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廢校音樂祭 重啟故鄉心跳
在台灣,許多人的原生家庭在南部,卻為尋找更好的就學、就業機會而當了北漂族。在日本,也有這樣一群人,稱之為「上京」——離鄉背井投入東京大都會區謀生,坂口修一郎就是其中之一。
上京者回鄉,串連起在地好鄰居
1971年出生的坂口修一郎,自小在鹿兒島長大,他坦言年輕時以為自己的家鄉「鳥不生蛋」,因此高中畢業後就搬到東京,追尋喜愛的電影和音樂。
坂口先是和朋友組成一支名為「Double Famous」的樂團,在全國各地表演,同時要負責舞台、音響、燈光,這讓坂口漸漸意識到「創造空間」這件事,也慢慢生出一個念頭——為自己打造一個空間,一個可以讓眾人享受樂趣的地方。
此時,他還沒有把這個夢想和故鄉串連起來,直到某天,朋友岡本出版了一本關於鹿兒島的書,這才勾動坂口想起久違的家鄉。「在書裡看到一家小時候常路過的店,原來那是一家很棒的辣豆腐店,我才意識到我對家鄉的了解竟然這麼少,」坂口回憶道。
更讓他驚訝的是,但當他重回故鄉,卻發現「鳥不生蛋」的鹿兒島,竟已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創作者和藝術家,這才開始將夢想與家鄉連結起來。「我想在鹿兒島辦活動,不是為了振興地方這種遠大的目標,而是因為我想親身感受鹿兒島的樂趣。當我提到每個人都有『和朋友們在故鄉玩得開心』的願望,並建立越來越多連結時,岡本回應道:『那就是好鄰居』。」
一場音樂祭,帶動地方創生
2009年,坂口開始在距離鹿兒島市區一個多小時車程的一所廢校裡舉辦社區慶典——「好鄰居音樂祭」(Good Neighbors Jamboree),主題是「大家共同創造的節日」,除了音樂外,還有手作、電影、攝影等活動,現場有用在地食材製作的美食,歌唱、演奏、烹飪、瑜伽⋯⋯,每個擁有特殊技能的人都能在這裡露一手。
音樂祭大獲成功,坂口以此為契機,在2014年創辦了BAGN。BAGN的名字來自「Be A Good Neighbor(做個好鄰居)」,是一家創造「場景體驗」的公司,目標是讓好鄰居聚集在一起,讓人與人之間發生故事。
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性活動的音樂祭,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此後,坂口不僅每年租用廢校辦活動,還直接承攬接管整個場地。2017年,坂口成立法人協會Riverbank,與當地民眾合作改造廢校。
這所原名「長谷川小學」的學校,建於1885年,如今稱為「河岸森林學校」,轉型為提供各種體驗設施的活動場所。
由於木構校舍建於1933年,重新翻修經費龐大,且在木構建築上加裝鋼架會很突兀,因此協會決定不翻新、只修復,在當地約200名志工的協助下,Riverbank參照老照片,盡量使其恢復原貌。
協會還將校地裡的一棟鋼筋混凝土校舍改造成住宿場地,又打造了一座戶外花園廚房,方便露營或舉辦活動時使用。另外闢建一座香草農場,利用校園裡的天然湧泉,打造出生態池,聳立在校園裡的百年老樹也被保留了下來。
整修後,原本荒廢的校園變身為一座清新的露營場地,成為男女老少、專業與業餘愛好者都能平等互動的空間。2019年,河岸森林學校開始營運,提供場地出租,也吸引當地工匠成立工作坊,民眾還可以體驗來自日本各地的文化活動,而這裡當然也是每年好鄰居音樂祭的場地。
截至2024年3月,BAGN已擁有15名員工,工作範圍涵蓋多樣化的創意領域,包括活動、節慶和各類場館的空間規劃、書籍與網路媒體的編輯製作、營造空間氛圍的音樂製作等。
不過與其說坂口將東京經驗帶回鹿兒島,坂口反倒認為他是將鹿兒島的文化「逆輸入」回東京。例如結合音樂祭的經驗,2014年BAGN在澀谷舉辦「Hikarie樂團」(日文ヒカリエ、光ㄟ,意為朝向陽光)活動。在綜合商場的各個角落隨機展開音樂表演。BAGN也為「好鄰居音樂祭」製作周邊原創商品,甚至開設咖啡廳,讓都會區的民眾有機會接觸鹿兒島地方文化。
