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好的競爭策略 就是創造自己有利與他人合作的位置
社會企業與社區營造的省思
近年來,社會企業成為一門顯學,除了吸取國外相關理論及經驗,並且開始發展在地思維與社區實務,以及統計初步效果或影響之外,也需要一些不同面向的檢討反省,輔大社會企業學程周宗穎主任從社會治理的觀點,針對社會與企業的本質提出的許多再思考,都有助於廓清直線式發展的慣性迷思。
輔大社會企業碩士及在職班是國內第一個社會企業學程,成立時的目標學生就包含政府、企業管理者或非營利組織,其實就是所有有心參與治理社會的人。透過社會企業的探討與學習,希望追求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永續和諧的新秩序,我們雖沒有什麼魔法妙方立刻改善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讓每個人重新認識問題,在最靠近自己社會層面,逐漸改善自己、改善別人,然後慢慢擴散,更大的社會就會逐步改變。
以社會作為分析單位
在管理學院任教多年以來,我不斷在反思,究竟什麼是企業?什麼是社會企業?先前引進社會企業觀念的前輩學者專家,多半是轉述國外社會企業的理論與發展經驗,經常被提到的三重底線包括環境永續、社會價值、經濟利益。但其中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企業只為追求經濟利益都已經面臨競爭瓶頸,社會企業多加了社會價值和環境永續,有什麼道理可以做到呢?
常常有人談到國外社會企業怎麼說、怎麼做,我建議,不妨看看他們這樣做之後,其所在社會有沒有真的變得更好?畢竟我們最終的關注標的應該是社會,而不是「社會企業」。如果一直在談有什麼商業模式?把社會企業看成新的企業品種,希望它可以長大茁壯,這會不會變成另一個騙局?
企業是人類社會的工具,社會僱用企業這樣的工具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組織或方案不適用,就應該有所調整轉換,而不是去擔心企業解散造成什麼社會問題。我認為,討論社會企業時,應該重視的是社會的治理,而不是產業或企業的管理;換言之,我們的分析單位應該從企業或產業,回到社會。
隨著科技進步,自動化程度越高,社會發展失衡已經是總體趨勢,拿Thomas Piketty的研究為根據推論,社會將來變成只有少數的資本家掌控絕大多數的資本財不是不可能,就算資本家在累積財富與權力之後再開外掛,像今天的矽谷創投雖說表面看來是促進創新,實質是利用矽谷財力吸取全世界的智慧,等同開外掛收割其他社會的創造力,很多科技圈內的研究已然發現,這已經嚴重傷害了矽谷的創造力,這樣對當地社會、對全球是好的嗎?
在地全球化的社區發展
Michael Porter四十年來的著作從企業競爭策略、競爭優勢到國家競爭優勢,經常被尊為「競爭大師」,但其實他是用經濟學最基本「分工合作提昇生產力」的原理來解釋企業策略或國家優勢。他反覆強調最好的競爭策略就是創造自己有利與他人合作的位置;而國家競爭優勢的鑽石體系,其實也是指一國之內從要素、廠商、支援廠商到消費不斷合作創新的能力。近年來更清楚了,他直接改說「創造共享價值」。所以,我們該學的是人家怎麼理解問題,還是人家怎麼做呢?
政府長年推動社區營造,近年又跟著日本推動地方創生,關心偏鄉的沒落,經過許多人的投入與創新,甚至吸引不少國外來取經,這必須肯定政府與民間的努力和成果。但,是不是也可以冷靜下來看看整體趨勢?2018年聯合報有個「極限村落」的報導,平溪竟然排名第一。是的,那個馳名中外、每到重要時刻年輕人都會去放天燈的平溪,竟然最快走向極限村落,這是不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冷靜下來重新認識、重新思考的現象?如果對照矽谷的現象,我們若只用心在方案和創新,而不調整分析單位回到社會,會不會也一樣只是開外掛,成就了方案和創新,卻更加没落了社區?
