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美國 Imperfect Foods掀醜食革命 40萬用戶響應
2011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學校餐廳裡,一位大學新生驚訝地發現「有人買了一個三明治,吃了一半,然後就把另一半扔掉了。」食物浪費的情景在這位大學新鮮人的腦海中抹滅不去。4年後,這位年輕人創辦了一家網路食物零售公司,試圖透過更好的運作系統,解決食物浪費問題。
他就是Imperfect Foods創辦人—Ben Simon。
Ben Simon看見的,是許多人每天習以為常的小習慣,但這些小習慣累積起來卻足以撼動世界。
根據專門追蹤食物浪費議題的非營利組織ReFED統計,美國每年2.29億噸可食用食物中,有35%會被直接丟棄,而這些食物被丟棄的理由,往往只是因為外觀不符合通路商的審美標準。「(水果)通常是因為變色,或是摩擦造成的表面傷痕,有時則是尺寸大小問題,因為消費者傾向選擇比較大的酪梨來做酪梨醬。」Ben Simon說。
三管齊下 改造剩食食物鏈
2015年8月,Ben Simon與夥伴Benjamin Chesler在舊金山推出Imperfect Produce服務(Imperfect Foods前身)。Imperfect Foods的企業口號是,「我們的產品外觀醜陋,但絕對沒有品質問題」,並決定從供應商、客戶以及社區合作夥伴著手,三管齊下,實現他的食物鏈改造計畫。
供應商部分,Imperfect Foods直接與農場合作,向農場採購「醜陋的」農產品,然後以低於傳統通路商30%的價格將產品販售給客戶。傳統上,當農民生產出這些規格不符合市場要求的農產品時,往往只能送往榨汁廠處理或直接銷毀,而Imperfect Foods的出現,讓第一線農民得以在嚴苛的市場機制中,找到一線生存空間。
客戶方面,由於傳統通路商不願與Imperfect Foods合作,所以Imperfect Foods選擇直接面對群眾,「我們自己開商店!」Ben Simon說。
Imperfect Foods呼籲人們從自家廚房開始採取行動。在Imperfect Foods網站上,Ben Simon告訴客戶使用它們的服務,一年將可減少約143公斤的食物浪費(大約是一位成人3個月的食物量)、節省11,149加侖用水(約可淋浴697次),並減少11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等於駕駛450公里)。這些清楚的效益訴求,讓Imperfect Foods的客戶驚覺小舉動就能為環境帶來大改變,也就更願意身體力行。
社區合作夥伴方面,Imperfect Foods將沒有販售出的產品捐贈給全美各地60幾個致力於消除飢餓的社福機構,截至目前為止,已累積捐贈685萬公斤食物給面臨飢餓的人們。
採訂閱制 40萬客戶一起打擊浪費
「我們的客戶價值主張是節省時間與金錢,但他們同時也在協助打擊食物浪費。」Ben Simon說。Imperfect Foods每週1次將訂購食物宅配到社區,減少個別客戶開車出門購物所製造的大量二氧化碳,包裝也使用百分百無毒、可回收包材。2016年就開始參與計畫的客戶Tanya Achmetov說,Imperfect Foods讓她有更多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我還節省了30%的購物預算和汽油錢。」
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培力計畫審查委員劉子琦評論,惜食的社企模式為長相欠佳的農產品拉出通路,緊密連結生產與消費兩端,不只解決農場的問題,也對接許多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者,用購買力支持惜食、減廢、續食、低碳的生活。
截至2022年底,Imperfect Foods與全美1,200個農民以及食品供應商合作,協助減少超過6,300萬公斤的食物浪費,客戶數則達到40萬名,員工數也有1,500人,還擁有400輛自家的送貨車。今年,Imperfect Foods更計畫啟動「零廢棄物行動」,目標是減少90%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並承諾在2030年成為一家零碳排企業。
剩食議題 翻轉為成功的社會運動
其實不只美國有剩食問題,在台灣,最大的糧食問題不在食物短缺,而是食物浪費。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全台量販店、超市每月製造500公噸以上廚餘,超商每年報廢的食物價值超過新台幣70億元,整體水果的生產過程中,更有15%水果因外觀不佳而被剔除、丟棄。
面對這些問題,台灣社企有不少創意應對方式。例如社創團隊「格外農品」以規模化方式採購產地的「格外品」水果,加工製成果茶醬,讓那些賣相不佳卻品質優良的農產品不被浪費。也有社企「鄰鄉良食」憑著多年的CSR經驗,與連鎖超市合作推出反食物浪費的「O’Gaspi」品牌,將蔬果截切廠剩餘食材以及被農民剔除的次級蔬果,重新包裝成商品販售,不但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也為企業與小農搭起溝通平台。
農民收入偏低是全球普遍現象,從Imperfect Foods與台灣社企的例子可以看到,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讓農民勞動的每一分成果都能被善用,土地的每一分資源都不被輕易浪費,解決糧食浪費問題,還能創造應有的收益;尤其讓沒加入大型產銷鏈的小農,有機會得到更多支持。而透過訂閱制這種穩定的收入模式,有助於留住農業就業人口,甚至吸引年輕人投入,引進新技術與創意,提高產銷效率,帶動農業升級的良性循環,並將冷門的剩食議題翻轉為成功的社會運動,為農民、消費者與企業締造出三贏的共榮局面。
Imperfect Foods 官方網站
每咬一口畸形的蘋果或歪七扭八的紅蘿蔔,你都在幫助我們形塑更美好的世界。
~Ben Simon, Imperfect Foods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17年富比世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Ben Simon)
2020年現代零售大獎(Modern Retail Awards)Best Established Retailer winner
2021年獲B型企業認證(a Certified B Corporation™)
▲商模圖
▲Imperfect Foods發掘醜食價值,讓過大、太小這類不符合傳統市場規格的水果免去銷毀命運,讓農民心血不會白費。(達志影像)
▲美國每年丟棄掉超過8,000萬噸可食用食物,不但浪費食物,也浪費掉食物產製過程中使用的地球資源。(達志影像)
▲據估計,美國有5,000萬人正處於飢餓邊緣,Imperfect Foods與Feeding America®合作,在2021年提供150萬份餐食,確保人們獲得所需的食物。(達志影像)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黃雅蘭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