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為園藝產業埋下創新種子-田尾公路花園協會
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把辦遊程定位為行銷,辦組合盆栽比賽則是為了找出有賣相的商品,把餅做大。未來的願景,是把田尾打造成在地園藝花博,還要把店家批發式的賣場變成一家家的花園,實現像IKEA一樣的體驗行銷,吸引遊客一來再來。看似傳統的田尾鄉園藝業者,正透過學習與創新,走向未來。


村是遊戲小島-「藝農」的山村生活實踐
一對外地來的年輕人,跑到台南市官田鄉大崎村成家立業,以「村是遊戲小島」的創意,在破敗的牆垣中,接續前人的基礎,持續改造活化村落頹敗的家屋景觀,設計出孩子的大地闖關遊戲、辦營隊、開講座、搞市集,還開了一間店幫小農賣產品。持續活化村落,帶進親子遊客,摸索實踐在地共好生活的有趣姿態。




帶薪培訓 Building Up助弱勢者重建人生
每年有120人獲選加入Building Up培訓計畫,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更不乏有更生人,他們一直在求職路上跌跌撞撞。Building Up致力幫助弱勢者,提供16週的建築學徒制培訓,如今的畢業生約有 86% 都能找到全職工作,改寫灰暗的命運,展開經濟自主的人生。




舊衣變潮服 台灣永續時尚標竿Story Wear
Story Wear堅持循環經濟,透過找「街角裁縫師」合作,她們是一群腦麻兒母親和二度就業婦女,全手工將舊牛仔褲拆解重製,成為獨特的時裝或好物,打造出從原料到商品的零廢棄生產鏈,更成為大企業推動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最佳合作夥伴。




一輛腳踏車 烏干達小農擺脫貧窮循環
在台灣極為普遍的腳踏車,在烏干達的偏鄉農地卻是不可多得的生財工具、甚至救命工具。烏干達社企Cycle Connect利用核發腳踏車貸款,讓農民從租賃到擁有一台腳踏車,能載著農作物到更遠的地方、賣到更好的價錢,也能靠此獲得醫療和教育的機會。一年核准的貸款超過2,500筆,影響超過1萬2,500位農民。



成真咖啡「把人照顧好」的商業模式
2015年王國雄從王品集團退下來,旋即投入熱愛的咖啡行業,創立成真社會企業,並成為全球唯一通過B型企業認證的咖啡公司。從一開始只經營線上會員生意、2年後第一店開張,再過4年開出14家門市、營收超過1億元,卻始終堅持商場競爭靠的不是社企招牌、不是時尚,而是對的人才與對的商模製造的產品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