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漁二代齊力復興「石斑魚的故鄉」—高雄新港社區協會


台灣有一條路名「石斑路」,緊臨海岸線,全長3.5公里,顧名思義,這裡是台灣石斑漁養殖的重鎮,沿著馬路兩旁的狹長腹地,就是高雄市永安區的新港里,舊稱「海線」。這裡被稱為「石斑魚的故鄉」,原因就是1976年,新港村民邱南做先生首先自澎湖引進6千尾試養成功,自此開啟了台灣西南部沿海的石斑魚養殖產業。
2016年2月初的一場霸王級寒流,讓永安石斑魚養殖場受害面積達8成,3年養殖成果歸零,損失超過10億。石斑魚產銷班第8班班長蘇國禎(人稱蘇班長)就是受災戶之一。當時許多在外工作的二代紛紛回來幫助父母重整魚塭,安頓之後多半回到各自的軌道,僅有10位左右留下來,蘇國禎的女兒蘇郁暄和女婿陳坤成,就是其二。
事實上,2016年初,因為台灣大選結果政黨輪替,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直接砍了7成。新港的漁民一方面要重整生產,一方面要找尋銷路,陳坤成形容:簡直是從10層樓被推到地上再被打兩槍。」但要不是這一波雙重危機,新港社區發展協會也不會有現在的成果。
當時40歲不到的兩夫妻,蘇郁暄在澳門工作,陳坤成在台積電上班,不但幫助蘇班長處理負債、重振事塭,後來還雙雙辭了工作,與身兼新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蘇國禎,以及留鄉的幾位「漁二代」,攜手打拚新港社區的產業復興。
採用「鑽石水」 提升漁獲質量
首先解決「看天吃飯」的問題。漁民發現,區內的中油液化天然氣廠的冷卻水,水質乾淨、無優氧化問題,也沒有製程污染問題,水溫恆在17-22度,正是養殖石斑魚最好的溫度。經過蘇班長率先試養可行,還發現可提高存活率約15%,而且能使魚類的肉質更佳。自此中油免費提供永安區漁民冷卻水,漁民再也不用擔心寒害的威脅,因此稱之為「鑽石水」。
過去,新港地區9成漁獲都被大盤收購,但漁民所得利潤非常微薄,連1成都不到,而且還要承擔天災的風險。協會副總幹事陳坤成決心協助漁民跳脫秤斤秤兩的販賣方式,主張透過社區力量做品牌,於是從推出「蘇班長安心石斑」跨出第一步,開始買冰箱、跑市集、展售會、做電商。
但不久陳坤成發現,產銷應職能分工,因為銷售並非協會的主要業務,而且漁民要養魚、賣魚,還要顧金流、物流、做行銷,根本力有未逮。陳坤成於是在協會組織下,於2020年初創辦了新港社區合作社(以下稱新港社合),陳坤成兼任執行長,致力推廣社區養殖的石斑魚,將經過嚴格食安檢驗的產品急速冷凍、真空包裝,再以協會自有品牌「新港鮮物」,直接進軍家庭餐桌。
同時,新港社合也申請到勞動部的多元就業發展方案,2021年再轉申請培力就業計畫,有12個人事員額經費,來服務600多名會員,並且隨著培力引進年輕人力,讓協會活動力大爆發。
合作社拚行銷 切入高檔通路
以合作社的名義,協會可以放開手腳,拓展一般實體及線上通路,大舉打開石斑魚市場。線上通路方面,現在已打進MOMO、博客來、統一生機等線上通路。也幸好有這幾年的超前部署,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新港社合反倒跟著電商通路銷售逆勢成長。
在實體通路方面,經過多方嘗試,確立走高檔通路,以台南新光三越百貨為灘頭堡,現在也進到遠百夢時代設櫃、高雄漢神百貨快閃;另外也耕耘南科管理局、科技廠商的福委會,還跑餐廳飯店、各大賣場,或與產品互補的元榆牧場策略聯盟行銷,甚至雙11、工程師節也不放過。疫情期間,透過餐廳客戶轉介,還做進防疫旅館的餐食生意,可見這支青年軍的拚勁!
除了主打石斑魚,協會也把像彌陀區等鄰近各鄉鎮小農小漁的無毒有機農漁產品拉進來,另以「一把青」的品牌行銷,豐富產品線,創造共好。現在,透過線上線下通路銷售,合作社每月營收保守可達80萬以上。而合作社的利潤,每年都有25%會回饋到協會,協助社區從事傳統的福利及顧照工作。
新港漁產品至今已經連續4年入選「全國農村好物」,是水產類唯一入選社區。新港社區則在2018年獲得高雄地區金牌農村獎及2020年「全國金牌農村」金牌獎,證明了他們努力的成績。而蘇班長則獲得2019年「農村領航獎」,女兒蘇郁暄也獲得「百大青農」榮譽。
合作漁民收益估增加20%以上
行銷有聲有色,漁民自然也受惠。市場打開以後,比起過去漁獲被大盤商收購時期,陳坤成說,他留給漁民的利潤率至少30%,估計合作社漁民的收入近一兩年增加2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大盤商都開3個月票期給漁民,新港社合卻是支付漁民現金,漁民自然樂意合作。
有了年輕人手,2021年便在雙十節開辦了首屆「尻海風—漁夫生活節」,免費讓54家攤商進駐,同時開辦產地餐桌。兩天的活動,吸引3,000人次進場,估計為攤商創收100多萬。陳坤成強調,團隊動員50人,辛苦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行銷新港農漁產品,同時建立社區的信任和連結,有益於未來共同合作行銷。
一個拉一個 青年返鄕約30人
青年軍衝鋒陷陣,社區走上榮景正軌,也陸續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陳坤成估計如今已有約30人左右。
例如合作漁戶陳志吉,原是茄萣人,長輩家族養虱目魚和烏魚子逾30年,本來不想回鄉接班,跑到台北做飲料店長。陳坤成說服他,請他開發石斑魚魚丸,後來收入穩定了,便辭了工作,2021年舉家回高雄定居。
「你要把自己當成瘋子,在社區不要算投報率,要靠熱情和理想,幫政府把農人照顧好。」儘管疫情還沒完全解除,10月底,協會的專案已經達成全年的目標。「5年的重建路也是我們的返鄉路,真心謝謝勞動部的培力就業計畫,讓我們在可能的範圍內去嘗試,才能走到現在連我們都想像不到的地方。」陳坤成說。
新港社區協會-臉書專頁:高雄市永安區新港社區
「返青」不是為復明,而是一種不放棄的證明。
~陳坤成,高雄永安區新港社區協會 總幹事
▲高雄永安區新港社區協會-商業模式
▲2021年尻海風市集在鑽石沙灘首度開辦,兩天吸引3,000人次進場。
▲新港社合積極參與全國各地的展售活動,將漁民的產品賣出去。
▲協會舉辦的「一日漁夫」活動,邀請民眾體驗各種漁夫工作活兒。(圖片提供:永安區新港社區發展協會)
多元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