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連結多元文化親手打造精緻工藝新價值


全人發展 讓部落文化蛻變
臺東縣因為豐富的多元族群與文化色彩,讓生活於此的人們更容易接受不同於自己族群的文化觀點與生活方式,彼此共榮共存。為了改善部落居民生活,臺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推動社區產業,秉持由部落的傳統精神出發,延續傳統生活對工藝精緻的要求,將「文化、生活、精緻」的概念融入,以發掘傳統文化的創新機會,展現原民文化的體貼思維。傳統工藝透過生活的方式演進,讓原住民族的文化與風格能夠完全展現,面對迅速消逝的部落文化,在部落基因的積極參與、紀錄、保存以及傳承中,紮下族群認同與文化傳承的深厚基礎。
團結力量大 運用整合平臺行銷
後來協會加入勞委會(現為勞動部)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提出「東排灣傳習.Life.手創」部落工藝互助平臺計畫,目的就是希望將周邊工坊串聯起來,加強組織訓練與產品相互結合,再透過同一平臺來行銷。並把手作延伸出來的情感元素,帶進了設計概念裡,豐富了「文化手作」的生活品味與質感,進而創造工作機會。
協會在財務自主上,目前多元計畫補助僅20%,自營收入60%,其他政府及民間方案補助約20%,估計營收已足以支應人事費用;並預計於2013年獨立自行營運。另外在員工培力協助作法方面,員工人力穩定,平均年資為6年,並安排豐富的訓練課程,包含研發、產製、行銷部門,並辦理工藝技術、行銷推廣等基礎課程。未來每年仍規劃至少10小時專業課程,並以文化課程為主、流行趨勢次之,另針對個別專業需求,例如財務、管理等,則以外派受訓方式,予以加強。
另外,協會秉持著回饋社會、回饋地方的精神,除販售自產商品外(約占70%),其餘30%代售其他工坊產品、委託製作商品,館內目前有4個駐館工作室、同時展售12家在地工坊產品,並將成熟穩定生產的工作坊商品轉介至新的營業點販售;並且積極推展「文化產業永續就業工程」,推展手工藝品製作培訓、原住民族單親媽媽手工藝品製作培訓等等業務。不僅如此,協會已與臺東地區鹿鳴飯店、日暉飯店等通路合作。另外,連結臺東縣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的「琉璃工坊」,與太麻里比亞的「草屋琉璃工坊」、金峰鄉新興國小「布工坊」及「木工坊」為互助平臺,共同加強工坊內部組織管理能力。
協會未來將持續發展工坊品牌,並整合臺東地區工坊開拓通路資源,不只為原住民工藝開拓新商機,並整合各互助平臺,結合各式創意產品,跨足文化休閒產業,打造屬於東排灣族的工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