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坦尚尼亞Toolboksi接案媒合APP 讓工匠收入翻2倍
Toolboksi是專門媒合有一技在身的工匠及客戶的線上外包平台,透過技能認證機制,讓工匠得到更多接案賺錢的機會,還能接受Toolboksi提供的職能培訓。客戶則能找到有品質的工匠,並取得透明的報價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解決工匠接案不易、客戶難找到可信賴工匠兩方的痛點,更創造就業機會。
手機應用程式Toolboksi創辦人Julius Mbungo,是個擁有經濟學學位的28歲坦尚尼亞青年。年紀輕輕卻已經擁有豐富的創業及社會企業參與經驗。
他大學畢業後,在街頭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樹上和牆上到處貼滿工匠師傅的廣告,尤其在三蘭港(坦尚尼亞最大城市)更是觸目可見。」在坦尚尼亞,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營部門,80%以上的勞工都仰賴非正式工作賺錢,他們必須努力向客戶證明自己有能力且值得信賴,而最終幾乎全靠口耳相傳的推薦。然而許多工匠只受過極少甚至不曾受過任何職業訓練,或者技術已經過時,更沒有客戶服務的概念。
另一方面,隨著非洲中產階級興起,對優質服務需求日殷。然而,有維修需求的人卻不容易找到令人放心的工匠,「常耳聞罪犯假扮維修工人,潛入民宅或辦公室,讓雇主心生安全疑慮,而且很難事先驗證工匠的技能。」Mbungo表示。
把關工匠技術職能 以APP媒合供需雙方
看到雙方的痛點與機會,Mbungo和他的創業夥伴想到,如果能成為公正的第三方,負責驗證工匠的技能、確保工匠背景和身家清白,並提供訓練課程維持工匠專業水準,客戶應該就會有意願透過Toolboksi找合適的工匠。
再考量到,坦尚尼亞有6千多萬人口、國土幅員廣大(台灣的26倍),手機普及率高達85%,因此,最好的平台方案,便是推出APP來提供最即時的媒合服務。2018年,Toolboksi上線了。
現在,Toolboksi資料庫裡已經有數百名工匠。行業涵蓋水電工程、木工、空調、建築、油漆、電焊、園藝、室內裝潢、開鎖、電腦及家電維修、車輛機械修理等25大類接案工匠。
Toolboksi至今也已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認證機制」。想接案的工匠首先上網登錄自己的專業及基本資料,就會有專人前來考核他的技能水準,調查他的身家背景,若技能未符合標準,就會先幫他安排職業訓練,等到能力達標,他的檔案才會納入媒合資料庫,供客戶搜尋。
客戶則可依工項類別和地點,搜尋可提供服務的工匠並下訂後,工匠會收到手機簡訊回覆請求。若媒合到的工匠過往的評價不佳或無法配合,客戶可以重新選擇直到找到滿意的工匠。
媒合成功的工匠會先到客戶處勘查狀況並估價,客戶須支付估價車馬費,若客戶接受工匠提出的報價,確認合作,這筆估價費就會從最終施工費用中扣除。雙方可參考平台提供的各項市場行情,讓報價更公開透明,避免彼此預期落差太大。
完工之後,客戶可以對工匠的服務表現評分,確保施工不馬虎,同時成為未來客戶參考。Toolboksi會給客戶31天保固期,若不滿意成果,會依程度輕重免費重做、歸還客戶Toolboksi點數,甚至直接退費。更特別的是,工匠也可對客戶評分。雙方互評,有助於保障雙方權益,並讓Toolboksi找出問題加以改善。
線上兼營五金租借業務 還教工匠管理財務
為了提升工匠職能,Toolboksi 也開辦自己的學院,每個月都會提供在職進修課程,內容除了專業技能,也包括客戶溝通及數位素養等軟實力項目;課程經費則來自企業或受訓者的經費贊助。客戶對工匠的回饋意見,也會納入課程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Toolboksi 學院考量到多數工匠不擅長管理財務收支,除了透過課程幫工匠補強理財知識,培養財務規劃能力,還在APP上增設「財務檔案」功能,讓工匠追蹤每天、每週、每月和每年的收入,幫助他們管理和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
除了媒合業務,Toolboksi還兼營「線上五金行」,做的是設備、工具租借及販售,從手動及電動工具、衛浴設備、地磚草皮、室內外家具琳瑯滿目,已租售出多達91,072個(次)品項,這個業務也可以帶動買家對於工匠的需求,例如,買了一組地磚,就順便在線上找好施作的工匠。這種模式也相當創新。
工匠收入大幅增加 改善社會階層流動問題
根據Toolboksi官網統計,Toolboksi至2021年7月已媒合了近4,300筆工作。讓這些工匠每人每週收入從20美元大幅增加到60美元,足足成長200%!
