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看天耕作先看手機,智慧App幫小農巡田水



在奈及利亞北部小城鎮Auchan,Mallam Yakubu一家13人依靠他4.5公頃的農場維生。已有35年務農經驗的Mallam Yakubu被問到如何照顧農田時表示:「沒有技術的話,我的生產力其實很低!」過往在農忙時節,Mallam Yakubu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在田裡抓害蟲、觀測土壤溼度以及水位。雨季來臨時,稻田會變得泥濘,連走進農田都不太容易,「有時我們的收穫遠遠不及我們的付出!」Mallam Yakubu這麼說。
2019年,一個關鍵轉變讓Mallam Yakubu的煩惱一掃而空,因為他訂閱了一款叫做Capture的農田資訊服務。
Capture是一款App,以衛星遙測影像為基礎,使用專利演算法處理衛星資料,再自動產生改善土壤、作物健康的客製化建議,為農作的每個生產階段提供精準管理資訊,解決傳統工作流程中的猜測與不確定問題。
對Mallam Yakubu來說,每公頃只須花費2,500奈拉(約合新台幣49元)就能獲得精確可靠的農田資訊,讓他獲益良多。Mallam Yakubu說:「(Capture)建議的肥料和施用讓我的產量增加了。前一年我只賺了15萬奈拉,但使用Capture後的下一季,我就賺到27萬奈拉(約合新台幣5,300元)!」僅一季,Capture就讓Mallam Yakubu的收入增加了80%。
資訊落差,非洲農業潛力難發揮
Capture這款神奇的應用程式來自Rural Farmers Hub(簡稱RFH)這家公司。RFH成立於2018年,總部位於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Abuja),創辦人是Gabriel Eze和Olusegun Adegun。
Olusegun Adegun和Gabriel Eze都有農業背景,因為目睹家鄉的農作物產量持續偏低,周遭的社區也缺乏科技支援服務,因此決定創立RFH。「我們認為克服農業支援不足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兩大農業發展挑戰:糧食安全與農業就業保障。」Olusegun Adegun和Gabriel Eze說。
農業困境一直是非洲大多數國家共同的痛,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ITC)統計,非洲國家每年因進口食物而損失近10億美元外匯,2022年有38個國家農產品貿易收支呈現負數。
但如果從兩個數據來看,非洲農業其實潛力無窮。第一,農業是許多非洲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撒哈拉以南非洲GDP(國內生產毛額)近23%;其次,非洲擁有全球剩餘的65%未開墾可耕地。
務農人口多、土地資源豐富,但空有一手好牌卻依舊只能靠天吃飯,原因在於過度開墾土地,導致地力受損,而且農民缺乏對氣候變遷的調適(adoption),沒有數據支持的傳統耕作方式也讓問題雪上加霜。
但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事情有了轉機,因為數位科技可以大規模地驅動農民走向精準耕作。
精準耕作,用衛星監測土壤地力
所謂精準耕作(Precision farming),指的是農民利用資訊科技做出更好、更正確的選擇,與傳統農業相比,精準耕作能讓農民以最小投入,達到最佳產出。
RFH所做的,就是利用現代科技,幫助農民從傳統農耕轉向精準耕作。RFH開發的Capture應用程式,能夠利用埋在土裡的感測器及建置在太空中的衛星收集數據,監測作物與土壤的特性。以往農民在播種階段常常會過度投入種子、肥料,但Capture能偵測土壤養分分布狀況,可以透過網路告訴農民以不同比率播種或施放肥料,讓農民精確掌握天氣、作物性質、土壤類型、肥料投入等各項變因,不須每天巡田也能即時管理農地。
此外,Capture也能協助非洲小農戶克服資訊落差問題。在農業先進國家,每200位農民就有一位農業諮詢人員,但在非洲,每4,000位農民才有一位諮詢人員,而且這些農民通常位於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資訊難以傳遞。
