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原住民婦女在地就業 草編作品攻進博物館
昴宿星團(Pleiades constellation),又稱作七姊妹星團(The Seven Sisters),在澳洲古老傳說中,七姊妹為了躲避追捕者,最後衝向天空,成了天上的美麗星團。
幾千年過去,在廣袤的澳洲土地上,藝術家用草編藝術重現這個古老傳說。古老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透過藝術家的巧手,代代相傳。
特別的是,「The Seven Sisters」這個作品不是一般手作坊做的裝飾小物,而是每一個都高達2公尺的大型作品,甚至還進入澳洲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展出。創作者是一群來自Tjanpi Desert Weavers的手作藝術家,她們不是學有專精的藝術本科生,而是當地的原住民婦女。
原住民手作草編 兼職賺到生活費
1995年成立的Tjanpi是總部設於澳洲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的一個社區組織,隸屬於NPY(Ngaanyatjarra Pitjantjatjara Yankunytjatjara Women’s Council)婦女理事會。NPY三個字代表的是三個澳洲原住民部族名稱,創設目的是為這3個部落的婦女提供社會支援與服務。令人驚訝的是,NPY的服務範圍竟廣達35萬平方公里,大約是10個臺灣的面積!
創立Tjanpi Desert Weavers的動心起念得遠溯自20多年前。當時,這地區的居民普遍經濟狀況不佳,還面臨社會孤立等問題。1995那年,在NPY服務的Thisbe Purich為婦女開設了草編技藝班,嘗試教導婦女編織技藝,「但她們製作籃子的速度比我能提供的幫助還要快,」Thisbe Purich發現,原來當地婦女早就有編織人髮與動物毛皮的經驗,所以很快就摸熟了編織籃子的技藝。
從技藝班開始起步,NPY理事會成立了Tjanpi。這是一個營利性社會企業,由澳洲中西部沙漠地區26個偏鄉社區、400多名女性藝術家組成,被稱為「沒有邊界的藝術中心」。「Tjanpi」在澳洲原住民皮詹加加拉語(Pitjantjatjara)中是「野地之草」的意思,而「草」正是這些原住民婦女手作編織的原料。
Tjanpi的原住民婦女以乾燥的草與彩色紗線、珠子、動物皮毛等材料進行盤繞造型,捆紮出獨創作品,每年約可生產3,000件,而且編織品項眾多,從籃子到動物雕塑都有。藝術品的出售價格依作品尺寸、複雜度與創作者資歷而定,收入則由創作者、Tjanpi與零售商店平分,有些草編藝術家每年甚至可從編織創作上賺取超過1萬美元(約新臺幣32萬元),這對平均年收入2萬4,000美元(約新臺幣78萬元)的當地家庭來說是筆可觀的補貼。
以編織技藝謀生 同時發揚部落文化
Tjanpi成員Anawari Mitchell靠編織維生,對她來說,從事這項手作意味著有飯吃。「我可以賺錢買食物,買任何東西,像是毯子之類的,但最重要的是食物。」
除了謀生需求之外,沙漠編織也傳承了部落文化。「透過採集草料來編織作品,原住民婦女能傳授年輕一輩關於土地的知識,還可以教導狩獵、擷取森林草藥和當地食材。」Tjanpi經理Michelle Young說。藝術家Nyurpaya Kaika-Burton則說,這些雕塑充滿來自土地的故事,孩子看著長輩,直接從長輩身上學習,以不同於言語的方式了解祖先故事,保護古老文化可以不斷流傳。
由於Tjanpi服務範圍太廣,工作人員僅能每月走訪社區一次,帶回婦女們編織好的作品進行販售。如此辛苦奔走,目的就是希望能將婦女留在鄉村。對當地原住民婦女來說,Tjanpi不但提供她們工作機會,也讓她們因為這份工作成了緊密聯繫的群體。她們會聚在一起採集草料,也會在編織之餘狩獵、表演文化歌舞,向孩子傳授土地知識,為這片沙漠編織出一道源遠流長的承傳血脈。
文化深度扎根 躍上國際舞台
原住民族經常是在地文化的特色象徵,但諷刺的是,他們通常也是社會上最弱勢的一群人。根據澳洲政府統計,澳洲原住民失業率幾乎是非原住民的4倍;2020年臺灣原住民失業率3.98%,也高於整體平均失業率。突顯出不管身處哪個國度,原住民都亟需經濟與文化上的協助。
在臺灣,不少社企以讓人們根留家鄉為目標,積極為原住民社區發掘工作機會。例如社會企業「Vuvu原風禮坊」將部落裡小農種植的傳統食材如紅藜、馬告或山豬肉製作成伴手禮,並積極發展原住民文化體驗活動,就是一例。台灣這類社企或社區發展協會,如果能進一步走出社區,就能擴大區域經濟的範圍,提升產業能見度,進而促成口碑傳播效應,是值得嘗試與努力的方向。
參考Tjanpi經驗,可以發現Tjanpi成功解決原住民離鄉工作的文化流失問題,同時還跨族群連結,進而協助行銷原住民文化躍上國際,為產業加值。
1.跨族群連結:原住民藝術與土地連結在一起,若剝奪他們與土地的連結,作品就會失去靈魂。因此,Tjanpi Desert Weavers取材自祖先動人的文化故事,做法也不是開設工廠,而是打造分散式的在地就業機會,為原住民社區留住勞動力,同時讓部族之間能互相交流,讓原住民部落少數創作者可以跨族群合作,分散的力量因共同目標而集結,一起傳承及發揚原住民文化。
2.將原住民藝術格局放大。他們將常見的小手作放大成地景藝術品的格局,有效吸引外界更多目光和討論,也將本土藝術推上國際,這些作品登上國內外博物館,例如曾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也為南澳美術館(The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創作展覽作品,而這也增添Tjanpi作品的蒐藏價值,品牌效益更可創造千百倍的商業價值,擴展全球行銷力。
深化原住民文化與藝術,同時致力行銷以強化國際能見度,結合能創造收入的伴手禮,讓原住民手作藝術跨越國境限制,這些都是原住民社企可以思考的方向。
Tjanpi Desert Weavers官方網站
我們是為中介偏遠社區與市場而誕生的社會企業。
~Michelle Young, Tjanpi Desert Weavers 經理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05年獲Telstra National Indigenous Art Award
2012年Deadly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ultural Advancement
專家點評劉子琦 Tjanpi的立足點—沙漠編織,既是處於澳洲中部內陸黃沙滾滾的3個部落中婦女生活必備的共同工藝,也是特殊沙漠民族的文化資產。Tjanpi透過「只要能編織,就能生存」的營運模式,不僅確保了婦女創作者、銷售店家與Tjanpi三方分潤共益的永續發展機制,也因為編織技藝這項核心手作能力,讓部落成員間緊密結合的連帶關係,更是傳承沙漠部落有關狩獵、土地知識與文化生活意識的最佳紐帶。(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進一步認識「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 |
▲Tjanpi提供的工作機會讓原住民婦女不需遠離土地就能維持家庭經濟,也把原住民文化的根留在家鄉。
▲Tjanpi的草編藝術家作品品項眾多,從籃子到雕塑都有。(照片來源:達志影像)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