Toolboksi 的使命是透過增加工匠的接案機會,並經由正式的工作履行流程,使這些弱勢族群能實現就業公平,或者至少帶給他們希望。
Toolboksi解決了社會階層流動的問題,在2018正式成立的第一年,就被全球非營利研究組織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選為三蘭港城市服務最佳創新獎。2019年又得到Southern Africa Start-up Awards頒發最佳社會影響力獎。同年再獲日本武士孵化器(Samurai Incubate)及日本大金工業(Daikin)合辦的海選相中,得到合作和贊助。
目前,Toolboksi計畫將這套創新模式複製到其他城市或國家,例如首都杜篤馬(Dodoma)、烏干達和尚比亞。
以職能認證和培訓、售後服務 提升客戶滿意
Toolboksi成功立足市場,以下的三個做法尤其值得參考:
1) 認證機制:聘請專業團隊擬定人才技能鑑定量表,評估就業者的專業水準,以確保平台上的就業者技能達標,增加客戶信任感及使用平台的機率。
2) 技能培訓:Toolboksi幫助就業者不斷進化技能,不只培訓就業者專業技能、職場求生術如客服溝通術,還傳授就業者利用平台提升能見度的方法,好比呈現簡潔有力的自介及凸顯個人風格的履歷照,讓就業者持續精進職能
3) 售後服務:台灣現存媒合平台幾乎仰賴就業者跟客戶自行接洽,若就業者交件後出問題,客戶往往投訴無門。若能引進保固機制,同時由平台扮演公正專業的第三方,來評鑑施工品質,較能掌握就業者工作成效,也讓客戶更樂於使用平台。
打造行業專屬平台 有助於中高齡工匠就業
台灣主計總處2020年人力運用調查顯示,全台包含部分工時、臨時或人力派遣在內的「非典型就業人口」共計77萬9,000人,占全體就業人數6.97%。這批為數不少的非典型就業者尋找案源的途徑,多仰賴親友轉介、或上社群平台及人力銀行。
同時,台灣許多傳統勞力工作者,特別是中高齡工匠,身懷修繕、泥水或水電專長,卻可能受限科技素養不足,不知上哪找有需求的客戶,因而缺乏穩定的案源來維持生計,這其實也正是社會創新業者可以切入的機會。
而雖然台灣有發展成熟的人力或外包媒合平台,但都以一般非勞力型的工作為主,未曾看見聚焦在工匠外包市場的專屬平台。事實上,工匠領域有一套行業的流程及收費模式,客戶痛點也和一般人才需求不同,例如,委託工程一旦失敗,善後的代價可能很高,甚至衍生複雜的糾紛,因此需要有專業的評鑑和協助。從Toolboksi的經驗來看,這樣的市場需求顯然也適合台灣,Toolboksi的平台定位和經營模式,確實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商業模式。
絕對需要建立一個正式的工作履行流程,讓弱勢族群能找到工作,或至少有找到工作的希望,不讓他們有絕望和被遺棄的感覺。
~Julius Mbungo,Toolboksi創辦人兼CEO
▲Toolboksi的平台定位和經營模式,確實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商業模式。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林儀欣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