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連結200個社區 創造2,000個兼職工作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泰國每年旅客將近4,000萬人次,貢獻觀光收入1.91兆泰銖(約合新台幣1.74兆元)。這些取之於在地觀光資源所創造出的龐大商機,卻很少流入在地人的口袋。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估計,觀光所得的80%都進了外資航空公司、飯店集團、旅行社等大公司金庫,15%貢獻給政府,留給在地社區的,僅有區區5%。
這看在成長於泰國東北村落的Somsak Boonkam(小名 Pai)的眼裡,很不是滋味。「我知道泰國的觀光產業,是在地社區能夠分食的一塊大餅,只是沒有人去做。」Pai感慨。
Pai在泰國取得工程學士學位,幾年後赴美就讀MBA,主修永續管理;畢業後到清萊的一家基金會實習,協助山區部落發展經濟。清萊是泰國觀光勝地,卻讓Pai親眼見到觀光收益對當地居民的貢獻少得可憐。於是與同事 Noon Suratchana Pakavaleetorn,靠著幾回創業競賽獎金,在2012年創辦了Local Alike。
Local Alike是個以社區為主體的觀光旅遊平台,將在地居民視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盼能在泰國推廣永續旅遊概念。10年內,正職員工從4人增加到約50人,還創造了2,000個兼職工作,並透過與50家公司和200多個在地社區合作,為社區帶進32,000名遊客,以及超過17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500萬元)的收益。
賦能在地居民 建立穩定服務團隊
「這個平台可說是將我個人的痛點,和我所看到的社區商機結合。」Pai表示,Local Alike有相當明確的價值訴求:專注於提供客製化的行程,藉由以社區為基礎的旅遊業,推廣獨特的在地文化,並且保證絕不剝削當地資源。媒合在地業者和遊客,並讓在地社區成為決策過程中的領導者。由於定位明確,有30%是回頭客。
與一般旅遊業不同,Local Alike與當地合作的方式是和他們一同計畫,而不是幫他們計畫。因為Pai堅信,唯有培力(empower)在地居民,才有機會翻轉旅遊產業的利益分配結構。
也因此,對每個在地社區,Pai平均會花上8個月時間進行人員訓練,包括他自行開發的一套傳授13種技能的工作坊,讓居民能夠自行設計和管理旅遊資源,包括如何計算接客能量、將在地故事包裝成有意義且具競爭力的行程、整合鄰近社區的資源、使用簡單的線上工具進行宣傳和財務管理,以及找出重大的議題,並且想辦法透過觀光事業來滿足社區的需求。
工作坊肩負著雙重目標:發展社區共識和刺激更多社區參與。藉由這些工作坊,能夠找出社區裡有領導特質的人,讓他們成為社區的靈魂人物,來整合各種團體和各年齡層的族群和專家,以期能夠長期穩定的提供旅遊服務。在地社區還會設立各個管理委員會,例如住宿家庭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和導覽委員會。
70%收益留給社區 提高家庭收入20%
Local Alike還建立起社區互助網絡,讓各村落間互通有無、資源共享,而不是互相競爭。例如英文翻譯、有執照的業者和網路資源,都有助於滿足客戶需求、吸引更多客戶。
社區網絡形成後,便更有籌碼去幫社區爭取基礎建設和資源,讓居民和遊客皆可獲益。例如北方的Suan Pa村向政府爭取到每週定期垃圾清運,解決了飽受運河垃圾堆積之苦。
為了和主流旅遊產業競爭,Local Alike嘗試讓社區與大企業合作,例如為五星級飯店提供單車行程;亦嘗試和一家國際旅遊業者合作,測試旗下5種不同的旅遊行程,成功之後將可為合作社區帶來每日5,000人次的來客量。
Pai認為,永續旅遊成功的關鍵在於增加、而不是取代當地的工作機會和產值。旅遊服務應該是額外的收入來源,不能取代本業,例如漁夫的游河行程不能妨礙原本的捕魚工作;工作人員會協助他們規劃時間、教他們說故事、把劣勢包裝成優勢。從捕魚、採茶、金工、皇室主廚…等,提供獨一無二的社區旅遊體驗,反而打造出Local Alike獨特的名聲,因此在主流市場也占有一席之地。
