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南非社企FunDza 推動「讀寫脫貧」
4位來自教育、出版與行銷界的創辦人,發現到南非閱讀資源匱乏的窘境而成立FunDza,從每週發行一篇短篇小說開始做起,之後成立出版社、創建行動閱讀平台,甚至培育素人作家在文壇上發光發熱,她們的成就深獲聯合國肯定,也立下「閱讀脫貧」的實務典範。
「我沒有創意寫作的學術背景,也沒有任何成績,卻獲選為非洲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獎得主。」Sibongile Fisher回憶,「2014年,我得到參加FunDza Literacy Trust青年作家指導計畫的機會,形塑我的寫作方式。這一切就像做夢一樣。」如今30歲的Fisher不僅是小說家和詩人,更致力在高中校園推廣文學。
Fisher的成就具體而微地彰顯社會企業FunDza Literacy Trust推動「讀寫脫貧」的宗旨,這也正是FunDza在小出版商Cover2Cover的4位共同創辦人手中誕生的初衷:唯有教育才能讓人有工作、擺脫貧困,打開機會之窗、實現夢想。
86%學校沒有圖書館 看到青少年市場缺口
提升識字率是國家教育的責任,自從南非政府2008年啟動全國掃盲行動,到2015年,15歲以上成人識字率已達94%。而FunDza的定位不僅只是識字率養成班,而是鎖定已有閱讀基礎的13歲到25歲的窮學生、輕熟世代,期望營造出積極的讀寫文化氛圍。
這段期間,身為創辦人,同時也是英語教師的Dorothy Dyer觀察到,儘管學生求知欲強烈,能提供閱讀素材的學校卻少得可憐。2014年的官方報告顯示,高達86%的學校沒有圖書館,這意味著許多弱勢學生的讀寫和算術能力可能會漸漸停滯不前,甚至退回原點。
Dyer很想為她的學生多做一點什麼,於是說服作家好友Ros Haden,每週為她的學生創作題名為《和諧高中》(Harmony High)的系列短篇小說,當作試水溫。當她看著學生熱切地在下課時間傳閱一張張A4印成的故事,讓她深深覺得,弱勢青少年讀物是一塊亟待開發的市場。
不過她也明白,即使弱勢族群相當龐大,但不會是出版界會想費心經營的客層。Dyer與Haden於是找上企管背景的Hardie,以及行銷背景的Palesa Morudu,共同商討創辦一間商業模式經得起考驗的企業,FunDza因此誕生。
出版社推廣普及閱讀 行動平台壯大讀者社群
FunDza共開發出3套專案,採虛實並進的做法進入市場。第一套是「普及閱讀」:他們先募資成立實體出版社Cover2Cover,初期除了集結印行青少年系列作品,也廣泛蒐羅適合的書刊。只要全國的學校、圖書館或閱讀團體願意註冊成為出版社會員,就可以取得閱讀素材與指導學生實際應用的教材。
他們也考慮到,實體書的製作、物流成本很高,推廣層面因此受限,因此隨即啟動第二套專案「日益成長的讀者社群」,即善用數位行動技術,並運用病毒式傳播知識,讓社群自力壯大。Hardie分析,想要培養年輕人的閱讀習慣,閱讀主題必須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還要能免費,以及唾手可得。於是他們創建行動閱讀平台FunDza來收集青少年懷孕、犯罪故事與愛滋病等議題的短文與書籍。讓青少年不僅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學到激勵人心的奮鬥歷程,強化他們面對未來的信心。
目前平台全面開放所有人免費註冊,每週定期接收最新的閱讀素材則有利創造黏著度、討論性,目前已經有超過1,365萬名會員。FunDza已將書籍送到全國55,000多名讀者手中,超過9成的線上讀者表示他們的語言和理解能力提升了,甚至有3,500多名年輕人在平台上創作。
讀者 拱出作家育成模式 獲聯合國掃除文盲獎
一支會與使用者頻繁互動的App,會自然演化出反映讀者心聲的需求。FunDza目前會員數超過 25 萬,每月活躍用戶超過5萬,每天都在討論區留下數百則評論,意外引發爆棚人氣,在讀者的力拱下,推動原本不在計畫中的第三套專案「培養年輕作家」。
FunDza先是實驗性地在官網上增闢「鐵粉區」,開放高討論度的素人寫手發表作品。一旦他們認定作者確實是亟待琢磨的璞玉,就會指派顧問指導,朝向商業出版的專業作家之路邁進,目前已選出約30位作者,前述的Fisher就是這套專案下發光發熱的得獎作家。
Hardie表示:「我們分開管理付費與免費的機制,FunDza專注推廣閱讀,若是有幸發掘天才寫手,便轉介到Cover2Cover出版作品。這是我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因為許多企業看到我們的成績單,都主動表示願意加入金主行列。」
這一場閱讀革命燒得既快且旺:成立第二年就獲得南非最大媒體集團Media24注資100萬蘭特(約合新台幣170萬元);隔年獲商業雜誌《快企業》(FastCompany)選入教育界十大創新企業。2017年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掃盲獎」,成為第三世界文教社企典範。
借助社群力量 用數位打破偏鄉與弱勢局限
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偏鄉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打破弱勢族群淪於貧窮與失業惡性循環,也成為所有公、私領域努力的目標,台灣也不例外。FunDza的例子讓我們看見,一家社會企業不僅僅是創造一個事業體,更可能藉由整個生態圈的設計,點燃一個產業。就像FunDza不只掃除文盲問題,更藉由鼓勵寫作,以及提供發表舞台和出版管道,讓該國的文化出版產業增添更多活力以及就業機會。
另外,當政府努力填補教育鴻溝,以提升弱勢族群就業競爭力的同時,有志為社會貢獻心力的新創企業可以從以下3方面思考:
以使用者為中心:FunDza洞察青少年的需求,從他們最切身的生活事件切入,提供懷孕、犯罪、愛滋病等心事和疑惑的出口,讓他們在故事中看到自己,先建立頻繁接觸和獲得認同的機會,再導入學習的目標,發揮正向影響力,最終成就一個社會企業的使命。
化劣勢為優勢:當今的行動數位潮流不只是威脅出版業,更顛覆幾乎所有產業的遊戲規則。有一套商業策略這麼建議:打不過,就加入。Cover2Cover結合FunDza的虛實運作模式已證明,雙管齊下是最佳轉型、升級與自我改造之道。
借助社群的力量:FunDza跟上社群時代的特色之一:即時互動,略過電視、廣播這類傳統單向傳播工具,投入透明公開的平台匯聚人氣;之二:素人爭鋒,放棄正經八百講授知識的做法,改成說故事、開直播更能吸引新世代讀者樂在學習。
FunDza相信故事具有改變生命的力量。當年輕人找不到可與他們連結的書籍或線上內容時,可能會嚴重削弱他們的能力。
~Mignon Hardie,FunDza Literacy Trust共同創辦人
▲(繪圖/編輯部)
▲FunDza為學生舉辦閱讀寫作營。(FunDza Literacy Trust提供)
▲來自開普敦Du Noon的女學生在FunDza線上平台上讀故事。(FunDza Literacy Trust提供)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