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復刻歷史現場」召喚旅魂


美食,在一趟旅遊中,占總預算比重有多高?國內、外調查數據都顯示:「叫1我第一名」。
2023年,數據分析商博思網路調查國人旅遊偏好,結果顯示,40.8%受訪者最願意提高美食預算,比第二名的景點高出7.6個百分點;2024年,國際網路市調分析機構YouGov發布的數據亦然:17個國家中,受訪者最可能花錢在食物/外出用餐,比同樣是第二名的景點高出3個百分點。
這個結論,1976年次的吳伯揚早有領會,他致力為後疫情時代的金門開闢活路,2022年起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夥伴協力,結合當地超過50家相關業者,建構創新商模的美食供應鏈。經過2年反覆修正,2024年「總兵宴」正式上桌,目前整體營運穩健成長。
身為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吳伯揚說, 「總兵宴」是後浦商圈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最重要的設計,這也是籌備、試驗階段就花了2年的主要原因。
「總兵宴」說菜橋段,美食也有聽覺享受
吳伯揚說:「金門很小,首善之區金城鎮的「後浦」(即市中心),各種業態的小店就大概有近400家,都是我們希望連結的協力夥伴。」
總兵宴的營運模式即是,將有在地特色的閩南小吃美食呈現在餐桌上,讓食客能夠在一餐中,盡享在地美味,消費者省卻到各店久候的時間、店家增加銷售的通路、商圈創造工作機會與形塑具有文化特色的餐飲模式,形成三贏的策略。
不過他也提到,由於餐點是向在地各小吃店家採購,加上市場反應熱烈,因此,協會不會獨厚特定店家,以輪替採購,讓每家店的招牌料理,都能有機會成為總兵宴的桌上佳餚。
同時,協會為了滿足食客對「總兵宴」的豪奢想像,成員們腦力激盪設計「說菜」橋段,整套18道菜色(
打造故事商圈,沉浸式體驗嚐鮮
吳伯揚深諳,「獨特性」是誘使遊客打開錢包的聖杯,但是他也坦承,地方美食受限食材同質性高,差異其實不會太大,唯一可以提高勝出機率的方法就是客製化包裝。打造貼近遊客的「故事商圈」,正是2020年協會第一次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就確定要走的路。
第一年是爭取到1年期社會型計畫,2名進用人員挨家挨戶走訪商家,搭建資料庫,並嘗試編導演出時代劇;接下來兩年還是執行1年期社會型計畫,但員額慢慢增至4人。第二年主打小市集、導覽與文創商品,第三年則加碼四輪電力輔助自行車的綠能接駁,建構商圈微經濟型的多元計畫基礎。
在協會的規畫中,前3年不僅要穩扎穩打蹲馬步基本功,更要借力數位工具,實現「故事結合雲端,擦亮商圈品牌力」目標。於是除了原本的傳統導覽模式,也設計出穿越時空一覽金門歷史的沉浸式體驗。
遊客變身小兵,穿越古今出任務
協會將整個後浦小鎮當作演出場景、遊客更衣後化身總兵署的小差,將傳統的制式導覽地圖改成總兵令,小差們按部就班從模範街一路走到後浦16藝文特區,完成一樁又一樁任務。
「整趟遊程2-3小時,要價1350元,很合文青風散客的胃口,尤其對濃濃復古味的出洋客皮箱很感興趣。」吳伯揚自豪地強調,「這套另類導覽讓我們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舉辦的『2023商圈超玩咖』拿到『文青雋永組』冠軍。」
2024年轉為3年期經濟型計畫,員額暴增至9人,吳伯揚在進用50-60歲的進用人員時會挑選有店家經營經驗者,「因為他們習慣和生客打交道,加上從小就聽長輩說書,導覽、說菜、演出時代劇根本不用背、不用記。」而30歲上下的青年則負責電商行銷、數位推廣和社群互動等。
數位化賣歷史哏,臺灣商圈來取經
古語「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說是金門的寫照。時時刷新數位時代的商業思維,加上開放心胸、洞察趨勢,成為吳伯揚和協會成員互相激勵求進步的信條,「故事商圈」的商業模式因而產生漣漪效應,吸引臺灣不少商圈前來提議締結姊妹商圈。他建議,全臺300多個商圈都想要被遊客看見,「不管新的、舊的,找出辨識度高的獨賣特點,是唯一出路。」
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臉書官網
王裕澄:抱著創業心態返鄉貢獻
2023年初加入協會的王裕澄是吳伯揚的同學,他們的發展類似,在本島求學、求職,也都是出於照顧父母的動機返鄉。原本在藥廠擔任倉儲主管的他坦承,從平日寡言到天天開口、從快節奏到慢步調,適應好一段時間。「剛進來只敢兩句話打招呼,現在全程導覽、對外溝通都很自在。」
他認為,從進用人員升為專案經理後,工作量激增、內容龐雜,年紀與資歷帶給他協調大齡與青年同事的優勢,讓雙方互補不足。「協會氣氛融洽,激勵熱血夥伴更願意主動攬事,才造就協會今天的成功。」(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把整個後浦小鎮當作演出場景,讓遊客更衣後變身總兵署的小差,化導覽為巡守穿街過巷。(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每桌10人份的大總兵宴訂價5,000元,推廣期間還加送一瓶金門高粱酒,物超所值。(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 | ![]() |
▲金門後浦總兵宴,不只讓消費者享用美食,在擺盤視覺也令人驚豔。(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提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相關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