Local Alike讓70%的行程收入都歸在地社區所有,調查指出,合作事業為各家庭增加了20%收入。
此外,Local Alike還在各個社區成立社區旅遊發展基金,基金來源由Local Alike和在地社區各自提撥收入的5%;成立基金的目的在於處理緊急需求,協助對象不限於與旅遊相關的居民;至於哪些該優先協助,由居民投票決定。因為Pai認為,永續旅遊的發展應該顧及觀光所造成的公共資源耗損。例如曼谷的一個貧民窟將基金用於為青少年提供娛樂活動,清萊的一個偏遠村落則將基金用來建設垃圾處理系統。
社區共同協力 新冠疫情也打不倒
Local Alike與社區建立起的密切關係,在新冠疫情爆發時,徹底發揮了救援效果。2020年3月,泰國的觀光產業瞬間跌至谷底,要養活40位員工的Pai緊急召開線上動腦會議。不到2個小時,團隊就想出了兩種生意模式:在地美味送到府,和在地商品電子商務。他們採購當地食材、利用在地食譜,將食材一份份打包後外送,導遊和員工搖身一變成了廚師和外送員。
在地商品電子商務是透過Instagram販售重新包裝的在地商品,一炮而紅,45天內就締造了300萬泰銖(約合新台幣273萬元)的營業額。找客人並不困難,因為Local Alike早在曼谷累積了一群粉絲。當Pai要求各個社區的製造商生產如口罩這類熱門商品時,廠商絕對有求必應,「近十年累積的合作情份終於在此刻見真章。」他感動地說。
他的貢獻讓他獲得2019年「泰國10大男青年企業家」、獲選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年輕社會領袖」,及亞洲紐西蘭基金會的「年輕商業領袖」等榮譽。
學習點:深耕分享、無私讓利、共贏共好
Local Alike的關鍵創新有二:與在地社區建立起深厚的夥伴關係,以及讓目標客群能真實體驗到獨特的在地行程。
前者,Local Alike透過長期耕耘、無私培力、資源串接和讓利,建立起穩定的服務供應鏈和深厚的合作關係。
後者,統計指出,20%到訪泰國的旅客屬於永續旅人—對於貼近在地的行程特別感興趣,並且願意付出25-230美元(約合新台幣800-7,500元)來體驗。但是,市面上少有能滿足他們的服務,Local Alike因此找到了獨特的價值定位。
泰國有超過 200 個具備美麗景色和獨特文化的社區,因此要找到有潛力的合作對象並不難,Pai 驕傲的說:「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確認社區已經準備好迎接觀光客。」
反觀台灣腹地雖小,卻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包括天然資源、濃厚的人情味和在地美食,各鄉鎮社區也都努力推廣在地觀光。Local Alike的操作模式值得借鏡之處,尤其在於強化跨區資源的串聯,補強彼此劣勢,同時聯合行銷,並瞄準國際旅客。
在高雄市的茄萣區觀光發展協會,也做了類似示範。茄萣區的觀光資源包括茄萣外海是絕佳魚場,使它成為黑面琵鷺和多種鳥類的棲地,加上豐富的漁獲,讓興達港觀光漁市能提供最多元的海味料理,茄定便成為賞鳥人士及一般遊客休閒及及品嚐新鮮海味的首選地點。協會努力串連生態資源,搭配行銷規劃,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增加了許多在地工作機會與居民收入。
Local Alike 官網
我們會讓當地人明白我們信任他們的判斷,他們能夠決定是否準備好接待客人。我們盡量避免提供導遊,鼓勵當地人成為自己社區的代言人,因為我們相信在地人最懂得在地之美。
~Somsak Boonkam, Local Alike創辦人&CEO
▲商模圖
▲越來越多國際旅人對於貼近在地的行程感興趣,Local Alike因此找到了獨特的價值定位。
▲Pai平均會花上8個月時間,對每個在地社區進行人員訓練。
▲Pai(左二)堅信,唯有培力在地居民,才有機會翻轉旅遊產業的利益分配結構。(圖片提供:Local Alike)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梁心藍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