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
傳統技藝
為了維繫產業的發展,推廣台灣傳統建材的運用與發展,「三和瓦窯」透過大樹瓦窯文化協會、三和窯廠和由多元夥伴成立的三和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努力,一方面推出以磚為主的文創商品,一方面透過體驗活動與教育宣傳進行社會教育。善用資源並且加以創新是三和瓦窯的特色,彼此攜手同時腳踏實地則是三和瓦窯的步伐。三和瓦窯追尋一個安居樂業的工作場域,一個帶給工作夥伴與顧客溫暖的家。
李俊宏希望打造一個有家的溫暖的地方。
磚的本色:土生土長就地取材
走在運用回收舊建材與傳統建築工法搭建的展示牆旁,有一種貼近土地的芬芳。這裡原本是窯廠放置原料土的場域,在社團法人高雄市大樹瓦窯文化協會和三和瓦窯的共同努力之下,如今正一步一步轉變成為傳統建築材料與工法的展示空間。
鄰近大樹區的高屏溪,為大樹區的瓦窯產業提供著細質且濕黏合度的優質原料,然而在鋼筋水泥取代磚瓦的今日,在這裡只剩下三和窯廠繼續堅持著這條道路。為了存放日漸稀少的原料土,瓦窯特別整理了這個空間。協會導覽志工指著頭頂上的鐵皮說,為了減少下雨時原料土的流失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特別加蓋了屋頂,因為瓦窯需要木材燃燒,因此也有各地送來的廢船板和木材,其中不乏許多具有歷史的材料,而這些素材也成為打造這個「台灣傳統建築工法空間博物館」最好的資源。
協會理事長李俊宏先生回憶起自己投入相關事業的因緣,其實一開始只是單純地為了家。自幼玩著泥巴長大的李俊宏,看著從事瓦窯工作的伯公和媽媽工作非常辛苦,很擔心他們的身體會不堪負荷,於是毅然決然返鄉投入瓦窯的經營。同時,李俊宏也對於台灣傳統建材情有獨鍾,對日漸流逝的工法感到惋惜,為了不讓近百年的瓦窯廠就此無以為繼,維持產業的營運和創新,就成為當務之急。
導覽志工透過古法打造的牆介紹傳統工法和傳統建材。
磚的本色:會呼吸的凝聚力
不同於鋼筋水泥,傳統台灣的建材與建築會呼吸,並與大自然四季與日夜交替的循環共同生活。然而一塊磚蓋不了一個家,一個人也扛不起這個日漸衰弱的產業。雖然擁有高屏溪帶來的優質原料土和瓦窯近百年累積的經驗,但是在李俊宏的眼中,「人」才是三和瓦窯最重要的資產與優勢。正因為許許多多大樹瓦窯文化協會的志工,熱情且專業地分享,才讓大眾對傳統建材有著更深的認識和情感連結。
現今的寶貴成果,多虧了志工們的大力協助與連結。李俊宏說,熱誠比專業更為重要,因為有熱誠就肯學習。如今協會也朝著與其他在地社區和協會合作的方向發展,希望以大社區的發展概念,將在地的文化與自然環境共同打造成為大家的後花園。
為了協助在地就業和持續產業發展的動能,大樹瓦窯文化協會申請了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能夠協助需要工作的人,能夠有一個安居樂業的工作場域,並能找到未來的希望。
善用每個人的優缺點,把握每一項資源和機會,協助工作夥伴累積專業的技能。李俊宏談到這些年來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正是夥伴們克服心理障礙,學習相關的技藝,從不會到會的心路歷程。大家共同克服了資源的限制與趕工的壓力,一起努力工作。面對曾有夥伴因為身體的因素需要回家休養的挑戰,為了能協助他們持續工作,李俊宏希望三和瓦窯能建構成為工藝社區網絡,提供銷售平台與作品寄賣的管道,讓他們能夠成為居家工藝師。
磚的本色:質樸、踏實且溫暖
走進的磚瓦工坊磚賣店,映入眼簾的是許多溫暖喜氣且饒富興味的文創商品。三和瓦窯作為一個品牌,選擇了磚瓦本身原有的紅色,再加上一點釉彩作搭配,以突顯磚的本色。
沾水即可書寫的習字台,充分發揮磚吸水又易揮發的特色;用手觸摸帶來親切質感的紀念品,交織著簡單的紅色與民俗喜慶文化的元素,成為一種堅定且溫暖的祝福。在DIY 場域中的遊客與學子,透過導覽與親自動手參與,除了知識上的接觸與學習,更能強化情感的培養。
專注和堅持是瓦窯的經營理念,為此,李俊宏選擇了慢慢走而不是急切的步伐。李俊宏表示人生短暫,事業長期,對的事就要持續做下去。不要因為想要賺錢而不論快慢,和樂且不傷害別人的生活,並儘可能做到圓滿,則是他一直以來的追求。
「學會放手也許是我未來的功課。」李俊宏表示,結束了3 年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在和大家討論之後,決定成立三和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僱用10 名多元夥伴繼續走下去。然而沒有了政府的資金補助,經營的壓力十分沈重,幸好同仁累積的專業已漸漸步上正軌。公司一方面結合三和窯廠的專業支援與訂單協力,朝著財務自主的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也透過與大樹瓦窯文化協會志工們合力推廣,以各式課程、DIY 活動和傳統建材與工法的博物館,吸引大朋友小朋友來訪與駐足,更進一步地接近台灣傳統建材的美好。
其實成立公司只是一個起步,李俊宏表示願景尚未成功,在這個耗費工時、成本高,市場規模卻不大的產業中,要獨力打平還需要許多努力。未來希望能強化設計與推廣,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並打造更好的服務平台與拓展通路。
如今,透過與三和窯廠和大樹瓦窯文化協會的彼此協力,三和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正朝著自給自足的目標邁進。員工的技術能力日益成熟,並且共同以三和瓦窯為品牌,持續開發商品。下一步將結合知識經濟與休閒風的發展趨勢, 提供更多元的產品與服務,為了讓客人能停留久一點,更進一步體驗傳統建築帶來的溫度,也將推出結合在地與時令的輕食。在時間與財力允許的狀況下,慢慢地逐夢踏實。
展望未來
這些年來,團隊在開發商品、團隊融合和透過DIY 推廣上得到不錯的評價。談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李俊宏盼望未來能夠繼續維繫這個產業,給工作者一個安居樂業的工作環境。同時,為了爭取「未來市場」,教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為此,大樹瓦窯文化協會渴望能更進一步在國中、國小介紹與推展傳統建材,來到瓦窯親身參與體驗活動,讓大家從「沒有感覺」到有所認識。也唯有如此,當這群年輕人長大成為建築師、設計師或是專業人員之後,才會想到這些素材,選用這些材料,並購買相關的產品。如此一來,從業人員才能持續讓這個富有台灣特色的工藝更加創新並且持續走下去。
談著未來的投資計畫,李俊宏靦腆的眼神中帶著堅定,正如同磚的本色一樣溫暖。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