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 三輪車踩出人文新風景



觀光三輪車是彰化縣鹿港鎮吸睛的賣點之一,堪稱是「鹿港Uber」,全臺灣第一張執照正是在2018年發給當地業者。從遊走灰色地帶經營三輪車隊至今,穩占逾30%市場,彰化縣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蔡宗源卻說,成立車隊的初衷不全是為了觀光。
1958年出生的蔡宗源高中畢業後就從事業務工作,曾北漂專賣義大利進口高級磁磚,28歲那一年為了照顧家中長輩毅然返鄉。
也許是見識過異鄉風景,當蔡宗源發現街頭巷尾都看不到年輕人熱中的西式早餐店,他自許為「還有半杯水」的樂觀主義信徒,決定開出當地第一家漢堡專賣店。事實證明,這個風險值回票價,如今已開設3家分店。
漢堡店生意興隆,加上營業時間不過午,提供蔡宗源有機會和時間重新認識家鄉,甚至能無償擔任民代助理長達9年。在那幾年間,他清晨5點就深入鄉里聽取民意,直到半夜才回家,深刻理解觀光客看不到的真實鹿港。
現在的鹿港總人口數不到8萬5,000人,高齡族群占17.4%。蔡家三代世居在此,他看著周遭長輩越來越老、越來越多,也感受到「三明治世代」(The Sandwich Generation,指的是需要同時照顧年邁長輩及子女的族群。)養家活口的重擔,38歲那年他抱著回饋心態參選里長,至今一當就是28年。
社區關懷多元活動,拓展長者生活圈
2011年,地方議員協助蔡宗源創立彰化縣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爭取政府資源挹注,有系統、有方法地建置關懷、照護社區長者的社會事業。
早期,他的作法和其他機構大同小異,包括設計有益長者身心健康的休閒娛樂活動、整合社區資源成立守望相助隊。等規模初具後再開辦社區關懷據點,固定於每星期二、五服務約30名長者共餐。
蔡宗源補充,聘請書法、舞蹈與肌力訓練等專業老師到點上課,頗能迎合長者對娛樂活動的需求;號召20多名里民加入守望相助隊,每晚凌晨到4點的巡視工作也不難;共餐反而是他必須一家家登門拜託,解釋共餐活動對長者身心的助益,才好不容易固定開展的服務。
老吾老也幼吾幼,自掏腰包為失學青少年上課
在初期營運階段,蔡宗源說,儘管政府補助分擔了大部分成本,但是他不願意受經費所限,每年自掏腰包挹注超過10萬元,除了加碼在傳統三節團康活動,還開辦兒童讀經班與漢學班等課程。
乍看之下,這類課程風馬牛不相干,但蔡宗源認定,這是挽救社區未來、創造就業的必要環節。「本地家庭型態多半是上有父母、下有兒女,賺錢養家的三明治族,對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因吸毒失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他期盼凝聚同儕力量,把失足的下一代拉回來,這樣三明治父母才能放心外出賺錢。
2014年,蔡宗源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申請6名「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員額,完全用於提供三輪車載客服務。最初起心動念是想為體弱長者出門辦事時提供安全便利的乘載服務,加上聘雇弱勢的待業族群,滿足長者需求之外再衍生出觀光商機,那是一舉三得。
如今,搭著三輪車聽著車伕導覽在地景點的模式,已經成為鹿港吸客的招牌手法,其中有個重要關鍵:全區超過170名電動三/四輪車的專業車伕,不僅勤跑景點、說典故,還懂得經營「自有品牌」。
幫遊客拍網美照,趴地躺平喬角度
以協會的進用人員之一蘇婉真為例,5年前,身為四寶媽的她在老么上小學後決定重回職場。先生的友人引薦她加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她從害羞開不了口,到現在已經成為協會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服務過的遊客每每一試成主顧,看上的就是她「有如拍網美照」的技巧。
「我看到遊客都會拍照留念,就想說,別的能力比不過同業,要是很會拍照,一定會讓客人印象深刻,」她解釋,「所以我去請教旗袍店的攝影前輩,然後又不斷琢磨,在什麼景點最適合用什麼方式取角度。」
2024年6月底,一位旅遊網紅在社群網站貼文標示「導覽員突然倒地不起」的照片,創下單日超過50萬次瀏覽紀錄,原來是她敬業到整個人趴倒躺平,只為幫客人拍美照,讓對方相當感動。
蔡宗源強調,協會在推展導覽行程就是除了認真還是認真。「鹿港辜家很有名,科技大老施振榮也很有名,但你知道他們的根就在景福里嗎?」他與有榮焉地說,「別家業者會帶你走天后宮、丁家大宅,但是我們還會多走這一步。」這就是「鹿港Uber」的在地優勢,也是利用差異化的服務卻創下市占率超過30%的秘密。
彰化縣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臉書官網
粘益豪:希望深度旅遊能傳唱鹿港之美
年初接下專案經理一職的粘益豪是鄰近的福興鄉人,原本從事製造業,慕名鹿港豐富的人文資產而轉職。近一年來,他積極經營「鹿港二鹿風情」的臉書專頁,並找來旅遊網紅客串導覽員,藉此提高觀光三輪車的能見度。此外,他還積極串聯地方耆老與文史工作者,加入推廣深度旅遊的行列。粘益豪期盼可以透過觀光三輪車,讓鹿港的美好故事代代傳唱。2024

▲鹿港觀光三輪車的車伕,不只載客跑景點也會講述古鎮的歷史典故。

▲身兼里長的蔡宗源,善用政府資源,將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的經營觸角跨足觀光產業。
![]() | ![]() |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相關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