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賦能與賦權 助馬拉威女孩脫貧 ─ Tiwale用就業與教育打破貧窮輪迴
Tiwale在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修正,摸索出實現家庭脫貧目標的有效方法,那就是透過「賦權」而創新,並且讓每位學員都帶著使命感,成為改變社區的種子。
Tiwale的創辦人艾倫.奇蘭芭(Ellen Chilemba)生長在全球最窮困的國家之一馬拉威,優秀如她,在16歲那年獲得南非約翰尼斯堡非洲領袖學院(African Leadership Academy,ALA)獎學金,並在2年內完成領袖、創業及非洲研究等課程,取得學位後,18歲那年回到家鄉馬拉威的其切瓦社區(Chichewa),創立Tiwale社會企業,展開協助當地女孩脫貧的一連串計畫。
打破女孩終身赤貧的鎖鏈 從就學與就業不平等下手
在馬拉威,儘管就讀小學免費,但到了中學階段,大多數家庭都負擔不起每年30美元的學費,使得中學就讀的比率僅有33%,其中女孩只占42%。且在家庭經濟入不敷出下,大部分女孩除了面對12、13歲早婚的命運外,更是付費婚姻交易下的犧牲者。而女孩們因早婚與低教育水平而陷入赤貧的命運,更因社會流動僵固,成了代代相傳的惡性循環。
此外,在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家庭勞動價值往往被忽視,馬拉威更是嚴重。奇蘭芭經過南非的現代化教育洗禮後,回到家鄉服務的使命,正是要打破女性勞動價值與勞動機會不平等的困境:她的做法,如延續中學教育、設立染布工坊、開設裁縫課程及微型貸款等,從教育、工作和創業三個面向下功夫,協助馬拉威女孩走出貧窮的輪迴。
而Tiwale的涵義正是:「讓我們發光發熱(Let us shine/glow!)」
自給自足的營運模式 銷售手工製品賺取教育獎學金
為了解決經濟問題,Tiwale第一步要為女性「賦能」,主要啟動計畫包括:
1.染布工坊
每週五開設的染布課程已有66名女性結訓,並將作品上線銷售,其中40%的銷售利潤作為女孩們的助學金,另60%則再投入Tiwale的教育專案。
2. 裁縫課程
裁縫課程教導學員製作tote帆布袋、洋裝、連身褲等產品。目前正在募款,希望在新建的女性中心成立設計學校,強化作品的精緻度與流行性,以線上銷售管道行銷全球,並以獲利支付Tiwale的營運與專案計畫的成本。
3. 建立中學教育中心
設立教育中心,以捐款及染布工坊的商品銷售收入,作為鼓勵社區女孩們就讀的獎學金。由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擔任業師,中心提供學費、學校設備、交通甚至生活零用金。新近完成的女孩中心,更推出中學教育課程,希望能完全銜接既有的教育體系。
4.提供微型創業貸款
申貸學員必須先參加為期一週的密集創業工作坊,就領導管理、獲利模式及永續性規畫等進行學習和討論,並形成創業團隊,提出營運計畫;經過評審被選為最佳計畫者,可獲得70美元的無息貸款。目前為止,已經資助40位女性成功展開她們的微型企業。
創業學習1:透過「滾動式修正」找出正確方向
18歲創業,奇蘭芭在21歲那年(2015年)就獲選為《富比世》雜誌(Forbes)「非洲地區30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創業家」(Africa’s most promising enterpreneurs under 30)。不難想像,她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也經過許多學習和調整。在接受雜誌專訪時,她提到創立Tiwale的前期,如何透過「滾動式修正」,一步步貼近參與者的真正需求。
奇蘭芭舉例,Tiwale剛開始聚焦於協助仍在校的女孩們,想提供她們微型貸款來創業,卻忽略她們除了課業,還受限於繁重的家務,根本沒時間經營事業。當初她所設定要解決的問題,原來並不是真正的問題,她才領悟到,主導者不應一廂情願地以施捨的心態來做事。她因此才開始學習放下自己,花更多時間傾聽參與者的需求。
後來她才轉向以無業和做家庭手工的婦女為服務對象,以職業訓練的模式,增加她們的收入,來支付自己與下一代的學費,這才讓參與者慢慢穩定下來。
創業學習2:培養「影響力種子」讓力量擴散
另一方面,奇蘭芭也體認到,Tiwale不應懷抱透過個人力量就能影響社會的心態,而是應該透過社區投入的力量,來擴大影響力,並透過不斷創新方法的實踐,真正達到「賦權」(empower)女性參與者的承諾。
奇蘭芭回憶道,自己2015年參加在南非的一場高峰會中,聽到一位分享者談到他的工作「不僅要影響參與者,更要影響整個社區。」那一席話撼動了她!她開始將每位參與者都當作未來影響社區的種子,要讓她們都成為推動下一波改變的觸發者。
舉例來說,Tiwale最初專注於將染布產品上線,賣到國際市場;但女性學員們,近來更積極開發訴求本地市場喜好的色調,並與在地職人合作,自行完成所有的製程;這樣的方式的確改變了她們的心態,更觸發後續的自主變化。
事實上,在馬拉威這個保守貧窮的國家,女性被認為本來就應該待在家裡;當Tiwale倡議,女性應該接受更好的教育並創造收入時,的確遭遇過不少來自社區的反對壓力。但幾過Tiwale多年耕耘後,改變的種子越來越多,這個觀念似乎已經漸漸被打破。
社會企業也有學習過程 聆聽探索需求 才能對症下藥
Tiwale透過聆聽,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並設計出一個能夠將參與學員轉化成社區改變觸發者的經營模式,將社區與創業活動結合起來,累積彼此之間的信任,才能逐漸發揮改變整個社區的影響力。
對台灣有志於從事社會企業的創辦者或經營者而言,Tiwale從「賦權」的角度找出的解決方案,頗值得思考。奇蘭芭放下既有的想法,傾聽參與學員的聲音,進而建立一個沒有階層意識、讓學員能自在對話的平台,甚至讓學員進入董事會,才會出現像染布工坊的作品,從原先規畫做全球線上銷售,變成由學員自主研發,推出馬拉威國人喜愛的設計這項改變。
此外,奇蘭芭讓每位學員充分理解Tiwale所要做的事,讓她們都能帶著使命感,成為下一波傳承新勞動價值觀念的種子。這不只是針對單一學員的賦能,而是讓轉變整個社區成為大家的共同目標。這些都是Tiwale在經營的過程中,值得台灣創業者思考和學習的「滾動式修正」方法。
我們想要透過可持續的創造事業來為女性賦權,以消除貧窮。
~Ellen Chilemba,Tiwale創辦人
▲Tiwale是一支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團隊。(Tiwale提供)
▲染布工坊的學員展示她們的作品。(Tiwale提供)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稿:陳曉開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