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培力單位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及促進永續農業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層人群的福祉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實現性別平等,提高所有婦女及女童的權力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
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及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立可抵抗災害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推動創新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育及以可持續方式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臺東縣大武商圈發展協會

臺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大武商圈以推展大武地區觀光發展與商業繁榮、凝聚大武商圈業者與住戶之共識,以互助合作,聯絡感情,促進商業現代化、提昇消費與生活品質,促進社區商機發展與地方繁榮、經濟發展。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層人群的福祉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臺東縣金峰鄉新興社區發展協會

臺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新興社區發展協會自民國82年成立以來,在全體會員及歷任理監事幹部的共同努力 下,不斷致力於延續原住民文化並持續改善部落的生活環境。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協會 的力量,凝聚社區力量,推動社區的整體發展。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保證責任屏東縣聖選青果農特產品生產合作社

屏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位處多一度的南國之境,大武山蜿蜒其中,使得整個縣境擁有豐富且得天獨厚的泉然資源,形成屏東多樣的自然生態與人文風光。木瓜果園採用專利網室覆蓋,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堅持不使用除草劑,以米糠作為有機肥料,使表土更加肥沃。這些經營理念的實踐不僅有助於生態平衡,也讓我們培育出品質更為優良的木瓜,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高雄市森山里永續發展協會

高雄市
高屏澎東分署
高雄市森山里永續發展協會由熱愛家鄉的青年組成,成員涵蓋小農、茶農、烘焙師與返鄉創業者,橫跨橋頭與六龜兩地,致力於推廣在地農產與文化。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臺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臺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臺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坐落臺灣東南,孕育了豐盛農特產,包括紅龍果、椴木香菇、蜂蜜、鳳梨、梅子、芭樂、洛神及酪梨等。多樣且密度極高的櫟林獨一無二,孕育豐富珍貴的物種,蘭花翩翩、蝴蝶紛飛、走獸奔躍,無數生命共棲於此。協會近年積極推廣「環境教育、食農教育、生態導覽」期望在地共好的同時,也將這片美好山林分享給每位旅人。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屏東縣里港鄉潮厝社區發展協會

屏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潮厝社區以「食農教育」為發展核心,結合在地資源,推動一級產業(農漁業)、三級產業(觀光、文化、服務)等,發展導覽、一日漁夫體驗及泰國蝦伴手禮等特色。透過專家與在地人才的合作,創造多元就業機會,回饋弱勢族群,並朝向社區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及促進永續農業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