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石山部落,從加工走向通路商,石山要帶領青年返鄉
專訪有限責任台東縣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 理事長宋博芳
撰文/黃子嘉 攝影/黃子嘉
傳統種稻為主的石山部落,這幾年來以月桃葉草帽逐漸闖出知名度,紮實、富設計感的月桃葉草帽,吸引許多通路商尋求合作機會,如今部落也成立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與其他部落合作行銷,共同把餅做大。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宋博芳表示,產業能吸引年輕人投入生產,將能有更多年輕人返鄉,為部落產業貢獻心力。
金融產業換跑道 部落事務一肩挑
宋博芳曾在銀行業工作,10多年的經歷卻不敵金融風暴的襲擊,中途退出決定回到部落轉任保險業,在跑保險的過程中逐漸了解部落的困境,從部落主席職務中開始參與部落事務,並獲推舉當選石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關注社區事務變成實際推動部落的推手,宋博芳也決定向原住民委員會提「重點部落計畫」,展開為期3年的基礎紮根調查。
「石山部落沒有什麼特別!」宋博芳坦言,部落在民國70年遷居至此,雖然是阿美族的部落,但房子都是閩式的水泥磚造建築,距山離海都有段距離,幾乎都以務農為主的產業,整個部落就是一個沒有特色的地方!要發展產業都沒有立基點,讓他非常頭痛。
婦女愛玩月桃、也擅長編織!因為重點部落計畫讓宋博芳深入部落,發現許多民眾愛編月桃,整株月桃都能利用,曬乾的月桃莖壓平後,用來編織月桃草蓆、月桃提籃等,許多部落婦人都駕輕就熟,讓他決定著手推動月桃產業。
月桃編織展新意 部落文化更有型
宋博芳說,月桃編織在所有阿美族部落幾乎都看得到,因為月桃幾乎隨處可以見、採集容易,雖然部落的手藝在其他部落並不特別,但最後還是決議專注走月桃編織的路,將編織做到最好。
石山部落的月桃編織動員大批人力,從上山採集月桃開始,將植株曬乾、壓平整理後,最後才交由部落媽媽們編織。由於編織月桃籃、草蓆需要同等寬的月桃莖,因此歷經許多辛勞採集而來的月桃莖,最終僅有部分用於編織,多數的月桃莖淪為「下腳料」(剩料),一把火輕易燒掉剩餘的月桃莖,讓宋博芳十分不捨。
「月桃原料都得之不易!」宋博芳說,月桃莖動員許多部落人力,歷經繁複的程序才能做成編織原料,月桃莖韌性強、不怕水等特性,堅固又耐用,還有淡淡的月桃香,燒掉實在太可惜,因此他召集部落媽媽們開會,大家帶回月桃莖的下腳料回家,集思廣益隨意編織,希望能做出可以量產的產品。
部落媽媽們的創意無限,各式月桃莖作品逐一用在生活中,其中一件檳榔籃讓宋博芳眼睛一亮。半球形的檳榔籃裡面放著檳榔、荖葉、石灰、小刀等,有聚會時檳榔籃就逐一傳遞,宋博芳接過手後把檳榔都倒出來,將籃子戴在頭上,直呼「就是這個!我們來做月桃草帽!」
月桃莖的下腳料經過編織後,成為長長的月桃繩,月桃繩透過模具編織成月桃草帽,就連縫製的線材都是月桃莖,整頂草帽都是百分之百的月桃所製成,為了月桃草帽的織法,部落媽媽還遠赴苗栗取經,還把老師請到部落上課,最終發展出固定的編法,編出的月桃草帽厚實、有質感,搭配簡單的造型、加上藍染的布飾,讓月桃草帽變化多,戴起來更有型。
宋博芳帶領部落製作的月桃草帽供不應求。(黃子嘉攝)
台日合作創商機 產品多元拚佳績
為了尋找編織月桃繩的機器,宋博芳經過不斷詢問,最終找到製作草繩的機器業者,看到用稻桿編織的草繩,讓宋博芳再度嗅到商機,立即評估草繩的編織製作方式,及進入市場的可行性等。
宋博芳說,石山的種稻民眾多,稻桿收成後往往就是燒掉、埋入土中,如果可以再利用製作成產品商機可期,在機器業者的引薦下,宋博芳與外銷日本「注連繩」的貿易商達成合作共識,並邀請日本的業者到石山參觀,最終敲定合作協議。
注連繩在許多日本的廟宇都看得到,用稻草編織而成的注連繩,掛在廟宇的入口橫樑、鳥居上,顯得莊嚴肅穆,也有祈福之意,透過代工製作,讓石山的稻桿賦予新生命,部落還發展出注連繩御守,祈求愛情、事業、課業等御守不一而足,產品豐富多元。
宋博芳(中)帶領部落民眾製做注連繩,讓稻草變商機。(黃子嘉攝)
政府補助幫一把 多元培力機會大
宋博芳說,在勞動部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補助下,部落有較充裕的資金可以進用人力,用於控管原物料等,去年尼伯特風災後,為了促使產業升級,因此改採「培力就業計畫」,讓部落共有8位民眾可以就業、也能培訓,名額變多,還有人力設計、發想產品。
培力就業計畫不止產生8個就業機會,衍生而出的就業機會更是多元,包括10位編織草帽的部落媽媽、10位編織注連繩的夥伴,還有採集月桃的民眾,甚至部份注連繩需要契作特殊稻種,也有民眾配合,部落在台東糖廠還成立展售中心,衍生出各面向的產業鏈及就業可能,讓部落的工作機會不再侷限於農耕。
石山部落在101年轉成立東海岸原住民社區合作社,透過部落合作共同開創市場。宋博芳表示,月桃草帽打開市場能見度後,吸引全台店家進貨,目前草帽供不應求,注連繩也有不錯的成長空間,通路、銷售都不成問題,因此合作社要拉更多部落進來,一同加入產業鏈,從採集、備料、編織等方向分工合作,包括東河鄉都蘭部落、關山鎮的部落都加入,逐漸形成市場規模。
「在部落可以賺錢養家,年輕人一定會回來!」宋博芳說,部落長住人口僅400多人,多數是中壯年及老年人口,不過在草帽、注連繩逐漸上軌道後,部落已經開始出現年輕人身影,許多家庭是夫妻一起投入打拚,可以兼顧工作又能照顧長輩,讓他笑著說「有了年輕人加入,部落顯得活力十足,未來也更有希望!」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