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
中彰投分署104年度社會企業「社區巡迴講座」(7/22~8/29)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2015/07/22 至 2015/08/29
規劃一系列社區巡迴講座,希望能藉由專家分享,以貼近社區及一般民眾的議題,引發地方共鳴,期望能拋磚引玉,讓社會企業的公益理念,深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社會企業「社區巡迴講座」
活動時間:2015.07.22-2015.08.29
活動地點:臺中、彰化、南投
場次概述:
7月22日-彰化市延和社區活動中心
廖誌汶老師-稻田裡的餐桌:創造農食體驗新價值
本次講座邀請人為廖誌汶老師,在講座中廖誌汶老師向大家說明分享如何運作「稻田裡的餐桌計畫」,闡述自身想法及經驗,如何重新發掘台灣土地的價值,進而衍生出「幸福果實」概念,並向參與人員分享他自身如何用行動拾回農村的過程,推廣農村永續經營。用"吃"這個最讓人能馬上感受到的方式,重新發掘台灣土地的價值,使在場團隊以及參與民眾,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最應該讓人重視的資源,跟農村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在這次課堂後續的交流中,許多在地的團隊與學員,也學習到了該如何推動當地的文化,去融入自身企業的行銷活動,如何去推動自己對於社會企業的理念,並有方向的去發掘台灣之美。
7月29日-南投縣綜合性身心障礙福利復健服務中心
胡庭碩老師-SIB社會創新巴士: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社會
胡庭碩老師因為本身天生的肢體缺陷,讓他一路走來備感艱辛,但他卻因此開始想,能回饋這個社會甚麼?就此開始投身了社會企業,而與好友打造了社會創新巴士。
在本次講座他與大家分享社會創新巴士從無到有,中間經歷了多少挫折以及美麗的風景,如何嘗試在這當中引領更多人去挑戰以及發掘這個社會更多的可能性,在講座進行的過程中,與參與民眾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分享何為他社會創新的精神。
現場的交流時間中,胡庭碩老師與在場的學員互動下,許多學員已經開始反思,社會企業的核心的價值。以及自己能為這塊土地做些甚麼,在力所能及的現階段,能有怎麼樣的轉變跟實行策略,並以此與胡庭碩老師進行探討以及交流,而現場非社會企業之組織學員,也改變了以往之價值觀,瞭解到了何為社會企業,並表示願意從自己能作的開始,以自身所長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
8月3日-南投縣文化局圖書館
王順瑜老師-回鄉的台灣農夫:彎下腰傾聽土地的聲音
王順瑜老師分享自己如何透過生態產業、適地適種和社會經濟金三角的組合,重拾農夫失落的優雅。這位笑容開懷的臺灣農夫,在本次的講座中,表達了不管做任何行業,不要忘記最初的感動,只要有心,全世界的人都會卯起來幫忙,於此也正是所有社會企業團隊應該堅持的理念。
透過本次講座,許多學員也瞭解到了生態、經濟、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是能以自然的方式和諧提升的,許多在地團隊開始思考要如何活用在地元素及特質去提升整體經濟,並從中瞭解到應該要改變企業本身,來適應環境,並抓住在地的特點去創造原生產業,也讓許多學員瞭解到傳統農業目前的困境,及王順瑜老師如何去找到臺灣農業的新價值,跟在地產業的新出口。
8月15日-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林崇偉老師-用科技填滿愛:運用科技繪出友善地圖
林崇偉老師以自身經驗向參與的學員分享,App「友善台北好餐廳」的發想以及執行的經驗,該App是一群熱血的身障朋友與年輕人結合科技力量,以自身的不便,創造眾人的方便,在本次講座中,林崇偉老師向參與講座的人傳達,為他人著想的種子,會衍生為一個可以令人為之投入的志業。
這次林崇偉老師讓許多不瞭解社會企業的民眾更深入的瞭解社會企業的意涵,也更瞭解如何實際運行及運作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是每個人都可以去為之投入的企業,而不是擁有多龐大的資源後才能去做的事。
8月29日-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何培鈞老師-小鎮文創新思維:讓沉睡的小鎮蛻變與重生
何培鈞老師在本次的講座中,向大家闡述了在小鎮文創的經營上,引進「協力設計」、「在地生產」以及「協力銷售」的概念,並告訴學員他是如何集結外部專業資源,不論是政府的資源爭取,還是學界的合作,都能成為他最好的推手,在年少時的一份信念,並能成為對地文化創新注入活力與生機。
許多學員在講座後表示,相當佩服何培鈞老師在當初敢去實踐夢想的勇氣,以及那為竹山投入新活力的老宅換新的創新理念,在不同階段面對問題的心境轉換,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不論專長或是想法,去衍生出更大的願景與價值。如今小鎮文創的成型與規模願景,吸引了更多的新活力注入這個小鎮,必需省思好好觀察腳下這塊土地,並好好善用自己的每一份資源,才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引導更多人來看到那片美麗的風景。
