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透過公平交易 幫助弱勢族群謀生
社會企業的發展早就普遍在東南亞各國間發酵,不僅有來自於歐美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團體將此模式帶入,也有許多當地自發性的團體透過社會企業關注且解決社會問題。目前,東南亞社會企業的發展,主要是以透過公平交易的模式,來幫助較偏遠或落後地區的居民來謀取生存之道。
公平交易的概念與執行模式起源於19世紀,在進入21世紀之後開始廣為人知,也讓愈來愈多的人支持以公平交易模式從事商業活動。而這股風潮從歐美吹進亞洲,也在東南亞各國落地生根,成為許多組織、團體用來協助農民、偏遠部落、原住民等族群改善環境、自營謀生、脫離貧窮的最佳方式之一。
以下特別挑選菲律賓和泰國境內兩個發展多年且成效優良的機構,加以介紹。
菲律賓PREDA基金會──婦女與孩童的守護者
成立於1974年的PREDA基金會(People's Recovery, Empowerment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undation, Inc.)為一非營利組織,由來自愛爾蘭的Shay Cullen神父所設立,其所在地點位於蘇比克灣旁的Olongapo市內,距離馬尼拉約有6個小時的車程。
PREDA基金會協助菲律賓受虐兒脫離危難,並輔導弱勢婦女就業,備受當地民眾與國際各界肯定。
蘇比克灣自1898年開始,成為美軍在亞洲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一直到1992年美軍才撤出。在這段期間內,大量的美國軍人與其家眷湧入,但並沒有為鄰近的Olongapo帶來繁榮與進步,反而造成了這個小鎮日益嚴重的孩童與婦女人口販賣、性侵害、性虐待,甚至愛滋病、毒品氾濫等嚴重問題。為了拯救受虐受害的孩童和婦女,並提供其後續的照顧與發展,Shay Cullen神父成立了PREDA基金會。
39年來,在20多位由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等人員所組成的工作團隊合作之下,PREDA積極營救受虐兒童和婦女,提供人權保護、獎勵學習、培養職業技能等,表現卓越,甚至更進一步推動立法與修法,以保障兒童的人權。而這些顯著的成效不僅在當地與菲律賓國內形成一種領導性的指標,也成為國際矚目焦點。
PREDA也因為積極且卓越的表現,分別在2001和200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而自2000年開始,屢屢獲得國際頒發的獎項,例如2009年的人道主義獎(Humanitarian Award),以及2008年的國際團結獎(The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Prize)、年度傑出人物獎(People of the Year Award)等等。
PREDA的理想目標,就是希望可以成立一個公平正義、自由和平、尊重人權的共同利益社會,在這樣充滿服務精神的社會中,才能讓財富、機會和資源得以公平分配,並進一步讓人與地區透過自力更生的方式擺脫貧窮,而此同時,該地區的文化價值才得以延續下去。
助其自助 創造生存價值
「助其自助」(Helping People To Help Themselves)是PREDA所堅信的目標價值,期望能透過資源公平分配的情況下,讓弱勢居民有機會可以建立自力更生的模式,進一步克服貧窮,在此同時,也學習到與自然環境共生共存,創造與保存出屬於該地區的特有文化。
PREDA從1975年開始,就成立了專屬的公平貿易組織Profairtrade,透過教育與訓練,協助從受虐環境中解救出來的孩童、青少年,養成謀生技能,成為小規模栽植的農民或製作手工藝品的工匠,建立與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銷售管道,讓這些弱勢族群能擁有生活與工作的舞台。而在這種自力更生的訓練過程中,也能幫助這些受助者消弭曾經有過的創痛,建立自信心,回歸正常的生活。
自1993年,Profairtrade也開始提供小農戶無息貸款和合作等方案,例如:小規模栽植芒果的農民,能透過這種管道獲得必要性貸款,購買芒果樹苗或生產設備等,並在Profairtrade所提供的銷售管道上,以公平價格販售辛苦所收穫的芒果。不只如此,Profairtrade也在技術上提供指導,教導農民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生態的前提下,以自然無毒的有機農法栽種芒果,以及製作成芒果乾等加工品。這樣的合作方式在菲律賓超過26個村落中執行,並讓上千名小農戶的生活與工作環境皆受到改善。
Profairtrade更進一步的以契約合作或直接採購的方式協助這些果農行銷農產品,多年的成果累積下來,如今在英國、愛爾蘭、日本等國的世界商店,都可以直接購買到這些農產品。
