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吳神父足療法 讓300位師傅擁有一技之長
花蓮市東大門夜市旁,隱身於北濱天主堂園區裡的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所屬的健康服務暨國際檢測教學研究中心,沒有明顯的招牌,低調一如天主教徒默默為人服務的精神。
這裡原是一家廢棄的幼稚園區,3年前,經過協會的改造,3層樓的空間已翻新作為教學、協會運作及學員宿舍使用,也將開放親子、長者體驗學習,現在是配置完善的教學研究及互動體驗空間。
1970年由瑞士來台宣教的吳若石神父,鑽研「足部反射健康法」超過半世紀,當時為了幫助東部偏鄉部落的老年人緩解關節不適,以足療技法教當地居民,也希望大家學會了之後可以改善生活。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打著他的名號開店、出書,不但違背了他的初衷,後續衍生許多侵權問題,也造成很大的困擾。諷刺的是,「所有打著吳神父名號的按摩、養生館,都和他沒有關係。」協會秘書長林素妃無奈的說。
因此,吳神父以腳底按摩傳道,履遭非議。直到2003年在台灣大使的引薦下,他為當時身體微恙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腳底按摩,且教宗病情獲得改善,從此之後質疑吳神父的聲音逐漸減少。
直到10年前吳神父意識到自己年事已高,必須把「足部反射健康法」系統化,而且要有嚴謹的檢測及認證。「神父思考著未來要如何對天主交代,讓他不敢死,怕被天主問到,怎麼你在台灣搞了這麼多養生館?」跟在神父身邊30多年的林素妃開玩笑的說。於是,2014年從教會開始,以打組織戰的方式重新出發,而有協會的成立。
獲衛福部認可的足療法
「我們其實在創造一個新的行業,經由手腳的觸碰表達關懷,然後讓人有被愛的感覺。」協會教育長胡齊望說明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FJM(Fr. Josef's Method of Reflexology)的核心精神。
沒有高價器材、不需要昂貴的精油,只靠一雙手,以最環保的方法推展健康,不分富貴貧窮一律平等。此外,不同於一般把人按到痛得哇哇叫的按摩方式,在協會的健康服務空間,只見足療師們慢慢的施力在骨骼定位的反射區,安靜的工作,為的是專心的讀取腳上反應的訊息。
林素妃表示,協會的師傅,會內培訓占70%,每年都要重新檢定換證,以確保技術水準。目前海內外團隊培訓人力超過千人,台灣約有300人、全球800人取得認證。協會也服務偏遠地區民眾,投入居家護理,提供失智、中風、過動症者服務及臨終照護。
經過多年努力,2020年,衛福部肯定FJM在照護工作上的應用,照護司開始鼓勵護士投入學習。2021年吳若石神父更因這個足療法,以「協力在地共生創新永續發展,培育新世代投入社區互助照護」,獲得衛福部頒發的衛生福利專業獎章。
此外,3年前協會和雲林虎尾興隆毛巾合作,在足療時使用100%純棉毛巾,而非一次性的再生紗,亦符合環保的理念。
以社企模式走更遠的路
3年前,原規畫設立在長濱的健康服務暨國際檢測教學研究中心,在動土典禮後隨即遭到地方有心人士的抗議,這對長期在長濱服務的吳神父團隊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他們沒有被擊垮,很快的轉移陣地到花蓮。
「一般神職人員不敢提到營利,但若為了要走更遠的路,必須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執行出來。」林素妃不諱言要活下去必須要有獲利模式。因此,協會一心倡議「一家兩人會,省下醫療費」,以教學為主,陸續在全國設立工作平台,目前授課收入占整體營收4成,教材、器材等周邊商品約占3成,其他販售各地優質小農商品也占3成。「看起來好像不多,但剛好可以養活我們200多人。」她樂觀的表示。
2019年協會陸續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經濟型計畫。談到多元就業計畫,林素妃和胡齊望異口同聲的說,對他們幫助很大。「我們當時有很多想法,都需要人力來執行,而且長濱那麼偏遠,要找人非常不容易,還要能培養。對我們幫助真的非常大,我兩個左右手都是從多元上來的。」多元就業輔導後的人力,認同協會推己及人的做法,大部分都已轉為師傅。
如今協會業務逐漸穩定,正開展另一項新的業務「親子足療」,教導年輕父母透過雙手跟孩子建立關係,中年子女也可藉此和年長的父母溝通。此外,結合花東在地的旅遊和健康食材的足療遊程,也是協會未來發展的重點。
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臉書官網
<多元就業面孔> 想和大家一起進步 看著辦公空間由昔日的一片廢墟變成今日的窗明几淨,2019年透過多元就業方案加入團隊的王怡惠表示,「從無到有」讓她感觸很深。當初荒廢了近20年的幼稚園,只剩下一個空殼,內部斑駁的牆面、滿地的垃圾,到處蚊蟲滋生,花了很久才清理整頓完成,加上當時還要花蓮、長濱兩邊跑,辛苦不足為外人道,現今看到這裡有她經手的桌椅、花草,仍然很有成就感。她另一個成就感來自親手規劃販售商品的小舖,裡頭瀰漫著咖啡香,木頭拉門的設計,增加了這個空間的溫度。 「我體驗到足療的不同,看見它的好,也看見家人的需要,」王怡惠發現身邊的夥伴都是足療師,自己也想進步,想和大家一起往前,目前正在接受訓練。一如黃兆明主教所說,「這是一個新的力量,期望能為社會帶來正向的發展。」 |
▲吳若石神父全人發展協會團隊。 (林穎成 攝)
▲足療師深沉的施力,安靜的讀取腳上反饋的訊息。 (林穎成 攝)
▲協會秘書長林素妃、教育長胡齊望異口同聲表示:多元就業方案幫助很大。 (林穎成 攝)
▲曾經荒廢頹圮的空間,經過團隊的用心整理,成為寬敞明亮的足療室。 (林穎成 攝)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夏綠蒂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