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輔導
就業輔導
社團法人台中市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
專門服務女性街友的社福機構
民國92年,劉美妙修女與瑪利諾修會修女們在臺中火車站附近發便當給街友時,有感一頓飯食的協助無法真正改變一個徬徨的靈魂,更發現女性街友的處境,可說是弱勢中的最弱勢,因此決定成立台中市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協助無家可歸的婦女,給予人道關懷,協助她們建立自信,重新開拓人生。原本收容的處所位在臺中後火車站附近,由於房東準備收回一部分自用,因此協會發起歷時四年的「購置家園」募款活動,在各界資源贊助與社會大眾支持下,購置一棟三層樓的老屋,整修完成後在104年4月正式啟用了當前的「安心家園」。
現任執行長楊麗蘋說:「這些年來,我們的服務對象一直沒有改變,我們感受到社會有這個需求,就會去回應。我們收容無家可歸的弱勢女性及特殊境遇婦女,包括受暴、精神疾病、智能障礙、未婚懷孕、藥酒癮、更生人等等,不侷限在街頭流浪的婦女,只要她有需求,我們都會伸手援助。」在街頭流浪久了的姊妹,多少都有一些生理與心理狀況,她們的心理大多是封閉的,協會的社工們每天主動與她們接觸,至少需持續關懷一年以上,才有辦法讓她們打開心房,並獲得信賴,進而提供她們更多服務,讓她們開始相信人,願意改變,重新開始。
「早期透過主動出擊,花了很漫長的時間去協助女性街友,在這些年默默耕耘下,現今大臺中地區,包括警政、醫院、監所、還有社會局等等,已與協會建立了聯繫網絡,如有需要臨時棲身之所的姊妹,這些單位會第一時間通知我們,也降低她們在街頭流浪的時間,這樣重返社會的機率會比較高。」楊麗蘋指出這十六年來,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一直專注在這個方向,雖然與公部門沒有直接的合作關係,但卻像協力單位,公部門發現有需要協助的街友,就會聯繫協會,轉介過來。
從心出發關懷女性街友問題
大多社福單位面對的是單一服務目標,「街友」是許多大城市會面臨到的問題,因此協會這些年專注在服務無家可歸的女性街友,其中包含未婚媽媽、更生人、藥酒癮者或身心障礙者等等,每一個案由兩位社工負責,這是大多數社福單位很難辦到的。面對各式複雜的問題,社工可得具備十項全能,除了心理輔導、提供醫療轉介、協助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低收入戶補助等服務,甚至還會遇到安胎、流產、待產各式狀況。而協會這些年經費大多來自籌募、捐贈,來源並不算穩定,但楊麗萍認為就算經費拮据,該做的事還是要持續地做,她說:「因為有信仰的支持,我們出發點都優先了解需求,不考慮費用問題;先找人,再慢慢去找經費,但奇妙的是,經費每年都會剛好夠用。我們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價值的生命,只要對她有幫助,就往這個方向努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協助工作坊
就算經費不是那麼充裕,協會覺得還是該做更多的事,因此決定另尋空間辦理「德蘭工作坊」,開設手工皂、織毛線、串珠、蝶谷巴特拼貼彩繪等手作課程。一開始的出發點,不在於姊妹們的作品能增加多少營收或訓練她們可以學得找工作的技能,而是要讓她們透過做中學的過程慢慢找回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一件事做好。她說,那是一種自我探索、療癒與態度的養成,能協助她們復歸社會。協會後來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提供補助一名專案管理人與兩名進用人員的就業機會,除減輕協會的負擔外,進用的人力也幫了很大的忙。專管負責協助行政事項,找志工老師來開設課程;進用人員則協助工作坊的產品對外推廣與行銷,同時扮演著陪伴姊妹們的角色,在過程中,對姊妹們的心理層面影響有很大的意義,社工們也能更專注解決姊妹們的其他需求。
協會以穩扎穩打的方式來營運工作坊,而發展署資源給了協會往前的動力。因為作品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被消費者接受,除了品牌定位明確,也要有個人特色。在發展署的詢輔導團隊推薦的專業設計師協助下,目前已討論出品牌定位方向,也設計出自己的Logo,她表示,很感謝發展署給協會資源與機會,讓工作坊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並確立市場定位。楊麗蘋說,發展署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很用心,提供就業機會,讓弱勢、中高齡或失業的人有工作,也協助提升了協會社工的服務品質,督導人員每個月也會來關心執行情形,且適時導入資源扶植單位往他們想做的方向前進,可說是創造多贏。未來,協會在工作坊的經營上,打算朝故事行銷的方向推動,希望讓社會大眾認識街友的人生背景,瞭解街友的故事,而讓他們不再負面標籤化。她說:「大多數街友人生歷經的過程就比一般人差,遇到不堪的狀況時,如有人伸手拉她們一把,她們就有再次站起來的機會。」她表示這份工作是靠信念在支撐,很難談成就感,但透過與每一個姊妹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像種下一枚種子那樣,希望她們能夠持續地成長,有天會盛開出花朵,這樣就值得了。
▲協會提供女性街友一個遮風擋雨的家,執行長楊麗蘋帶著社工們,憑著信仰與一股信念,默默付出。
▲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成立德蘭工坊,讓收容的女性街友透過手作,找到心靈的寄託與成就感。
▲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就像一個大家庭,讓女性街友在這裡找到溫暖,成為重回社會的動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案例故事
受訪對象:
社團法人台中市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 楊麗蘋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