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社會經濟專題:「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臺灣社會經濟的根基,除了來自大型企業的 GDP 貢獻,更需要源自在地、小而美的地方力量。兼具公益目的與永續發展的在地經濟方案,就像一盞又一盞小而美的微光,凝聚出耀眼的光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此跟大家分享9則關於社會經濟的專題,皆轉載自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將帶你一探臺灣各地的社會經濟實踐者!(點選各則專題之「電子書連結」即可閱讀該專題)
社會經濟專題1-讓所有人受益 而不是為少數權貴牟利
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緣起與趨勢:什麼是社會經濟?社會經濟可以如何於臺灣在地實踐?
此篇文章將為讀者彙整國內外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趨勢。
社會經濟專題2-嘉南平原上的烏托邦:仕安社區
社區活化案例:仕安社區動員老農民種無毒米,實踐幸福共好的理想生活。這裡多數的農夫不灑農藥,秉著友善環境的理念耕種,契作銷售無毒米,並將營收的 20% 投入社區服務,達成「用社區自己賺的錢,照顧社區裡的居民」之目標。
社會經濟專題3-都市中的社造實驗:南機場社區
社區活化案例:南機拌飯讓互助共享重回鄰里間。在大城市的小角落裡,有一群青年不自詡「社造師」,而是開辦勞動合作社,推廣共享、互助工作及生活,讓守望的溫暖流回都市鄰里之間。
社會經濟專題4-讓阿公阿嬤不再說「我不會」:銀同社區
社區活化案例:銀同社區運用「銀髮力」,讓老社區煥然一新。位於臺南舊市中心區,狹小、傳統巷弄交織的銀同社區中,老朽、凋零的老舊街屋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創新」而甦醒。
社會經濟專題5-「鐵牛力阿卡」衝出農村失落歲月:內城社區
文化再生案例:內城社區打造居民與遊客共榮的社區經濟。在以農為主的宜蘭內城社區,原本穿梭於農田間的鐵牛仔,經歷一段廢棄的時光後,今日成為載著遊客欣賞農村的人氣明星,找回當年威風的面貌。
社會經濟專題6-不招商,依然有人排隊來觀光: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文化再生案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重新詮釋文史保存。愛護老高雄的民眾不忍目睹歷史街區消失,自發性籌組非營利組織,定期舉辦導覽活動並發行刊物,使哈瑪星文化得以傳承。
社會經濟專題7-從土地中孵育出來的建築:竹冶設計
文化再生案例:「竹冶設計」揉合傳統與現代,打造最具文化底蘊的建築。在地青年愛上客家的文化底蘊,透過建築與景觀設計,將客家文化歷史記憶重新包裝,使客家文化更加凸顯於生活中。
社會經濟專題8-人物專訪:劉子琦助理教授
人物專訪:訪問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劉子琦對於國際社會經濟的洞察,以及臺灣如何在社會經濟脈絡下,兼具經濟效益成長語就會機會的創造。
社會經濟專題9-善用政府資源
社會經濟的政府資源:本篇將為讀者介紹政府推動社會經濟所扮演的三大角色:概念推廣、財務支持、能力建置,並盤點政府所提供的資源,包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所推行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及「培力就業計畫」等。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