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廣竹文化 打造竹炭生態園區
竹山豈可沒有竹文化
「為什麼竹山看不到什麼竹子?」這是很多來到竹山的人會有的疑問。竹山舊名「林圯埔」,竹產豐饒,早期即為竹山人賴以維生的主要農作,並因此發展出特有的竹材加工產業。如今,茂密的竹林被經濟價值高的茶園所取代。為了重現當時竹山的竹材加工業的榮景,從小生活在竹林的陳靖賦經理放棄「生活工作坊」的竹藝經營,於1997年在富州里成立了「青竹竹藝文化園區」,並於1999年號召同好,成立「青竹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意圖將傳統竹產業朝觀光休閒與精緻竹藝的旅程推進。
十多年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協力打造以「竹」為中心的文化園區,不但開拓竹業的新契機,更在竹藝傳承上盡心盡力,希望把竹藝文化紮根到下一代。佔地1.2甲的青竹竹藝文化園區,集結了竹林生產、竹藝工作與竹園經營等多方心力而闢建,企圖在竹材、創作、營運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景觀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是一處兼具觀光休閒、生態保育、地方產業與文化特色的竹類教育園區。
文化傳承 創新轉型
1997年成立的竹藝文化園區當初是以竹藝的文化傳承為主。後來,隨著遊客的期許、工作人員的不同、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轉型,但對竹藝文化傳承的堅持始終沒有改變。這個集眾人力量營造的文化園區是臺灣蒐集竹種最完整的竹類教育文化園區,展現罕見的雙層竹龜笠編法,不但培訓了更多竹藝工作者,開發更多竹藝生活用品,也擁有與工研院同級監測的竹炭生產設備,更有經過食品級認證的竹炭產品。
園區致力於推廣通過政府CAS合格檢驗的生態竹炭,教導竹農如何將廢棄的竹材精煉成具有調濕、除臭、改良土壤、水質等臺灣優良竹炭外,並教導民眾如何使用竹炭、竹酢液等產品,為傳統竹產業開發創意產品,創造新的商機。透過潛移默化方式獲得消費者認同,且不斷地開發新客源,因此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藉由勞委會(現為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生態竹炭專業發展計畫」,打造了竹炭產業體驗遊程,創造在地就業機會與產業新生機。2003年,合作社獲青輔會評選為十大非營利組織(NPO)之一,更獲得經濟部工業局評選為創意生活產業。
青竹文化園區的出現,讓竹山的未來出現契機,也培育出傑出的人才。集結了竹藝工作者、竹林生產者與竹園經營者的心血,為在地的傳統產業創造出新的竹藝文化。並在政府與民間多年來的緊密合作之下,這是個典型的傳統產業發展成「永遠不會外移的在地產業」故事。
由於合作社與當地相關業者合作,提供完整觀光行程,並拓展多方銷售管道,讓商品於百貨公司上架,使得合作社在財務上已逐漸自主。另外,在員工培力協助作法上,以提升竹文化產業價值為目的,辦理相關員工訓練,透過籌辦竹博物館,以強化員工的成就感與榮譽心。
另外協會以提供完整各級竹產業鏈為目標,串連其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帶動南投竹山鎮的竹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協會推陳出新,打造兼具觀光休閒、生態保育、地方產業與文化特色的竹類教育園區。在竹炭生態園區的行銷上,獨樹一格,極具創新可行性。協會不僅為地方推廣竹炭文化,推動竹炭生態園區,更透過定期辦理國際研討會進行交流,提升南投縣竹山的竹炭地位,更藉由社區總體營造改善了在地生活環境與環保生態,創造出傳統產業蛻變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