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園藝治療 為長者灌注生命活力 ─ 香港「蒲寓」透過植物喚醒五感潛能
蒲寓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輕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他們藉著園藝活動注入五感訓練,讓長者重拾身心活力,豐富晚年生活;並透過志工服務,在社區種下園藝治療的種子,讓更多人體驗植物帶來的療癒力量。
「蒲寓」(Pu Yu Horticultural Therapy)是一家提供園藝治療服務的社會企業。團隊成員起於三位抱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合格園藝治療師,他們希望透過推廣園藝治療服務,讓更多年長人士體驗植物帶來的正能量。此外,為提升專業服務品質,他們更與相關領域專才攜手,廣納認知心理學博士及資深社工擔任團隊顧問,提供專業意見,讓他們的園藝治療課程能更有效達成預期的目標。
為年長者找回生活品質 三位園藝治療師 聯手創社企
園藝治療從19世紀開始發展,這幾年開始越來越受社會關注。世界各地都有透過種植來幫助年長者、孩童、退伍軍人或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課程。藉由接觸植物,人們繃緊的情緒得以獲得舒緩,也可以幫助他們練習溝通和抒發情緒。
陳詠欣、胡雪聰及曾志豪這三位蒲寓的創辦人,都是註冊園藝治療師。蒲寓的願景是讓「社區裡每一位長輩,不論是黃金世代(50-65歲)或銀髮族(65歲以上)都能過得更健康、更充實、更自主」。蒲寓推出了多元的服務內容,包含園藝治療工作坊和療癒花園,透過種植活動,協助患有身心疾病或認知障礙的長者舒緩病情,增進他們的生活品質。不只讓長者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也幫助其家庭減低照護壓力,同時讓社會大眾建立起園藝治療的觀念。
受植物的生命力感動 希望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公共衛生碩士背景的陳詠欣,一直希望做點有意義、可以幫助別人的工作。在銀行工作了七年後,偶然接觸到園藝治療,就被植物的生命力感動了——她把一株合果芋放在家裡兩年,竟熬過斷斷續續缺水、盆碎泥散的遭遇,居然還活得好好的!這讓她感受到植物的生命韌性和能量,讓陳詠欣下定決心轉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自己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本來對植物一竅不通的陳詠欣,花了3年時間完成所有課程和實習,成為註冊園藝治療師。在實習中,她服務過很多不同的對象,包括青少年和兒童;陳詠欣認為,青少年的壓力可以藉由很多管道紓解,但年長者因為身體的侷限,選擇並不多。
她認知到植物可以服務樂齡朋友甚至安寧病患;與身故親人在生前一起種的植物,可以留給家屬做為紀念,也象徵生命的連結和傳承,「就好像親人還在身旁一樣。」她也體認到園藝治療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最具有療效,可以提升他們的正向情緒,令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也更開心,因此決定以老人家為服務對象。
以五感刺激認知功能 助年長患者延緩退化的進程
老人家有充裕的時間,而栽種植物不只需要付出時間和耐性,也可以發揮老人家的各種巧思,在他們失去重心的晚年生活中,透過植物重新感受生命的意義,所以園藝可以說是最適合做為他們在日常生活從事的活動。
蒲寓的「綠耆緣計劃」,是專為患有輕度身心障礙症的長者提供的治療課程。與一般養花蒔草不同的地方在於,蒲寓的園藝療法注重種植的細節,強調提供五感的刺激——視、聽、嗅、味與觸覺的感知,所以選擇的植物多元化,並加入工作順序、數字、色彩等學習元素,以延緩認知衰退的進程。
透過動手培育植物,可以刺激長者的長期記憶,減緩腦部退化。例如芸香的氣味會令人聯想起綠豆沙,勾起他們童年或年輕時的記憶,就有老婆婆從組合盆栽,回想起兒時玩伴家的果樹,回憶起十幾歲時的自己,留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而透過裝飾盆栽和澆水,可以活動小肌肉;透過記住植物名稱,刺激記憶;開花時,教他們點算有幾朵……等等,藉此重新活化腦部活動。因為社區住宅日照不足,老人家會把盆栽植物當寶貝,「還會帶它到戶外曬太陽。」陳詠欣笑說。
「社創基金」扶植起步創業 尋求企業合作 拓展收入來源
此外,透過治療課程平台,長者彼此也交了朋友,有了共同話題,甚至組成興趣社團,豐富了他們的社交生活,有助於長者們重新融入社會。蒲寓還推出「綠耆緣大使」計畫,訓練50至65歲人士擔任義工,讓「黃金世代服務銀髮世代(young-old serves old-old)」,不但接觸到園藝治療的相關知識,更可以助人和自助。
然而,2017年才成立的蒲寓也遇到不少挑戰。蒲寓成立之初,即取得「社創基金」的協助,在其共享工作空間發展他們的事業,而透過社創基金的資源,也讓蒲寓較容易接觸更多不同的中小企業,發展合作機會。
陳詠欣坦言,單靠蒲寓在社區舉辦活動或課程的收入,很難維持企業的營運開銷,因此她必須去向外界尋求合作機會,例如與企業合作舉辦園藝工作坊以及義工訓練課程,協助企業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冀望藉此為令蒲寓財政穩健,也讓社會上更多人有機會感受到植物的正能量。
創新社企模式 對社會身心健康提供多元價值
在文明病越來越盛行的今天,人們的精神或認知疾病案例有增無減;在台灣,更加上嚴重高齡化的問題。如果能透過像蒲寓這樣的民間社企機構,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以像園藝治療這樣緩和的方式,進行專業的治療,一方面可望減緩長者疾病的惡化,一方面也緩解了家庭照護的壓力,有助創造更健康快樂的家庭生活,甚至能減低社會可能會付出的代價。這樣的方式,為社會帶來了多層面的價值,可說是非常值得借鏡的社企模式。
不同於慈善企業,社會企業是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以解決社會問題。而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是預防問題的發生,就像蒲寓正在做的事。不管是園藝治療、繪畫治療、寵物治療等等,台灣尚少見這類社企的出現,或許可以成為有志創業青年參考和思考的方向。
經營社會企業最重要是「勿忘初心」。
~陳詠欣,蒲寓共同創辦人
陳詠欣(左)、曾志豪(中)與胡雪聰(右)都是註冊園藝治療師。(蒲寓提供)
▲陳詠欣(右)上課情形。(蒲寓提供)
▲綠耆緣大使擔任義工(右),黃金世代服務銀髮世代。(蒲寓提供)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稿:王培煜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