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時尚當武器 Nisa Clothing讓難民縫出彩色人生
2022年,全球難民人數突破1億,也就是說,平均每78人中就有一位是難民。
媒體上總不乏難民故事的報導——他們顛沛流離,只為求得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而我們也總是在得知這些難民得到大國庇護後,就安心地關上電視。但其實,在陌生的國度暫獲棲身之地後,難民們的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這些幕後故事在媒體上隱而不見,但一位紐西蘭女律師卻帶世人看見了真相。
商業女律師 辭職創業救難民
她是Elisha Watson,一位專業的商業訴訟律師。本來她與難民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但是在Elisha加入紅十字會的難民安置計畫之後,改變開始發生……
在為難民提供法律諮詢的過程中,Elisha發現難民要在新世界生活,第一個困擾就是語言。「儘管社會慷慨捐助的物資源源不絕,但有一樣東西是沒有人可以提供的,那就是工作。我協助的家庭不斷請求我幫他們找工作,他們真的很想賺錢,能在紐西蘭過正常的生活,」Elisha回憶。
Elisha決心幫助他們,她認為創建一家社會企業來提供難民工作,會是一個好開始。「我想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練習英文,培養他們的技能並提高他們的自信。」
但,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難民?Elisha認為縫紉是個好選擇,因為她發現許多難民婦女擁有縫紉的技能,而且這項工作不需要流利的英語能力就能勝任。
這就是社會企業Nisa Clothing誕生的契機。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紐西蘭社會企業,使命是為難民與移民背景的女性創造工作機會,「Nisa」的阿拉伯語就是「女性」的意思。
原本擔心自己的點子只是一個妄想,但在獲得威靈頓市議會提供的7,000美元(約合新台幣21萬元)捐款後,Elisha了解到「其他人也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而且會(以行動)支持」,這讓Elisha堅定自己的方向,甚至辭掉律師工作,專心帶領難民婦女打拚。
縫製內衣起家 難民自力更生還能圓夢
草創時期的Nisa Clothing只是位於首都威靈頓市裡的一家小作坊,成員只有4人,以縫製內衣起家。
選擇從做內衣開始,在於它體積小、運輸成本低,也不需太大的倉儲空間,對於當時的Nisa Clothing來說是個理想的起步。而隨著營運規模日趨擴大,Nisa Clothing也逐漸增加販售品項,從女性內衣擴大到男性內褲、家居服、運動服甚至泳裝。目前,Nisa Clothing與紐西蘭貿易企業局合作,積極跨海拓展在澳洲的業務,等澳洲的營運腳步站穩之後,Nisa Clothing還計畫將業務擴展至英、美等地。
從創立至今,Nisa Clothing已為30名來自難民與移民背景的婦女提供就業機會,Queen Elizabeth就是其中一員。
Queen Elizabeth來自斯里蘭卡,3年前因當地種族情勢緊張而逃離家鄉,輾轉來到紐西蘭。一開始她連溝通都有問題,但Nisa Clothing給予她一份安定的工作,「現在我剛剛買了自己的房子,」Elizabeth說。另一位團隊成員Gioryanni也在Nisa Clothing的幫助下,開始了她在奧塔哥大學的銜接課程,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牙醫。
如今,Nisa Clothing服務超過13,000名顧客,訂單數達25,000筆,年營業額超過100萬美元(約合台幣3,000萬元),其中10%銷售額來自海外。但這對Elisha來說還不夠,她希望能在5年後將員工團隊擴增為100人,讓這些具有難民、移民背景的員工能以Nisa Clothing為事業跳板,在擁有穩定的工作與薪資後,積極嘗試人生中的其他新挑戰。
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培力計畫審查委員劉子琦評論,Nisa Clothing的切入點是—女性衣裳。Elisha Watson將新移民女性的裁縫能力,轉化為就業的最佳動能,不管是毛織、棉製、或是再生尼龍材質,都可裁剪出合身舒適的貼身衣物。Elisha Watson以安穩的就業,解決新移民融入在地社會的困難。
故事行銷 建立消費者與難民的情感連結
在台灣難民不多見,但總數多達六、七十萬的東南亞移民與移工卻早已成為台灣這塊土地的多元新勢力。對移民與移工來說,難民的困境也是他們常見的問題,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媒體的歧視報導,全都是新住民融入社會的隱形屏障。
不少社企試圖透過各種方式為社會兩端搭起通橋樑。例如張正於2006年創辦的《四方報》,以越、泰、印、柬埔寨、菲律賓5國外語發行,用母國語言讓離鄉背井打拚的移工可以傳遞訊息,在異國土地為彼此打氣。也有社創組織「One-Forty」關注東南亞移工教育,協助移工學習有用的技能,以確保他們在結束台灣工作回國後,能開啟足以支撐家計的新事業。或是像日本跨國社企SALASUSU,提供柬埔寨偏鄉婦女工作機會,不但讓她們能自食其力,也讓這群婦女有機會接受基本教育,擁有識字能力,未來求職更有發展空間。
仔細檢視Nisa Clothing的特點可以發現,Nisa Clothing以個人故事為訴求,詳細說明每個員工背後的故事,試圖建立起大眾與難民背後的情感連結。例如在Nisa Clothing官網上可以找到所有員工的名字,除了輔以大大的照片外,點下按鍵,還可以看到員工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故事的文章。像這樣以「說故事」的方式行銷,讓民眾更有機會因為「感動」而掏腰包支持社企理念,如此建立起來的穩定營運,對難民員工來說才是最有價值的事。
以情感訴求出發,讓更多人因為看見、感動而願意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也讓弱勢團體撕掉身上污名的標籤,充分發揮自身能力,Nisa Clothing這樣特別的行銷理念與方式,是後進社企可以參考的方向。
我希望我們的影響不僅僅是提供一份工作與經濟獨立,
也關乎創造一種歸屬感和賦權。
~Elisha Watson, Nisa Clothing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18惠靈頓金獎
▲商模圖
▲(許多難民婦女都有一雙巧手,這也是Nisa選擇以手工小作坊形式提供難民婦女工作的原因。(達志影像)
▲內衣體積小、市場大,是Nisa成立初期的主要商品。(達志影像)
▲難民婦女常因語言問題導致求職困難,但語言無損技能,只要給予她們適當工作機會,她們就有能力撐出一片天。(達志影像)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黃雅蘭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