的考驗接踵而來,馬燕萍這才感覺到,原來賺錢這麼難!接連遭遇兩場幾乎全毀的颱風,幾次想放棄,但看著餐廳裡12位員工,多半年紀漸長、求職不易,他們把這份工作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務,她只能咬著牙撐下去。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度過四年風雨飄搖的草創期,組織慢慢發展健全,原民咖啡坊從汐止深山搬到半山腰,還在新北市政府地下一樓開設原味坊餐廳,讓居住在都市裡的民眾能就近品嘗最道地的原民料理。「原民咖啡坊及原味坊的員工平均年齡約40歲,不光是有份穩定的工作,透過料理與餐館經營,也提升工作價值與自我肯定,在都市裡打拼的原住民不再是只能做泥水、板模的粗工,也能在餐飲服務業找到一片天。」
馬燕萍說,原住民餐飲、工藝與樂舞,是協會發展的三大方向,都需要部落耆老的傳授與指導才能傳承下去,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協會才有餘裕創造工作機會,鼓舞這群來自原鄉的就業人口。
但馬燕萍覺得這樣還不夠,真正需要解決教育、經濟根本問題的,是原鄉部落。「如果說,台灣有5%的失業率,我們的故鄉應該貢獻了50%吧。」馬燕萍感慨道。位於三棧溪畔、距花蓮市還有一段距離的加灣部落,是個容易被觀光客忽略的小地方。部落裡多半是老人家與小孩,百業不興,年輕人多半去都市找機會,留在部落的多半無業,偶有兼職工作能賺取微薄收入。
把工作機會帶回部落
因此兩年前,馬燕萍毅然決然重回部落,在家鄉花蓮加灣部落設點。「起先身旁的人都要我把重心放在都市就好,畢竟跨區經營風險變大,不過見我們的意志很堅定,勞動部再輔導申請培力就業計畫,用最溫暖實際的協助給予力量。」
位於加灣部落的原民坊,由八位年輕的部落青年獨立經營,無論是餐廳內外場、經營管理、成本管控,都由他們親力親為,兩年來成績斐然。
產業回部落、年輕人回部落的政策,真的不能只是嘴巴講講,必須要有路徑,讓年輕人有回鄉發展的動機。「特別感謝培力就業計畫導入許多資源,包括專業師資,這群孩子有導覽員執照、烘焙執照、廚師執照,也開始學習電腦,應用在管理營運及文書處理上,透過明確的培訓機會,即便將來想到都會區工作,也能跳脫只能從事低層勞力工作的宿命。」
「因為接觸了管理職,幾位孩子也萌生重回校園、多考幾張證照充實自己的念頭,我想慢慢培植,當勞動部協助的方案結束後,孩子也能有雙翅膀能恣意飛翔,這才是協會成立的初衷。」令人讚賞的是,協會一路走來如履薄冰,但退出的夥伴、放棄的孩子並不多,人員流動率一年頂多兩個。而協會訂出明確的薪資加給制度,分享創造出的利潤,更讓協會如家庭般充滿向心力。
除了經營餐飲服務業,馬燕萍更希望文化傳承,為此組成「傳源文化藝術團」,讓一群在風景區跳舞的小孩設定目標,2018年要站上兩廳院。「協會僅投入兩年資源,孩子自己編劇、編舞、演奏樂器,不假他人之手,成果豐碩。」為累積演出經驗,先在苗栗、新竹等地參加大型的展演,甚至遠赴國外演出,能一路跳進國家殿堂,實屬不易。「扶植藝術表演團體須挹注龐大經費,但看著孩子持續成長,更加深我們的信念,接續培力就業方案申請中,若有機會獲得,就會把資源挹注在他們身上 讓他們舞出精采人生。」
給他們跑道,就能馳騁夢想
台大哲學系畢業、正攻讀輔大教育研究所的馬燕萍,有源源不絕的發展理想與創意。「2017年,我們完成兩件很勇敢的事,一件是參與台灣文博會,希望透過具專業高度的殿堂表現自己。籌劃半年,也積極籌措經費,文博會期間有許多媒體報導,及國內外、各縣市邀約,增加曝光機會,參與的原鄉青年看到更有深度的文化,自我要求也瞬間提升,誰能想到這群在風景區烤香腸、山豬肉的孩子,能在文化博覽會這樣的國際殿堂上,自信地展現原鄉文化及工藝美學。」
為了磨練,協會在原民咖啡坊舉辦『文化一頓飯』活動,邀請八個國家的年輕人,甚至有遠從非洲來的學生,透過餐飲互動及語言,達成文化交流。「原鄉孩子活潑樂觀是天性,演奏樂器、分享料理難不倒,唯獨語言是最大壓力,其次是面對完全不熟悉的文化,要怎麼好好表現自己。」活動還邀請輔大教授協助,完全以高規格自我要求。「『文化一頓飯』活動風評極佳,緊接著又拿下『社企行不行,提案任你行』文藝型社企金獎,讓夥伴們更具信心。」
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做的人。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的協助,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的夥伴們捲起袖子,克服重重難關,為原民教育與職涯規劃開創新局,這微光星火將點燃希望,讓原民力量發光。
神采飛揚地談起協會發展歷程,馬燕萍把一路走來的甘苦,視為最珍貴的養分 (圖呂敬惠攝)
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
官方網站:http://vuvu.com.tw/
Facebook:Vuvu原風禮坊
Twitter:https://twitter.com/VuVu_Cake
服務專線:(02)2647-5011 0938-338809
訂購單傳真:(02)2649-0750
地址:新北市汐止區伯爵街95巷13號1樓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