去年有本新書《贏家全拿:史上最划算的交易,以慈善奪取世界的假面菁英》,揭露了我們迷信的成功人士、組織,如何利用我們的迷信,收割我們的慈善,訓化社會人心。想想看我國的社會創新競賽,把不同社區或不同議題的創新改善方案放在一起評比,長久下來,大家追逐的是競賽的評比,還是真正社會的改善呢?就算評審再睿智,在方案提供的有限資訊下,真的能判斷,在這麼多評審不可能全熟悉的社區中,那個方案更能引起社區有效的改善嗎?
反過來看,社褔領域近來更常出現的在地老化、在地照護等觀念,倒是更值得深思的。那個在地的「地」,為什麼不是一開始就能消化老化或照護呢?所以,我們鼓勵新的「在地全球化」觀點,過去企業全球在地化的概念,強調的是全球化方案如何在地運用,那反而讓邊縁的地方或問題更邊緣。「在地全球化」鼓勵人們吸收全球知識、技術和能力,發展健全在地人才,不但要改善生活水準、鞏固社會網絡、還要關照環境永續,以社區為基礎一切都會變得可見而真實。
務實的課程設計
輔大社會企業碩士及在職班是國內第一個以社會企業學位學程,開始時的確吸引不少社會菁英注意,不少在社會上已有成就的人士,甚至博士後,都有人來報考。但傑出、卓越並不是我們追求的,所以也不會以此去號召,熱情於在地社會發展應該才是更值得關照的。我們的務實從課程設計就可以看得出來,即便始於碩士在職班,學程第一門必修課是「國際社會參與」,師生一起到過越南、印尼、日本、蒙古、泰國⋯⋯等十多個不同發展程度、樣態的社區,重新參與社會、學習社會。近年來,我們更在「社會參與」課程中,加入跨領域對話的單元,每年都邀請多位不同院系教授從不同視角來分享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研究和解讀,並且累積成為學習的資源庫,務實地從學程設計就實踐在地全化的理念。附帶發生的效果是,逐漸地,我們碩士在職班已經和社科院的非營利組織學程聯合招生,而碩士班則是和藝術院的景觀系碩士班聯合招生。原因是,無論非營利組織更用管理觀念經營,或是景觀系更用空間正義來設計,都是我們在地全球化樂見的擴散。
近幾年,我們開始邀請5% Design Action的創辦人楊振甫教授來開設「社會設計」課程,怹們是國內最活躍的社會設計公司,「社會設計」部份衍生自「設計思考」,其實就是務實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開發;另外,也邀請台大創創中心曾正忠執行長開設「社會創業實踐」,主要也是希望和他們合作開發社會創業的驗證方法;而我自己在「社會企業策略與組織的理論與應用」課程中,不但從組織理論中討論重新組織社會的方法,也會針對如「區塊鏈」等最新科技,學習發展去中心化社會治理的可能性。
按照人類三步曲的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看法,今日人類文明,好的部份是人類合作創造的;不好的部份,其實也是共同組織形成的。未來該怎麼走?顯然回到生命與共的社區最是根本,每個人都回到所在社區,學習共同參與治理,並且組織所有人共同完善它,慢慢擴大到更大的社會或全球,才可能成為生命與共。所以學程目標不該是培養傑出的校友,反而鼓勵畢業同學保持合作學習,在社區中分享務實社會設計技巧,推展共同參與治理社會的理念,才是重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永續和諧秩序的實踐之道。
周宗穎簡介
現任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周宗穎研究企業管理40年、投入國際社會參與10年、教授企業策略20多年,經驗豐富。近年來,周宗穎積極投入社會企業領域的教學,他強調,要解決社會問題,先要認清問題從何產生,而非匆忙地去做,反而可能會加深社會問題。
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聯絡方式:
官網:http://sem.fju.edu.tw/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利瑪竇大樓3樓LM309-2
email:g0u@mail.fju.edu.tw
▲周宗穎教授企業策略20多年,近年來更開始進行社會企業人才的培育。
(圖片來源:周宗穎提供)
▲帶領學生參與蒙古明愛會(Caritas Mongolia)婦女職訓,教授社區經濟課程。
(圖片來源:周宗穎提供)
達人專欄
口述:周宗穎(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