廢校變身,為閒置空間注入溫度
「當我在鹿兒島時,我覺得東京更重要,農村什麼都沒有。但各個地區存在著不同的文化,人們不應該認為東京更棒、更酷,而應該認識到腳下就有許多有趣的東西,並去享受它們。如果繼續這樣做,城鄉之間的差異將逐漸消失,我想為此創造一個機會。」
許多鹿兒島人也和坂口修一郎有同樣的領悟。BAGN通訊總監黒瀬優佳也是高中畢業就上京,現在則利用在東京工作時建立的關係,將東京和鹿兒島的人們連結起來。「我相信正因為我是U-turn移民(指從鄉村搬到大城市工作,之後又返鄉發展的人),所以才能扮演這個角色,」黒瀬優佳說。
廢校活用、為地方創造工作機會的例子台灣也有。位於台南麻豆的首府大學退場後,台南市府就將2.8萬坪的校舍空間打造成兼具運動、遊憩、社福功能的服務中心,不但有愛心銀行進駐,也提供身障者照顧服務,成為市民新的休閒去處。台東縣政府則是改造閒置校舍,將忠勇國小校舍翻轉為地區長照中心,為缺乏照護資源的地方長者帶來便利,也為當地的長照產業注入新契機。
政府投入努力,民間也有自發性的地方創生,將廢校轉為重要的創生基地。清大畢業生莊凱詠承租廢棄已久的百年老校豐鄉國小,創立社會企業「大山北月」,將原本無人聞問的廢棄小學打造成複合式農遊園區,更與當地農民緊密結合,把地方美食推上市場、甚至國際,近一步帶動農業復甦和在地商機。
廢校再利用,不僅能讓蚊子館轉變成具有活力的地方文化樞紐,也為原本冰冷的空間重新帶來溫度和意義。正如坂口修一郎和莊凱詠以創意為社會的幸福做出貢獻一般,透過重新規劃與創意再生,社區因此活化,帶動人口回流和商機發展,為偏鄉勞動力拓展出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BAGN Inc. 官方網站
我總是在追尋不在身邊的東西,但當我重新思考才發現,也許我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我曾經深信鹿兒島什麼都沒有,但事實上,是我的家鄉塑造了我,包括我的思考方式和外貌。
—坂口修一郎,鹿兒島BAGN Inc.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24年九州觀光城鎮營造獎特別賞 - NEXT CREATE
專家點評劉子琦
鹿兒島廢校活用、地域振興
坂口修一郎帶領自己的無國界樂團-「Double Famous」,辦了一場在廢棄小學的熱鬧音樂祭,竟然燃起地方民眾的社區創生魂。就像無菜單料理一樣,須由主廚來料理手邊社區自產的人、文、地、產、景等資材,悶燉快炒,燒製成為一道道兼具食、遊、住、購、行等獨特在地風情的景緻。活化廢校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特色、空間格局、交通區位、都涉及在地各方觀點的激盪與參與。需要公私協力,一起打破傳統思維的框架,引進企業資源,創造了就業機會,廢校再生才能發揮維繫社區連帶的活力場域。(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2009年,坂口修一郎利用廢校舉辦「好鄰居音樂祭」,透過音樂、手作、市集、攝影等活動,讓好鄰居聚集在一起。(非個案實況,達志影像)

▲隨著社會少子化,日本許多百年學校紛紛廢校,改造活化這些珍貴的資產,成了一門值得投入的領域。(非個案實況,達志影像)

▲BAGN Inc.從廢校改建延伸出多元業務,像新品牌Mammoth 就是以孩童為對象,致力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達志影像)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