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社會創業:一場溫柔的運動
萬物皆有裂縫,而那是光透進的契機。( by. Leonard Cohen)
2014年起,體制與人民間擠壓出一道道交雜著進步與生活間、產業與文化等價值觀針鋒相對後生成的裂痕。
2014年3月,數十萬人走上凱道反對服貿本質與流程瑕疵。
看到這裡,小吃店裡正在吃麵的歐吉桑嘆了口氣:
「現在年輕人日子過太好,越來越不務正業。」他尋找遙控器,想轉回當年單純與美好的光陰故事。
於是,裂縫中發出了芽
那麼,這幾年那些闖入政府機關,那些急聲質疑體制,那些走上街頭聲援弱勢者的年輕人是誰呢?
近幾年的遊行與倡議行動,除了學生與公民團體,走上街頭的面孔似乎更加多元豐富,不再只讓長期投入的運動人士孤軍奮戰,而成具備百工樣態:傳產二代、上班族、新型創業、獨立店家,憑藉各自專長翻轉現狀,不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唯一考量。
人生百味團隊相當洽好的,便是由幾個在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內工作的工程師、設計師與商管人員所組成。關注的議題,從上下班最常經過的街頭路口 開始:第一個共同企劃「把回收拿給阿公阿嬤」是個搜集回收者資訊的地圖,方便網友就近把回收拿給有需要的人,也省去等清潔車的時間;「石頭湯計畫」為每月 一次的行動,我們募集市場、家戶豐盛有餘的食材,料理後帶到街頭與無家可歸者共用晚餐與談天交流;而從去年開啟的「人生柑仔店」,因時常遇到販售口香糖、 玉蘭花的街賣者而有感,開始研究台灣街賣文化,並試圖以新商品、活動、工作坊、出版等方式,翻轉現行街賣既所承受的標籤。
二十至三十世代的我們,自小被冠上了草莓族的標籤。 無法遵守既有規則、融入現成崗位便被認定為缺乏競爭力與所謂狼性。
不甘卻耽溺於小確幸,認為人生不該只有美食與休閒,但除此之外卻沒更多自己得以掌握的;關注卻又對社會冷漠,閱讀完一連串時事新聞與評論後,除 了將責任歸咎於結構或教育外別無他法。二十至三十世代的我們,離弱勢一步之遙,同樣負擔不起的房價,同樣得過且過的低薪。二十至三十世代的我們,如此驕 傲,即便不慎寬裕,仍想做些什麼,付出些什麼,例如在下班等待紅燈空檔,買條口香糖、玉蘭花。
於是我們創的業走上路口。社會創新其時類似於一場轉型為溫柔?藉的運動,若未曾對現實感到質疑,或非因看到傾斜而挺身而出,社會設計、社會創 新、社會企業,便難以脫離追求最大利益與僅為高社經地位者服務的艱難。而也因蹲在街賣者攤位旁記錄街頭販售的辛苦與需求,坐在無家者身邊嗑著麵閒聊起,才 感受到無家可歸大多出於非自願,許多人經過半生努力掙扎仍無法脫離。若無實際以相同視角看待問題,問題永遠是他者的。
來自街上人們的一堂課
「我是位街友,但你不用害怕。」
徐大哥是我們合作的一位街賣頭家,主要在台北車站前販售商品,他常在自我介紹時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其實如果不講,大家常以為他是住附近過來湊熱到的老伯。
徐大哥總是喜歡說自己的人生閱歷豐富,有很多故事可挖掘,希望有天能寫成一本書。這段時間相處以來,雖然有時臭屁有時愛生逞強,他還是相當熱情的參與百味相關活動,尤其是每次的共煮行動,總是大方掏錢贊助食材,也常加入年輕人們的烹飪行列。
我們的壞脾氣、臭屁、固執都顯得平凡無奇,但當同時具備街友身份,卻都成為了“他們”之所以淪落至此的充分理由。
我們真的有這麼多不同嗎?
