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為藺草文化注入新活力
2014年台南市長賴清德就職典禮上,一款台味十足又具時尚感的藺草包特別引人注目,在地化的伴手禮,讓佳賓們都感到貼心與實用。堅持手工編織的傳統技藝,來自西港的檨林社區,將簡單的事重複做,藺草商品也能走出一片天。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補助的人力協助下,讓自家產品質感與設計可以向上提升,同時廣招人才共同參與社區事務推展,從母雞帶小雞的相互學習環境之中,一起成長茁壯,也與鄰近的社區合作,為社區產業開拓更寬廣的發展通路。目前除了各大景區販賣據點之外,更推廣至各大飯店與中華航空線上購物平台,參加品牌能見度,與時俱進引領流行,讓藺草文創充滿新的活力!
藺草工坊發展出藺草包、藺草提袋等用品,以創新方式做推廣,讓藺草再次發光發熱。
傳統農村再轉型 社區文創總動員
全台最有歷史氣息的臺南,由北至南物產豐厚,沿海漁業發達,內陸農業也相當精緻,盛產胡麻的西港檨林社區,曾擁有全台唯一製蓆工廠,在工廠熄燈之後,當地居民為了想保留這傳統文化,以藺草作為主軸,發展出藺草包、藺草提袋等用品,以創新方式做推廣,讓藺草再次發光發熱,在文化局社區總體營造專案之後,更有系統組織的運作。
當初接到市長就職典禮2500個包包訂單,在里長的號召之下,不論男女老幼全村動員,會車縫的負責車縫、會加工的負責加工,在活動中心裡像是小型工廠一樣做著藺草包。一開始請到竹編老師張永旺來教大家編織技巧,但藺草與竹編軟硬不同,非張老師強項,因此又請了車縫老師來教包包製作,在所有人都沒有經驗的情況之下,初期要花上許多時間去理解,但大家仍抱持一顆學習的心,彼此互相幫助。
初試啼聲的成品還不錯,因此又追加了200個訂單,也因此讓社區有了產業發展的基礎。隨後找到現在藺草工坊所在地,並由役政署調派人力進駐區公所,讓建築系、土木工程系、景觀設計系背景的社造替代役來社區工作,負責畫設計圖,而老屋則由老師傅來施工。成立藺草工坊之後,又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組織運作更有規模,讓藺草產業以不同形式存在著。
顧客導向定價法 跳脫鄉村思維
因為技術還不純熟,所以從茶杯墊先開始,而後慢慢增加新的設計品項,以及更高難度的工法。到目前商品線包含手提袋、零錢包、餐具盒、筆袋等等,然而第一年賣東西沒有成本概念,而且怕沒有人買,所以定價不敢太高,再加上忘了成本中應包含工資,最後結算竟是虧損的狀態。
在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審查會議中,委員建議產品需有明確的定位,社區做的包包,可從日用品朝工藝品發展。因此調整計畫執行的方向,找出產品的價值,調整其售價,提高了營收。
有些觀光景點的消費族群,知道產品的價值,所以肯花高一點的費用來購買,加上南北消費習慣不同,所以從顧客末端價開始著手,維持一定利潤的存在。有的東西很好看,價格也很高,但消費者若覺得沒有物超所價的感覺還是不會買,這商品就沒有銷售的價值存在。懂得斷捨離,快速抓到目標市場,在第二年之後情況就改善許多。
社區媽媽高金雲負責製作教學,對產業花費許多心力,也有多款包包設計的巧思貢獻。
走品牌路線 全方位擴展通路
很多社區的產品都很漂亮,看起來也很適合長期發展,但最後卻做不下去,原因是什麼?因為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東西,有時會自己私下接單,最後社區發展整個瓦解掉,這是早期就存在的問題。所以檨林社區在一開始的定位,就是產品要靠團體完成,不讓關鍵技術偏重在任何一個私人手上,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凝聚向心力,又能帶來共同收益,這樣社區才會走得長遠,也是最佳做法之一。
農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志工數量有限,不像都市有很多退休人員來幫忙,相對資源少了許多。大部份社區媽媽都會做生產,但因為缺乏行銷人員,所以沒有通路來協助,就會面臨訂單有限的問題。這部份檨林社區也與當地國小產官學合作,並積極找尋實體店面發展,一開始就做LOGO品牌,而非代工生產的路線,在策略上就有不一樣的視野呈現。
在各界的引薦之下,恰巧馥華商旅的曾總經理是鹽水人,覺得臺南傳統工藝值得推廣,因此也大方提供飯店內的區域給藺草工坊做展示,讓入住的旅客都能看到在地文創工藝之美。目前在九份小確幸文創、台中日月千禧大酒店、台江國家公園及中華航空線上購物皆能看到藺草工坊品牌,曝光效益也增加許多。
協會運用手邊有限資源,也利用政府各種方案來協助,同時透過建置粉絲專頁,由專案經理來發佈活動訊息,增加與粉絲之間的互動與黏著度,遊客來此不但可以體驗DIY活動,亦能感受傳統三合院的建築風情。因為知名度漸漸打開,透過不同管道都能得知品牌資訊,目前不止外國遊客來此遊玩體驗,就連日本部落客也來此取材,而沖繩商人更是看了微電影之後而前來詢價下單,所帶來的成果超乎想像。
調整至最佳狀態 為永續經營打拼
從第一年的凌亂,到第二年抓成本概算,一路上不斷的調整行銷策略,修正產品線與利潤設定,因為有了大家的配合,才有今日的成績。社區媽媽高金雲,習得一手服裝代工好技藝,所以在工坊負責製作教學,對這個產業花費許多心力,也有多款包包設計的巧思貢獻,不料因為得了癌症而離開人世。臨走前特別交代藺草工坊不能放,要永續來經營,社區鄉親們因此多了一份責任感,也是對金雲媽媽感恩之情。
地方農情與文化,超越商品本身而有了更深一層的涵義,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協助之下,從原本的核心人物開始,到整個社區動員作業,社區發展的步調更加明快,農村轉型也成了未來的趨勢。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挑戰之下,品牌之路要如何走,也考驗著眾人的智慧。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