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重返月世界
月世界與二仁溪農田地景
一個「沒有便利商店」、「沒有加油站」、「沒有醫院」的地方
在現今的臺灣地區,已經很少有全區都沒有任何一間便利商店的行政區域了。位於高雄市的田寮區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高雄市田寮區全區的地形地貌,幾乎都是丘陵宛如月球表面,因此素有「月世界」的美名,也有人稱之「青灰泥岩」、「泥岩惡地」、「泥火山」等。
透過google衛星,可看到臺灣西南部有許多灰白色地形分布,其中該地質分布最密集的就是高雄市的田寮地區,全區有80%以上的面積為泥岩地層分布區域,加上先天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形,因此難以有密集的聚落跟大規模的產業型態。隨著傳統農業社會的凋敝,田寮亦缺乏其他工作機會因此後代紛紛出走,在地老年人口比例甚至還「榮登」全國的亞軍寶座1(在高雄市則是冠軍)。
月世界的生存之道-「土黏、水鹹、人勤儉」(台)
從耆老口中聽到「土黏、水鹹、人勤儉」這句話,非常能體現環境帶給田寮人的影響。月世界地形的泥岩惡地土質,本身是屬於黏土的性質,表土經雨水沖蝕流失,濕黏滑溜,不適合栽植果樹及草木,因此經常是一幅童山濯濯的不毛景象。其土壤含鹼性高,讓在地的水質偏鹹。而在地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因發展環境的受限,隨著人口增加壓力更劇烈。
惡劣的交通狀況及空間距離,並不會讓居民產生「不符經濟效益而不為之」的現象2。經常將過去不視為具經濟價值的物資都盡量加以商品化,目的在追求一切可能的經濟收入,為了滿足生計。因此從基本的農業行為外延伸出很多「兼差」的工作,例如製作竹器日用品、為關廟代工藤編器具等工作。其中田寮區的崇德社區,保留了傳統農業社會經常使用作為麻繩的原料「黃麻」,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黃麻早期在臺灣地區相當普遍,然而經過時空轉移自然淘汰,高便利性的工業塑膠製品日益普及,這類低經濟價值的作物便一夕不復見,黃麻產業從此在臺灣這塊島嶼上消失近半個世紀。崇德社區透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耆老們口中,講起那段曾經是辛苦煎熬的取麻、製麻繩歷史,對失傳的製麻繩技藝產生興趣,在社區志工的四處打探奔走下,發現村內竟還有人持續栽種黃麻,並留有種子。源自於資源匱乏的惡地,所產生人民勤儉惜物的性格。
祖孫黃麻繩製作傳承
在資源最匱乏的地方,看見自己的責任與價值
五年前還在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我,受到母親的召喚回到田寮區的崇德社區協助社營造工作,當時志工們說:「在這裡只要會用電腦的,就可以當總幹事了!」因此我一回去就直接接了協會總幹事一職。母親是土生土長的田寮人,她見證了在地人口數從她童年時代達到鼎盛後,持續下降外流至現今的蕭條。四十年前母親就讀在地的崇德國小,當時的學生人數有一千多人,過了三十年,到我就讀時全校僅一百五十名學生。而在我畢業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國小剩下不到百名的孩童。(還包含了期間新設的附屬幼稚園,以及田寮區另兩所國小廢校的學生人數)。
然而長久以來,在地人對於社區的蕭條早已溫水煮青蛙的麻痺了。但社區包含母親在內的一群志工,在接受到「社區營造」的概念,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己的社區,可以自己救,她心底的理想跟社區營造地方永續的概念不謀而合,那就是營造一條讓後代子孫可以走回來的道路,為我的返鄉起了漣漪的作用。我研究所受的教育中,最珍貴的就是教導我重新觀看、認知這個社會的方式。重新檢視在地人無不都是希望兒女能夠離開月世界到外地發展的現象,離開故土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環境、賺更多的錢、考更好的學校(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還是他們只是找不到一個留在這裡的理由?我能否透過自己的專長為沉寂的鄉下做一些好的改變…?幾年的社區工作讓我覺得,縱使是物質資源不如都市發達,但在家鄉一步一腳印的踏實感,讓心中充滿能量,則是到其他地方都沒辦法給予的。
從最基本的農業開始,為在地尋找新的生機
我們都得要接受一個現實,要在這片月世界惡地裡創造新的返鄉機會是相當不容易的。返鄉工作的第四年,我在這個領域上認識了更多想為田寮付出的志同道合朋友,但更讓我感動的是我的家人,竟因為我與母親的召喚回來這個惡地上。我們對於家鄉的食材,也就是月世界的根本-農業,有很高程度的認同感跟自信,出門在外吃的食材,就是比不上家鄉種出來的有香氣、有味道。套用一句資深返青「田寮月照農園」朱師傅的一句名言:「沒有逆境的作物沒有味道!」生長在惡地的作物生長時面臨缺水、缺養分的問題時,自然本能地會散發出原本強勁的生命力,種出來的作物才會好吃!我們也因此成立了間「惡地農夫工作室」,推廣這樣的好味道能更為人所知,一方面也向朱師傅學習如何在月世界有機農耕的技術。
並從2016年底開始,學習在地農人在二仁溪畔種植地瓜。這項傳統源於田寮的先民們,每到颱風季過後,秋高氣爽的時節,家家戶戶都會攜手結伴在這片鬆軟乾淨的沖積河谷上種植整年份的地瓜以及蔬菜,直到春雨落下,雨季來臨前採收完畢,河谷又注滿了水,淨化滋潤這片土壤。這樣隨著河水消長,年復一年的耕種方式,成了田寮月世界在地獨特的人文風景。它既無需農藥,也不歸有機栽種範疇,泥岩地鹼性特質及富含微量元素鈣質種出來的地瓜鮮甜肥美,沒有蟲害,是順應天時地利的自然農法,符合當地的里山精神。
惡地農夫神農路展售
持續發現月世界的多面樣貌跟可能性
近數十年因著島內旅遊風氣日漸盛行,田寮最為外地人悉知的就是「月世界風景區」(還有在風景區周邊月球路一帶形成的土雞城一條街)。但無論是在社區發現黃麻、還是在二仁溪畔種地瓜,都讓人可以聯想這裡還有更多的樣貌,是隱身在月世界的地形地貌之下,所產生與環境、生產、生活及生態的連結。期待我們所做的事,能夠引發更多共鳴,然後提供更多元的視角,讓大家更親近這塊土地,然後一起重返美麗的月世界。
附註:
1.參考資料:天下雜誌,2014,552期《不老日本》第133頁。
2.參考資料:鍾寶珍,1992,《惡地上的人與地-田寮鄉民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內涵》臺北:師大地研所。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