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
一個人走會有點孤單,但結伴同行,便能壯大聲勢,更可以昂首闊步向前!在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擔任二十年理事長的吳麗美形容,過港與基隆市其他五個社區共同合作的經驗,她說:「當我們嘗試去推廣社區產業的時候,發現憑單一社區顯得勢單力薄,但六個社區集結起來時,力量就不一樣了。」
六社區合作力量發揮最大值
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82年,吳麗美說:「剛進協會時,擔任了四年的總幹事,當時在任的理事長因長期不在臺灣,而里長對協會要做的社區關懷也興趣缺缺,再加上我對社區發展、老人照顧等方面也沒有經驗,就這樣協會空轉了幾年。」後來在非預期下,她接任了理事長這個位子,或許是因為責任心加上自身龜毛個性,逼得自己一定得做出些什麼名堂來。
一開始,她向市政府爭取資源,從社區關懷據點做起,提供社區老人免費供餐,但沒想到社區的老人家因為不習慣「白吃的午餐」,聽到不用錢反而卻步,後來才改以每餐酌收二十元的方式,讓他們打開心房前來用餐。
在向外提案部分,吳麗美可說是從零開始,只要是任何有可能合作的資源,都積極去爭取,無論是社區綠美化、環保小學堂、社區整體營造、眷村活化,甚至私人企業活動的贊助等計畫。這幾年努力累積下來的經驗,讓過港社區成為基隆市的模範生,參加各項評比都能拿到好成績。
吳麗美指出,很多社區的長輩因為生性靦腆或不習慣熱鬧,較不主動參與社區活動。而她的方法就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事上,有些人熱情有餘,但能力不見得足夠,就多安排幾個人一起做,互相彌補彼此的不足之處;如有些長者,要把他的優點放大,讓他有被重視的感覺,獲得成就感,當建立起自信心後,他就會有意願踏出家門,接觸人群,甚至去幫助他人。
打造資源共享平台
於是,依循同樣的道理,她也嘗試橫跨基隆市的暖暖、中正、信義、中山等四個行政區域,結合中興、平寮、仁壽、東明、新建等六個社區的力量,在原本即互動良好的基礎下,決定一起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申請培力就業計畫,建構「不老基隆-六合心社區銀造平臺」,成立共同品牌。在互相疊加的效應下,產品更加多元,集合式的行銷也使他們整合了更多的資源。
過去曾看到有些社區獨立做了很多計畫,但幾年後因孤掌難鳴,熱情也逐漸燃燒殆盡,慢慢地沉寂下來,而集合六個社區能達到激勵作用,大家資訊互通有無、經費公開透明、活動互相支援,真正做到資源共享,責任共擔,這才是社區長期發展之道。
目前六個社區共同執行的培力就業計畫,共聘僱十七名進用人員與三位專案經理,這些人多為當地居民,除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凝聚社區向心力。吳麗美表示一開始在聘僱進用人員時,為提升中高齡就業,計畫進用的人力,大多先安排他們擔任服務長者、製作餐點或文書執行等工作內容;後來在執行計畫時,思考著還能讓他們學習到什麼技能,於是協會運用培訓與陪伴輔導的經費,鼓勵進用人員報考中餐丙級執照,讓成員職能提升,亦對計畫產生責任感。
以過港為例,一開始由社區媽媽教大家做魚丸、肉粽、年菜,然後再請烹飪老師教西餐西點,培力就業計畫進用人員學習後則有機會成為種子教師,帶領更多長者共同學習,不只做到老人照護,還提升社區居民身心靈,這些影響社區的正能量,反哺之下也讓組織更為健全。
過港各族群多次融合
談起過港社區的發展歷史,自清朝暖暖河岸港口和基隆河運輸貨物以來,從最早只有五戶人家開始發展起;直到38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從大陸帶來大批外省籍軍人,而軍隊為避開可能的砲火,從基隆港區來到過港,在此臨時居住。隨著後來戰火逐漸平熄大批軍人因為沒有戰事需求,轉向公職發展並且在此定居,所以過港有大量的警察、教師、自來水、漁業公司、地方政府等公家單位宿舍,也為因應下一代的教育需求,建立起相當完善的教育機構。加上56年起公有市場、電信局、郵局、電力公司陸續進駐,使其設施較為完備,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模範社區。
居民方面除軍警公教人員外;八零年代因山坡上的大型社區出現,吸引許多外地年輕家庭搬來定居;近幾年,開始有新住民因為婚姻而遷入,經過幾次的族群融合,豐富了過港社區多元發展的面貌與可能性。
吳麗美以自己為例,笑說她是被「騙」來的,家鄉在宜蘭的她,不是基隆在地人,曾在臺北唸書與工作,那時剛結婚,看到房屋廣告說到臺北只要十幾分鐘,房價又比臺北便宜很多,看完房,覺得很喜歡就搬來了。但婚後每天睜開眼睛就必須趕到臺北上班,連社區樓下麵店都很少光顧。
直到後來孩子進入暖江國小就讀,她開始在社區服務,才真正認識這個住了超過十年的地方,一路從學校家長會長,到進入社區發展協會,即使現在她已卸任理事長職位,仍持續幫忙協會各項事務,她說,過港與基隆的五個社區合作,執行發展署的培力就業計畫,把各個社區的力量集結並且發揮到最大,對社區有很大的幫助。
在協會服務的這些年來,看見在此落地生根的長者為了社區所投注的心力量,包含對土地的認同、社區的喜愛和家的歸屬感,如果沒有這些在地居民無怨無悔的付出,只憑她一個人也很難走到今天的發展。並且從過去暖江橋改建,保護壺穴的公民運動中,也突顯了當地居民對社區自發性的愛惜,吳麗美也相信,若能將這些經驗再分享至其他社區,讓地區能整體性的一起成長,或許會有更意想不到的火花值得期待,而她也會持續在這條路上努力。
▲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這些年相當活躍,提升社區居民身心靈方面許多的能量。
▲五個社區共同申請培力就業計畫,計畫人員和社區的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
▲過港與中興、平寮、仁壽、東明、新建等共六個社區,共同建構「不老基隆-六合心社區銀造平臺」,成立共同品牌。
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受訪對象:
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 吳麗美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