Capture利用簡訊或語音為農民提供諮詢服務,一舉跨越非洲國家的地理障礙。Olusegun Adegun說,「透過我們研發的演算法,可以將大量的衛星資料處理成人類可讀的資訊,我們透過簡訊服務,用當地語言向農民提供資訊。」Capture的服務大大填補了非洲農業推廣人員的缺口。
使用Capture服務可以讓農民提高產量、收入與生產力。根據統計, RFH已服務超過3萬位農民,創造300多個就業機會,平均可幫每位農民逐年提高35%的產量,直到產量達到最佳水準,同時也能逐步提高農民收入。而RFH則是以每公頃或每季為基準,以訂閱制的方式向農民收費。
展望未來,RFH還計畫推出更多服務,例如小額貸款、農業保險,安裝或租用物聯網,帶領非洲農業急起直追。
科技賦權小農戶,兩大變革締造雙贏
康乃爾大學全球發展教授Ed Mabaya說,「數位農業是農村發展的新趨勢。它可能無法改變發展方向,但能促使各方面有效運作。」RFH正是挾著這股科技浪潮,透過兩大變革為弱勢的非洲農民找到新出路。
首先,RFH以科技力為農民賦權。由於觀察到近年來奈及利亞手機普及率已達96%,有足夠的基礎推行精準耕作,RFH集結了16位專家團隊,包括農藝學家、土壤學家、軟體工程師、行動開發人員,充當農民的「大腦」,以同步、遠端的方式,為農民量身打造個人化諮詢服務,推動小農生產力最大化。
其次是RFH的訂閱制商業模式。在非洲,約有80%農業人口都是小農,他們沒有資金,持有的土地多半不到0.05公頃。對RFH來說,推動訂閱制可以擴大客群,創造穩定的金流;而對小農來說,訂閱制讓口袋不深的他們可以花小錢購買超值服務,雙贏互利。
此外,RFH專注於為農民提供專業農作知識,間接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例如農學專家、數據分析師、打造資訊系統的工程師,以及現代化農機的維修人員,都是過去當地少見的職缺。
在台灣,也有社企像RFH一樣默默深耕農業科技領域。例如成立於2017年的阿龜微氣候,在田間架設感測器,將蒐集到的資訊交由專家分析後即時放上雲端,擴大數據的應用能力,也讓小農戶多了許多專家當靠山。
高盛投資的研究報告指出,精準農業是未來的新興趨勢,整體市場潛力上看2,400億美元。如果社企能挾著這股AI應用浪潮,思考科技與農業的媒合方式,就有機會搶下大餅,也能讓弱勢農業乘著科技力,再次起飛!
Rural Farmers Hub 官網
「透過農作物智慧解決方案,讓農民重拾獲利能力。」
~Gabriel Eze, Rural Farmers Hub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21年Rural Farmers Hub創辦人Gabriel Eze獲非洲青年農業企業家獎(GoGettaz Agripreneur Prize Competition)的社會與環境影響獎(Impac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ward)
2022年非洲農業科技與普惠保險挑戰賽(Africa AgTech & Inclusive Insurance Challenge)亞軍
2023年入選農企業創新挑戰賽(Agribusiness Innovation Challenge)
專家點評劉子琦
Rural Farmers Hub(簡稱RFH)傳統農耕轉向精準耕作
Capture App的手機簡訊服務看似簡單,卻大大的滿足農民需要精準的氣候、水文資訊,以提高田間生產力的需求。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價值之外,RFH採行訂閱制,不只創造穩定的營收,也培養出顧客的信任、黏著與忠誠度。精準的數據,具有再行銷的功能,是撐起營運模式的關鍵。(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訂閱RFH的Capture,農民可即時掌握農作資訊。(Rural Farmers Hub提供)

▲Rural Farmers Hub 的創辦人Gabriel Eze。(Rural Farmers Hub提供)

▲這款App以衛星遙測影像為基礎,使用專利演算法處理資料,為農作提供精準管理資訊。(Rural Farmers Hub提供)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