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英國社企解鎖難民潛能 為社會創造價值
2015年9月,三歲的敘利亞男童Aylan Kurdi隨著家人逃離戰火,卻不幸溺死於地中海。小小的身體被沖上海灘,這個畫面讓無數人心痛,也讓原本冷眼以對的世界瞬間醒了過來。許多人開始思考,我們能為這群飽受戰火肆虐的苦難人民做些什麼?該如何讓一雙雙因戰火而黯淡的眼神,重新燃起對生命的渴望?
Anna Jones與Tamsyn Brewster就是被這幀照片感召的年輕人。
環顧身邊,他們發現在英國尋求庇護的難民超過11萬人,再深入觀察,一個矛盾的現象震撼了他們:許多難民原本在母國是醫生、律師,甚至是會計師、工程師,但在英國卻苦無工作。如果想在英國執業,他們必須持有證照,但這對難民來說成本太高。因此英國的就業市場出現一個荒謬的現象:就業人數不足,但空有專長的難民卻找不到工作。
於是弔詭的事發生了:英國人看牙時,身邊坐著的牙科助理其實是腦神經醫師;超市裡整理貨架的是律師;而輪機工程師只能依賴開車維生。
語言、證照卡關,專業人士執業難
勤業眾信2018年的調查指出,三分之一湧入英國的難民在敘利亞原本從事有證照的工作,但在英國,卻有高達82%的難民無業。諷刺的是,英國在醫療保健、IT和工程領域都面臨缺工問題,但這些擁有技能的難民卻上不了工!
36歲、來自敘利亞的Hussam Allahham就是一例。在家鄉,Allahham是個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他會截肢、懂得摘除腫瘤,甚至還會更換器官,但他在英國卻無法行醫,即使想重新成為外科醫生,但昂貴的語言測試以及資格考試卻阻礙了他。Allahham說:「我以前是醫生,社會地位很高,所以去就業中心要錢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們不在乎我是醫生,也不在乎我可以為國家做出貢獻。」
Allahham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在英國的敘利亞難民中,有38%接受過大學教育,但卻有20%的難民不得不轉行去做與他們專業技能無關的工作。
為了協助難民在英國獨立且有尊嚴地生活,2015年,Jones與Brewster著手創立了RefuAid,「我們希望挑戰社會上對難民的負面偏見,並讓社會大眾知道只要有適當的支持,難民就可以成為社會在經濟和文化上的資產,」Brewster說。
三管齊下,解鎖難民人才資源
Jones與Brewster認為,難民的困境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語言問題。Jones認為語言是融入社會的第一步,英語程度不佳,使難民難以流暢地表達想法,也無法自信地接受工作指派。此外,許多雇主要求員工必須具有英語資格,「但政府為難民提供的語文課程卻遠遠不夠,」Jones說。
為此,RefuAid與全英國130間教育機構合作,提供英語教學服務。光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就支援598位成人參與英語課程,192位學生獲得他們需要的資格認證。
語言之外,資金也是難民迫切的需求,不僅生活需要資金,想取得證照也必須先付出一大筆費用。38歲的Mohammad曾在大馬士革擔任牙醫,但如果要在英國執業,他必須先參加考試,而考試費用竟高達7,000英鎊(約合台幣28萬元)!
RefuAid想協助有資金需求的難民。因此,2017年9月,RefuAid在英國推出第一個針對難民的貸款服務,提供最高額度1萬英鎊的無息貸款。這筆錢就像一場及時雨,成為難民的一線生機。Mohammad就是第一批受益者:「我得知這個貸款計畫時簡直像夢想成真。無息貸款、沒有手續費、沒有額外費用,而且可以在四年內每月小額償還,幫助我再次從事我的專業工作,」Mohammad興奮地說。
截至2024年7月,RefuAid已借貸出2,127,988英鎊(約合新台幣9,136萬元),共造福404人,還款率超過98%。而且根據統計,取得資格認證的難民平均年薪為36,858英鎊(約合新台幣158萬元),相較於他們取得資格認證前平均薪水僅4,379英鎊,成長率高達672%。而且這項貸款計畫每年還為英國經濟帶來300萬英鎊(約合新台幣1億2,000萬元)的貢獻。
RefuAid伸出的第三個援手是協助就業。除了語言之外,難民求職的另一個阻礙是缺乏在英國的工作經驗,履歷總是遭拒。「如果有人已經失業好幾年,他們的履歷就會被人資壓在最底層,」Jones說。因此,RefuAid協助難民寫履歷,還成立一個企業聯盟,集結包括英國石油、PwC等多家知名企業,媒合工作機會。截至2023年4月,RefuAid已幫助440位難民找到與工作技能相符的工作,工作類別遍及醫療、科技、工程、金融、法律與商業管理等領域。
去除救助式思維,給釣竿助自立
目前台灣也有來自許多國家的新住民在這塊土地上打拚,他們也同樣面臨語言壓力、文化隔閡,失去被看見的機會。
為了加強外籍配偶照顧,政府於2005年開始設置「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2016年更名為「新住民發展基金」。新住民基金從語言著手,增進外籍配偶語文溝通能力,同時也積極為外籍配偶賦能,協助學習美容、縫紉、餐飲等課程,讓外籍配偶在台灣能有更多發揮空間。
儘管新住民基金與英國RefuAid服務的對象不同,但兩者都支援弱勢移民,透過語言教育協助新住民適應當地文化,並輔導就業與自立,用具體的措施協助移民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給魚也給釣竿,成就一場讓弱勢移民與國家雙贏的社會轉型。
RefuAid 官方網站
我們的願景是讓在英國的每一位難民都能取得與他們技能和志向相符的工作,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我們意識到要實現這個願景,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革。
—Anna Jones,RefuAid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19年 創辦人Anna Jones獲富比士評選30 位30歲以下精英榜
2023年 英國慈善奬(Charity Awards)
2024年 社會影響英雄獎(Social Impact Hero)
2024年 創辦人Anna Jones獲《Startups Magazine》評選為最具影響力女性
專家點評劉子琦
RefuAid難民就業機制不含糊
能夠組織化的運用就業支持系統,對難民群體中各種豐富的人力資源,施以訓練、陪伴,系統化的解決國際難民入境生活上,語言、心理與就業的障礙,是RefuAid 的組織核心能力。RefuAid 的方案是多方獲益的設計,不管是藍領勞動力,或是白領專業人力,既可填補了在地社會勞動人口不足的缺口;也透過在地就業,讓難民經由身分轉化為市民,走向認識、參與在地社會與文化是融入在地的重要機制。解決社會融入的問題,提供就業機會一直是最好的解方之一。(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RefuAid協助難民寫履歷,媒合工作機會。已幫助超過440位難民找到與工作技能相符的工作。(達志影像)

▲許多難民擁有專業技能,經過語言訓練及文化適應,就能在新國家貢獻所長。(達志影像)

▲許多國家面臨勞力不足的窘境,若能善用擁有一技之長的難民,截長補短,可望創造雙贏。(達志影像)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