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森思眼動化危機為契機 大膽轉型跳出舒適圈
給他們一個支點 就能用眼球轉動世界
當你只剩下眼球移動能力,要怎麼與世界溝通?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最新統計,國內重度及極重度身心障礙人數共為34萬7千多位,其中的失能障礙者,無論是漸凍人、腦麻或中風患者,如果需求或意願難以明確傳達,靈魂便仿若禁錮於肉身牢籠。森思眼動看到這樣一個小眾卻剛性的需求,商機未必藍海,但是即使只是湖泊,也已足夠滋養沙漠。
只要給身心障礙者適合的科技輔具,他們就有機會建立自主表達能力,甚至發揮天賦才智,這是我們的信念。創立第6年的森思眼動,應用眼動偵測儀技術,為不同使用需求者設計適合軟體,同時成立「目目非營利」募集社會資源協助身心障礙孩子的眼動教學經費,因應疫情困境勇敢轉型建置線上平台,期待開展更大市場走出台灣。
以科技輔具 協助重症障礙患者表達溝通
森思眼動成立初期,是希望運用眼動技術發展不同市場的解決方案,例如累積受試者觀看電商網站及廣吿的眼動數據,或是發展肢體障礙者適合使用的眼控電腦輔具。雖然眼動技術在國外已有許多商業應用,但台灣的廣告市場還沒有發展出這樣的需求。
6年前我們接觸到漸凍人、肌肉萎縮、腦性麻痺等病友協會,發現在台灣甚至亞洲地區都沒有針對中文使用者設計眼動軟體,因此開始投入研發,目前共開發出7套軟體,包括適合成人使用的Eyeplayer「眼控滑鼠」軟體,到適合身障孩童與失能長者使用的1246「認知學習」/「醫病溝通」圖卡軟體,以及像是SenseTalk、Sense AEye「眼控語言學習」、「視知覺復健及早療眼控遊戲」等。
從為漸凍人病友設計「眼動叫人鈴」,讓看護家屬可以安心暫離處理其他事務,之後進一步研發眼動溝通板,使用者可以透過注音介面打出喝水或其他需求。對於先天性身心障礙,沒有學過注音或打字的孩子,則是以更簡單的圖卡介面,讓孩子以眼睛注視就能簡單表達與溝通。此外為了協助身體有不自主張力、後天腦傷或中風導致眼球震顫的患者進行眼球肌肉復健,以進行後續的選擇或電腦操作,也針對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者設計合適的復健軟體以及配套課程。
一位臥床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當初學習眼控軟體是希望可以透過電腦,維持與外界聯繫的功能,之後除了自學許多專業軟體,更參加職業訓練,進而學會修圖及影片剪輯軟體,目前與youtuber固定合作影片剪輯和後製,然而,他的客戶並不知道他是身障人士。他也幫目目非營利設計出兩款T恤,提供給在嘖嘖募資平台上的重症孩子眼動課程贊助人。對他來說,自己並不是一個需要被幫助的人,而是一個可以給予付出的人。
一些多重障礙的重症孩子因無法表達,在醫院做身心障礙鑑定時,經常被判定為智能障礙,但透過眼動輔具及軟體的學習與協助,可以知道他們的智力沒有問題,只是缺少表達輸出工具。我們相信還有很多重症孩子也有類似情形,只是沒有被發現,我們一直認為,這些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只要有適合的眼動輔具,他們就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
商業模式的動態調整
對於眼動輔具及軟體有需求的身心障礙者,可以向各縣市社會局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即可獲得全額補助;然而部分有需求卻未必完全符合補助條件的身心障礙者,成為資源缺口。由於眼動老師到府個別教學與交通成本不低,但許多重症身心障礙家庭本身經濟負擔相對沈重,因此我們在2019年成立「目目非營利」,向社會募集眼動教學課程費用,來幫助這些有需求的孩子,彌補資源不足。
目目非營利2020年設定的目標是協助100位孩子上10堂課程,去年共募集到5、6百萬元,讓眼動老師能夠執行北北基桃的到府教學。去年成立花東專案,發現資源相當缺乏,不過當地機構老師願意學習這套軟體,所以我們贈送兩套設備提供老師教學使用;今年則是計劃推廣至中南部,也希望能招募到更多在地眼動老師,才有機會幫助到更多身障孩子。
面對這波新冠疫情,森思眼動受到很大的影響,原來預計在2020年有機會開始達到損益兩平,但疫情最嚴重期間,因學校或醫院機構管制外訪,加上患者本身免疫力較低,必須減少外界接觸,營業額掉了7成以上。也是因為這樣的契機,我們開始規劃眼動線上學習平台,將眼動軟體及教學課程線上化,並且採取訂閱制,也希望能藉此觸及更多城鄉甚至海外使用者。
先前森思眼動的商業模式相對仰賴政府補助,然而各縣市對於輔具補助的評估標準不同,因此我們決定轉型調整,目標對象從重度身障使用族群(B2C),提升層次為針對第一線醫療及教育人員(B2B),減少受到政府補助的限制。以醫療人員來說,他們對視知覺評估並沒有好用的工具,只能拿著筆在患者面前移動,以肉眼觀察患者眼球的移動狀況,我們的軟體可以測量眼球移動角度、凝視能力程度,包括眼球肌肉復健之後,有利於學習與溝通,我們希望可以用科技改變眼動復健的生態。
社會創新企業的彈性與轉型
投入社會創新之前,可以先思考幾件事,一個是希望解決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已經有哪些解決方式?你希望發展的創新技術或服務是否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若已確認清楚,後續要再思考的是,如何將解決方案發展成商業模式。畢竟生存很重要,無論是產品很好但沒人買單,或是叫好不叫座,都會有挫敗感。
以森思眼動的經驗,我認為社會創新產業需要隨時觀察市場需求,並反思組織能夠再創造哪些可解決市場需求的方案,保持組織面對環境變化的彈性,了解組織的獨特優勢,以及可串聯哪些不同跨域資源,才能產生出對於市場與產業的最大效益。就像我們所開發出來的7套眼動軟體,試圖在不同需求市場解決問題。
在疫情困境之下,許多產業必須因應轉型,政府如何持續扶植才能順利轉型成功,是接下來可以思考的問題,畢竟轉型中的商業模式需要不同探索,也進入另一個燒錢階段,如果能有第二階段的配套措施,幫助有雛型或轉型中的企業走過這一道難關,也是我們所期待看到的。
賴姵妏簡介
現任森思眼動營運長,賴姵妏在投入眼控輔具市場後,接觸到許多無法移動與言語的重度身障者,進而立志推廣眼動教學行動。賴姵妏嘗試透過日新月異的科技,讓這些重度身障者可以重新接軌社會,同時她也期許能藉此激發出大眾更加關注重症教育資源缺乏議題,號召更多人投入資源,擴大影響力。
森思眼動聯絡方式:
官網:https://www.senseet.com/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 2 號 4F
email:service@senseet.com
▲賴姵妏(左1)嘗試透過日新月異的科技,讓重度身障者可以重新接軌社會。(圖片:賴姵妏提供)
▲森思眼動透過眼動科技軟體,對腦麻者進行教學。(圖片:賴姵妏提供)
達人專欄
口述:賴姵妏(森思眼動營運長)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