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19歲創業家 改變非洲的天空 ─ 盧安達Habona讓垃圾變黃金
盧安達許多鄉下學童,一大早就得四處撿拾木材給家裡當燃料,撿夠了才能去上學。博斯柯也經歷過這種困苦生活,埋下他創業的動機。Habona透過處理家鄉堆積如山的垃圾,製造出生質煤球、沼氣和有機肥料,大幅改善環境品質,也創造了一個在地產業。
2014年,非洲盧安達的博斯柯(Jean Bosco Nzeyimana)創立了Habona公司,他想做的是永續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但他發現,一般銀行很難評估他公司的資產價值,而且他也很難招募到員工,「事實上,因為大家都不太敢相信一個才19歲的老闆。」他說。
鄉民伐木當燃料,樹林變成垃圾山 窮大學生創業夢:把垃圾變能源
博斯柯出生於盧安達南部省的尼亞馬加貝(Nyamagabe)地區,在沒有電和自來水的屋子裡長大,村民們平常要徒步前往附近的樹林撿拾木材作為燃料,而為了撿拾足夠的木材讓媽媽煮飯,孩子們經常無法正常就學,他也不例外。
但砍伐並燃燒木材不但破壞生態,空氣污染也傷害人們的健康。「如何找尋燃料能源」是他自小開始每天的最大生存挑戰,也埋下他日後創業的種子。不僅如此,被挖空的山林,填滿了外地來的廢棄物,使得盧安達各地散布著許多垃圾掩埋場,也是他掛心的事。
改變的夢想在他年輕的心中萌芽:如何一石二鳥地解決燃料需求和垃圾污染的問題?作為當時村子裡唯一讀完高中的人,創業的點子很快成形——把垃圾轉換成用以烹飪的生質能源。
但一個年輕窮小子如何募資創業?博斯柯開始像個傳道士般四處宣揚理念,努力參與相關技術研討會,並在各種創業競賽中脫穎而出,同時接觸到來自英國、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潛在合作夥伴,最終在非洲企業家共同集資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無償提供廢棄物處理設備下,博斯柯在家鄉創辦了Habona,當時他還只是盧旺達大學經貿學院的學生。
開發生質能源符合國際趨勢 非洲小子躍上世界舞台 和歐巴馬對談
從解決家鄉處境的問題出發,Habona的經營模式是收集各種廢棄物並集中處理,加工製造成價格合理且對環境不會產生污染的生質能源,包括沼氣與生質煤球,以及協助農業生產的有機肥料。
即使是在能源短缺的非洲,博斯柯的想法依然有國際視野。他的小小願望,竟然與整個世界能源市場的走勢不謀而合。所以2014年當公司甫成立之初就獲得廣大回響,同年他就得到「盧安達最佳年輕創業家」的封號,次年又獲得盧安達第一夫人頒發的「青年成就獎」。博斯柯也曾經被英國的安德魯王子邀請到倫敦白金漢宮,現場說明他的公司策略與成果。
2016年6月,博斯柯更受邀到美國矽谷參加第七屆全球創業峰會(Global Entrepreneurship Summit, GES),在這一場與來自全球年輕創業家面對面的座談會上,他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及另外兩位創業家同台座談40分鐘,對著全場1,200名觀眾與全世界媒體侃侃而談。這是博斯柯畢生難忘的機遇。活躍的博斯柯後來又被《富比世》選為「2017年30位非洲最有潛力的創業菁英」之一。
改善非洲人民的生活品質 讓孩童回到學校 協助青農創新
如今,博斯柯這個年輕創業家,已經超越了人們對一家企業的期待,因為他的事業重心不是賺錢獲利,而是真正解決問題:他滿足了民眾對燃料的需求、挽救了森林、減少了廢棄物、同時改善了空氣品質、也創造了就業機會;Habona不只改變盧安達人民對烹飪燃料的需求方式,也開啟了非洲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識。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示範了夢想成真的可能。
博斯柯的成功故事,也讓盧安達人見證了教育可以翻身,更願意鼓勵孩童回到學校。博斯柯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年輕人意識到農業提供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它能減少失業。」這家公司如今僱用了至少25位員工,為他們提供永久性的工作機會。而Habona也正在努力擴展到盧安達的其他地區,以便提供人們負擔得起的生質燃料,以繼續改善全國的環境衛生乃至整個非洲的健康,並減緩氣候變遷。
才25歲的博斯柯也成了青年導師,正在協助更多非洲青年推動政策和立法,讓青年成為農業轉型的引擎。
面臨與盧安達類似問題的印度政府就指出,發展生質燃料以取代石化燃料,可望帶來5大效益:1. 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2.轉化農業廢棄物所生產的生物燃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3. 重複使用食用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將其作為生質柴油原料,就可提供食品業另一種重複利用的方式;4. 建置生物煉油廠將創造農村就業機會與基礎設施投資;5. 藉由廢棄物轉換利用,可創造農民的額外收入。
用友善地球的方式解決問題 再生能源效益大 值得新創投入
在台灣,政府也正面臨能源吃緊的挑戰,因此多管齊下,致力風電與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以期逐步取代燃煤及核能電力。而事實上,在各種再生能源中,大型風扇機組可能產生低頻噪音和干擾鳥類生態,太陽光電板在製程中則有產生有毒廢棄物的疑慮。相對的,沼氣發電是透過分解廢棄物來產生能源,減輕環境負擔。我國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也曾推動養豬業結合沼氣發電,牛糞、雞糞甚至廚餘等廢棄物,都是可以發電的好原料。
像近期嘉義縣溪口鄉就致力成為全國第一個畜牧糞尿資源示範鄉。溪口鄉是個豬口比人口多5倍的地方,豬隻排放的廢棄物令人困擾。現在將採行沼氣發電的新作法,不但更環保的解決排放物問題,剩餘的沼液、沼渣經妥善處理後,還能成為天然有機肥,取代傳統化學肥料,作為鄉民種植每公斤價值800元的經濟作物「紫色蘆筍」,創造循環經濟,也幫助農民節省大筆肥料成本,進而擴大栽種面積,讓畜牧和農業在本地可以相輔相成,永續發展,更創造穩定的就業生態。
即便在科技發達的台灣,全國各個角落仍有許多城鄉差距的問題、資源運用的問題,以及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的環境及生態議題,需要更多創新的思維和整合者來解決,開發出新的商業機會,進而創造就業機會與地方產業的良性發展。
我正在嘗試創建一個環境穩定的世界,
而不是試圖找到很炫而昂貴的解決方案。
我們擁有解決方案已經很多年,
只需要一個適合的商業模式就行了。
~Jean Bosco Nzeyimana, Habona 創辦人暨執行長
▲過去盧安達砍伐森林製作木炭,如今卻能將垃圾變成生質能源。(圖/tpgimages提供)
▲博斯柯的成功故事,激勵了盧安達人更願意讓孩子回到學校。(圖/Doug Linstedt on Unsplash提供)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稿:王培煜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