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社會設計,從人出發 ─ DC Design幫助社會設計者打造好設計



DC Design是一家美國社會設計公司,他們專為政府、社會企業和基金會等組織提供社會設計方面的策略與服務諮詢,幫助設計者更了解使用者需求,以打造出創新且全面的解決方案,帶來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
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也需要專業幫手。DC Design是一家營利性質的社會設計公司,他們通過以人為本的設計框架,來幫助社會創新者、社會企業、政府和基金會等組織深入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並且找到各利益關係人最大的關聯與折衷點,以協同合作的方式,規劃出創新的社會問題解決方案。
Durell Coleman是DC Design的創辦人,從小就想當發明家的他,由於經歷過親哥哥罹癌的痛苦,並從中看到諸多醫療體制的不合理,使得他開始想要以「人」為本進行設計,讓制度更貼近使用者需求,因而踏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新之路。Coleman在2012年創立了DC Design,帶著「創造一個可以真正改善生活品質的方案」的信念,多年來致力於與社區、私營企業、公共和非營利部門合作,共同為司法改革、醫療健康、教育、環境等重大社會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並且也開設社會設計課程,點燃年輕人改變世界的熱情。
以人為本的設計 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以人為本」是DC Design提供各項諮詢、產品服務與解決方案的設計思維基礎。Coleman認為,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方案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能讓設計者更專注去理解每個社會問題當中關於「人」的核心需求,以及去檢視解決方案是否能真正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實際操作上,DC Design將「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分為五個關鍵的工作階段,包括:用同理心理解問題、深入定義問題、設計發想、創造方案及測試與迭代(Iteration,為蒐集反饋意見並以此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的步驟)。
在DC Design多年的設計經驗裡,由於社會問題非常複雜,因此這5個階段在操作上並非是線性的。例如在創造方案原型階段,團隊可能會意識到,他們的設計原型似乎無法很好地滿足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成員們就需要再退回至早期的階段,例如再去更深入理解社會問題,或是邀集大家再次腦力激盪、共同發想等等。Coleman表示,「以人為本」的設計過程都是動態且週期性的,「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一直到所有參與者都滿意為止,我們才能確定這個方案是一個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
由下而上的設計思維 協作來尋找解答
DC Design藉由「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讓他們能將設計焦點放在解決方案的各利益關係人身上。為了能更完善地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並滿足最終使用者,DC Design在運用設計思維解決問題時,還應用了跨學科、共同協作的工作模式,Coleman強調,「沒有一個人是所有方面的專家。」因此,DC Design在每個設計工作當中,皆會邀集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參與設計,甚至還會與各解決方案的使用者一起生活、思考,將他們納為設計團隊的一部分,以幫助客戶更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並打造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此Coleman表示,「我們要求合作客戶在使用任何數據、分析資料制定解決方案時,一定要牢記一個關鍵點是:若沒有方案使用者的參與,就不是好的解決方案,它也不應該被實施。」
以DC Design與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市所合作的「減少累犯率與監獄改革」為例,DC Design設計團隊除了邀集當地監獄系統的各關係人,包括警長、地方檢察官、公設辯護人、監督員和更生服務主管等一起進行方案研究之外,也與當地更生人密切合作,藉由與他們長時間相處,配合縝密的問題調查如:「為何再次入獄?」 、「什麼原因讓你這次能順利踏入社會?」或是「什麼樣的更生培訓是有用的?」等交流與溝通,獲得許多可以應用在設計上的寶貴參考資訊。DC Design就從中歸納出12項可能造成更生人再次入獄的因素,其中更有高達66%,即8項問題是能立即藉由改善制度設計來解決的。這種由下(更生人)而上(聖塔克拉拉市)的設計模式,正是DC Design「以人為本」思維的具體實踐,對此Coleman表示,「只有與我們所服務的人共同生活,才能讓解決方案產生有機變化。」
從「構想」到「社會影響力」 設計現在也設計未來
多年下來,DC Design已幫助許多不同組織打造出各種出色的社會設計,包括上述減少累犯與監獄改革策略之外,他們也執行過矽谷寄養照顧系統的重新調整、敘利亞難民營生活改善方案、史丹佛大學包容性校園計畫,以及與建築師、醫生和護士合作的最佳急診室方案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DC Design也積極把他們的社會設計思維導入高中教育體系,開發出「設計未來」這堂完全沉浸式、跨學科的STEM(意指結合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之教育)暑期課程,讓高中生與身障人士一同搭檔,從了解身障人士需求開始,一步步共同設計出能提升他們生活品質的產品。通過這堂課,年輕學子們能從中了解到如何進行「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並試著將腦中的「構想」轉換成真正的「社會影響」,成就出一個個能改變世界的創意因子。而由於這堂「設計未來」課程的獨特性與前瞻性,也讓它獲得了2017 US2020 STEM最佳創新手動課程獎項,肯定其貢獻。
在台灣,「以人為本」亦是許多組織在打造社會問題解決方案時的思維基礎,例如勞動部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職務再設計創意競賽」,即是以人為本設計的具體實踐。勞動部透過競賽的方式,鼓勵社會大眾從同理心出發,細細觀察並理解周遭身障、中高齡同事或朋友的職場需要,藉此開發出能幫助他們改善工作處境,甚至事半功倍的創新輔助工具。此外,勞動部也積極運用政府開放資料,結合民間創意,促成跨機關與民間的協同合作與服務創新,以創造更有效的勞動解決方案。未來,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道路上,DC Design這種以人為本、由下至上的協同設計模式,依舊是受用無窮的創意泉源,而其邀集更生人及身障者等各方案使用者來一起共同發想的獨特設計經驗,更是各組織在打造全方位解決方案時的最佳借鏡。
只有與我們所服務的人共同生活,才能讓解決方案產生有機變化。
~ Durell Coleman, DC Design創辦人
▲圖說:DC Design認為,透過各關係人一同相處、討論,才能讓解決方案產生有機變化。(達志影像提供)
▲圖說:DC Design邀集監獄系統的各關係人,研擬出讓監獄改革的具體設計策略。(達志影像提供)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稿:林丞閎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