透過公平交易方式,Profairtrade不僅改善農民生活,還從交易利潤中撥取部分比例作為回饋,而此筆回饋金則成為改善地方經濟與促進當地社區發展的基金。如此一來,人民生活改善,社區環境隨之提升,創造出良性循環的生存模式,徹底解決了貧窮村落普遍性所面臨的問題。
泰國工藝協會(Thai Craft Association)──偏遠山區民族的共榮共創
泰國工藝協會成立於1992年,起初只是為了銷售泰國山區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初成立時,串連泰國中部、北部和東北部共25個山區少數民族村落或手工藝品團體,在曼谷進行共同銷售。
泰國工藝協會成立宗旨,希望由手工藝品販售,保護泰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草創時期難免有經費的需求,因此接受來自荷蘭和英國教會與慈善團體捐款,之後因為銷售成績亮眼,很快地,協會達到收支平衡。目前,協會有兩大宗旨:一是支援農村人口和山區少數民族,並為其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其次則為保存泰國豐富多樣化的工藝傳統及其文化。在這宗旨之下,並訂定了三個執行目標:1.將市集的收入給製作工藝品的社區與成員。2.幫助維持各種泰國的手工藝品。3.促進且實踐公平交易的原則。
早期,泰國工藝協會的銷售對象以泰國境內為主,僅有少量出口,但為了拓展市場,協會透過每年在曼谷所舉辦的多次展銷活動,增加曝光機會,例如固定在曼谷著名的展場中心安排展銷活動。此外,也在市區旅館或商場內舉辦市集,如此頻繁的曝光率,讓泰國工藝協會逐漸累積一定的知名度且成功開拓市場。隨後,更在曼谷最熱鬧的商業區建立常設性的展示門市,無論來自泰國或海外的客戶都可在此選購商品,並進行交易,為買方提供一個舒適且方便的採買空間。
泰國工藝協會協助山區民眾將手工藝品送往市區販賣。
圖為緬甸相似的NGO,協助窮困民眾販賣手工藝品的專賣店。
組織企業化 分工效能大
泰國工藝協會看似順遂的發展,其實當中也經歷過多次的波折和起伏,尤其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身受重創,也連帶影響到泰國工藝協會的生存。
因此,協會內部產生重整的聲浪,決定採取企業化經營及分工模式,於是,陸續於2001年成立了泰國工藝公平貿易股份有限公司(Thai Craft Fair Trade Co., Ltd)、2003年成立了Phu Phiang股份有限公司,讓整個協會從生產、推廣到銷售都能有更仔細的分工,再藉由分工與整合,以及三個單位不可分割的緊密性,達到最好的營運成果。
經過重整規畫後,三個組織各司其職,其中最早成立的泰國工藝協會,主要從事非商業的活動,包含了訓練生產者的技能、協助加強設計者的能力、促進與監督公平貿易,以及開發與建立生產者的網絡等等。
目前泰國工藝協會已經與60餘個來自泰國各地區的手工藝團體合作,各團體間也經常透過協會舉辦各種的研討會,成員彼此可以交流手工藝的創作心得。
至於泰國工藝公平貿易公司則主要負責行銷這些優良的手工藝品,而且所有貿易或市場活動,都雇用當地的員工來進行,如此一來,也能增加不少就業機會。目前的銷售上,不僅有國內零售和批發,也鼓勵企業大量採購作為客戶往來的贈送禮品。
另外在出口部分,更成功將手工藝品銷往歐洲、美洲及澳洲等國外市場。讓泰國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有更流暢、穩定的銷售管道,也才能使後端的生產者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以此建立自給自足的生存能力,之後才有餘力得以改善生活,並且脫離貧窮。
另外,Phu Phiang股份有限公司則是負責推廣旅遊觀光的部分,帶領來自海內外的買方或者支持者前往生產者的部落,希望透過實際的參觀行程,更了解生產者的工作環境和背景。如此一來,不僅讓銷售端與生產端有了更緊密的接觸,更有機會可以創造出故事性行銷,藉此來提升商品的價值感,進而透過這種深度文化導覽的方式,來帶動社區旅遊與觀光,以達到互利及多贏的局面。
延伸閱讀
- PREDA Foundation。 網址。http://www.preda.org/en。
- Thai Craft Association。網址。http://www.thaicraft.org。
- 盧政春(2009)。泰菲公平交易與社會企業考察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盧政春(2010)。以公平交易模式作為促進弱勢群體積極就業之平台。就業安全半年刊第9卷第1期。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施淑惠 (2009)。泰菲社會經濟考察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本文章原刊登於勞動力發展署「Talent」第16期刊物-2012年4月出版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