影片紀錄:
廖誌汶老師-稻田裡的餐桌:創造農食體驗新價值
本次講座邀請人為廖誌汶老師,在講座中廖誌汶老師向大家說明分享如何運作「稻田裡的餐桌計畫」,闡述自身想法及經驗,如何重新發掘台灣土地的價值,進而衍生出「幸福果實」概念,並向參與人員分享他自身如何用行動拾回農村的過程,推廣農村永續經營。用"吃"這個最讓人能馬上感受到的方式,重新發掘台灣土地的價值,使在場團隊以及參與民眾,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最應該讓人重視的資源,跟農村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在這次課堂後續的交流中,許多在地的團隊與學員,也學習到了該如何推動當地的文化,去融入自身企業的行銷活動,如何去推動自己對於社會企業的理念,並有方向的去發掘台灣之美。
7月29日-南投縣綜合性身心障礙福利復健服務中心
胡庭碩老師-SIB社會創新巴士: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社會
胡庭碩老師因為本身天生的肢體缺陷,讓他一路走來備感艱辛,但他卻因此開始想,能回饋這個社會甚麼?就此開始投身了社會企業,而與好友打造了社會創新巴士。
在本次講座他與大家分享社會創新巴士從無到有,中間經歷了多少挫折以及美麗的風景,如何嘗試在這當中引領更多人去挑戰以及發掘這個社會更多的可能性,在講座進行的過程中,與參與民眾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分享何為他社會創新的精神。
現場的交流時間中,胡庭碩老師與在場的學員互動下,許多學員已經開始反思,社會企業的核心的價值。以及自己能為這塊土地做些甚麼,在力所能及的現階段,能有怎麼樣的轉變跟實行策略,並以此與胡庭碩老師進行探討以及交流,而現場非社會企業之組織學員,也改變了以往之價值觀,瞭解到了何為社會企業,並表示願意從自己能作的開始,以自身所長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
8月3日-南投縣文化局圖書館
王順瑜老師-回鄉的台灣農夫:彎下腰傾聽土地的聲音
王順瑜老師分享自己如何透過生態產業、適地適種和社會經濟金三角的組合,重拾農夫失落的優雅。這位笑容開懷的臺灣農夫,在本次的講座中,表達了不管做任何行業,不要忘記最初的感動,只要有心,全世界的人都會卯起來幫忙,於此也正是所有社會企業團隊應該堅持的理念。
透過本次講座,許多學員也瞭解到了生態、經濟、文化是息息相關的、是能以自然的方式和諧提升的,許多在地團隊開始思考要如何活用在地元素及特質去提升整體經濟,並從中瞭解到應該要改變企業本身,來適應環境,並抓住在地的特點去創造原生產業,也讓許多學員瞭解到傳統農業目前的困境,及王順瑜老師如何去找到臺灣農業的新價值,跟在地產業的新出口。
8月15日-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林崇偉老師-用科技填滿愛:運用科技繪出友善地圖
林崇偉老師以自身經驗向參與的學員分享,App「友善台北好餐廳」的發想以及執行的經驗,該App是一群熱血的身障朋友與年輕人結合科技力量,以自身的不便,創造眾人的方便,在本次講座中,林崇偉老師向參與講座的人傳達,為他人著想的種子,會衍生為一個可以令人為之投入的志業。
這次林崇偉老師讓許多不瞭解社會企業的民眾更深入的瞭解社會企業的意涵,也更瞭解如何實際運行及運作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是每個人都可以去為之投入的企業,而不是擁有多龐大的資源後才能去做的事。
8月29日-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何培鈞老師-小鎮文創新思維:讓沉睡的小鎮蛻變與重生
何培鈞老師在本次的講座中,向大家闡述了在小鎮文創的經營上,引進「協力設計」、「在地生產」以及「協力銷售」的概念,並告訴學員他是如何集結外部專業資源,不論是政府的資源爭取,還是學界的合作,都能成為他最好的推手,在年少時的一份信念,並能成為對地文化創新注入活力與生機。
許多學員在講座後表示,相當佩服何培鈞老師在當初敢去實踐夢想的勇氣,以及那為竹山投入新活力的老宅換新的創新理念,在不同階段面對問題的心境轉換,利用自己所擁有的不論專長或是想法,去衍生出更大的願景與價值。如今小鎮文創的成型與規模願景,吸引了更多的新活力注入這個小鎮,必需省思好好觀察腳下這塊土地,並好好善用自己的每一份資源,才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引導更多人來看到那片美麗的風景。
影片紀錄:
指導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主辦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承辦單位:朝陽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