人生柑仔店合作頭家:小明與小樺,時常跟我們分享在街上遇到的有趣顧客故事,是街賣計畫合作最久的好夥伴
於是我們創的業走上路口,與人群一起。
每場走入人群的行動,皆相當幸運獲得意想不到的迴響:石頭湯與街賣翻轉計畫的參與者在會後逐步反思,關於對物的大量浪費與對人的任意捨棄。一些 人開啟惜物計畫,以免費市集與舊衣顧問等方式使物品再次被珍視;一些人開始記錄每日所丟棄的食物量,並想辦法減量與再利用;一些人,則是持續到街頭上關 注、陪伴那晚交到的朋友,讓他們你們,共同成了我們。
這些人並非少數,近年來群眾自發的活動逐年增多,二手市集、故事分享、器具共享、社區廚房,經由練習分享,重新審視人與物,並進而關注生產過程與土地生態。終於,看似與自身無關的一切被串連而起,那時常令人感到恐懼的「結構性問題」,終於尋獲一絲線頭得以循序漸進。
不可不提的創業血與淚
然而這段路程相當不輕鬆。
儘管一路走來遇到太多令我們感到萬幸的人與事物,每件都值得被一一叩謝。但青年創業仍無可避免的面臨資金、資源難求,以及大眾對於新形態工作內 容的難以理解。許多同儕在草創時期時會參加各種獎金比賽,希望以此啟動計畫的第一步。但現行競賽許多看重穩定的商業模式與營利,對於團隊欲嘗試的新型模式 並不算友善,並對背後的社會意義與組織連結鮮少做討論,這是相當可惜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一書內提到:「創新不一定仰賴有創意的個人,而是更需要社會 叢集之間的互動」當不同領域、迥異生活脈絡中的族群交流與互動,藉由後續衍生的同理、衝突、交織,所產生的合作或辯論,才是民主社會之中可貴難得的精華所 在。慶幸人生百味在眾多比賽失利後,轉而往與各相關團體串聯、合作,以較小的模型運作,並相當幸運的藉由群眾募資與INGO(國際非政府組織)資助,使計 畫得以在最初期維持運轉動力。而今年參加的URS Partner,主辦單位不只邀請評審提供建議與經驗協助,更媒合提案團隊以及共同參與各單位的活動。連結生成,也建立連結生成的機制,這將使小團隊與新 型投入者得以生存。
我們已經使盡群眾之力啦!
群眾募資受運動後的公民覺醒支持,在台灣不斷創造議題與金額的新高峰,也成為創業者在尋找資金以及第一波目標客群時的首選途徑。人生百味在2015年年底也進行了初次的群眾募資,共募集到近80萬的資金。
儘管醞釀了不算短期的實作記錄與群眾互動,一開始募資進行時仍受到不小挫折,民眾響應的速度與熱度皆不如預期。團隊在進度1/2時檢討起原因並 拜訪有經驗的顧問團隊,發現由於訴求不夠直觀,導致儘管有足以站腳的論述也難以引發共感與立即贊助的動能。我們開始修改方向與文案,以更簡潔直白的方式表 達需求,並且確認大眾對於街頭販售的疑慮後逐一解答。一篇「玉蘭花與你想的不一樣」順利引起不少人重新關注與反思街賣的意義與內涵。最後,在公開的請求協助信中,我們將之前已達到的成果,以及當前遇到的最大難題與大眾分享,順利找到更多願意相信與支持的人們。
?
石頭湯計畫透過共煮與共享,一起審視日常不經意便被捨棄的人與食物
群募結束並不代表可以打完收工了,接踵而來的回饋品寄送,以及進度報告更是重要的群眾參與。與投注信任與贊助的有志之士保持良好互動,並隨時讓贊助者了解團隊近況與有加入機會,都是群眾參與十分重要的賦權過程。目前人生百味團隊除了例行計畫「石頭湯計畫」外,還新增了「街賣松-維基百科編輯」、餐桌上的實踐者系列論壇、剩食小旅行與廚藝班等等活動提供給希望更深入了解議題的朋友,另外也將進行「街頭生存指南」一書的出版,記錄街頭生存的資源尋找方法,以及其背後的反思與成因。
目前人生百味已與多個無家者服務單位合作連結,並持續接洽有意願的街賣者與進入街賣團體日常生活續寫紀錄與尋找更多共融可能。我們相信,唯有整體意識的凝聚,才有機會使制度更貼近需求。
2014年開始,許多人說台灣開始轉變,「素人」為各類事件走上街頭的頻率變高了。當權者、在野黨、媒體,甚至民眾皆不斷張望尋找所謂的「主事 者」,意見不合者將其塑造為亂源,而追隨者則稱其為英雄與神。在過去,我們或許需要一個信仰,一個被雕塑而成的偶像,乘載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指望。 但事實是,當向前走一步,當不願再視而不見,我們便是介入了。又或者,我們不曾置身事外,只是被太多生存與日常枷鎖所囚困,難以在溫飽確幸外顧及他人。這 是一個由小人物堆砌而成的時代,有人在最前方衝撞體制,有人使用創業方式試圖開闢新路,有人謹守本份試圖取得平衡,有人在後方拾起與照料被拋擲在後的人與 物。期待這多元的社會之中,每個崗位都有人可存在,每個選項皆被平等看待。
當產生裂痕之際,我們撐開,一起讓天光透進。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