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培力單位
雲林縣古坑鄉大埔社區發展協會
雲林縣
雲嘉南分署
連絡電話 05-5829725
單位地址 古坑鄉 朝陽村大埔1-26號
大埔社區,位於雲林縣古坑鄉之東部地處偏僻,北與水碓村、南與古坑村、東與荷苞村、西與西平村和田心村為鄰,本社區有158甲線公路通過銜接149線公路及國道3號高速公路及78線快速道路,交通極為便利,本社區境內土地均為山坡地,松柏溪流經本社區西南側,東面山區峻嶺綿亙,由東向西呈傾斜,山地多、平原少,海拔約200公尺,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5度,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一年四季種植許多農業產品包含麻竹筍、香蕉、咖啡豆、鳳梨、橘子、葡萄柚、破布子、龍眼等..以及全縣唯一山中種植的有機茂谷、有機柳丁、有機金棗的大埔北極殿寺廟保留著文化民俗大鼓隊,時常出席參加表演社區慶典及廟會活動,保留了鄉土文化的傳承意義
此外古坑鄉大埔村里,於民國40年代已開始種植菸草,於民國80年代才走入歷史;早期大埔社區繁華的時候,約有10幾戶人家種植菸草且擁有七座菸樓,如今僅剩唯一的一棟菸樓還保留著,菸樓旁還有戶古厝壁畫建築以長達80年的歷史,已傳承到第四代,也是社區保留最完整的古畫,社區早期為漬物文化,早期筍子外銷出口全盛時期時每戶人家都有個筍寮,如今許多村民都已經拆除,唯一還僅存的是一個用礦煮竹筍的大灶寮,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每年都會有學校單位帶領學生們前來參觀並認識與學習到歷史文化的典故。
大埔生態村連結鐵馬車道,可以沿著松柏溪畔全程規劃6公里,導入溯溪玩水體驗,山谷溪岸景觀之戶外生態空間,鐵馬車道入口處的紫斑蝶意象區,入口旁有個古坑大尖山咖啡園區,體驗咖啡沖泡流程與認識咖啡的生長,環境景觀有著全長2公里的油桐花步道,途中有兩個太陽濕地的生態教育園區,園區具有特色的手搖水車與多樣生態出沒的昆蟲、鳥類聚集區,是個綠意盎然的世外桃源,沿途能欣賞到農民們所種植的麻竹筍、香蕉、咖啡、柑橘、柳丁等農作物外,更設立不少植物解說牌,讓您可以邊健行或邊騎乘的同時,還可邊吸收知識、認識大自然,親身感受溪流與山林生態之美,沿途中會經過行善吊橋長32m、寬1.2m,除供行人使用外,自行車與機車也可通行,休息區的感恩亭,提供親子活動、聚會休閒的好地方。除了生態村外也有提供登山健行步道,步道的設計不會太陡坡,是非常適合親子、家人戶外踏青與放鬆心情歇腳的天堂。
(一) 辦理本計畫的原因
社區自然環境優美特殊、未遭過度開發破壞,擁有豐富原生植物、鳥類、魚類、昆蟲以及蛙類等自然生態資源。社區多年來積極經營社區營造工作,設定出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維護「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規劃計畫實施,以「環境景觀」計畫為基礎,執行本區之環境整體規劃,輔導社區居民積極進行環境整理及環境綠美化,並配合社區「環境生態」調查,加強維護自然生態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物種保育、能源節約等措施,以保育及管理自然資源,落實環境空間之理念 ,以追求資源永續利用。
於民國94年創立了古坑大埔社區發展協會,而籌組宗旨是帶動社區產業發展及經濟起飛,社區從人為出發點營造環境,推廣福利化政策。大埔社區歷年來辦理社區老人、婦女、兒童、文化之相關活動,如社區環境空間綠美化之再造與維護、社區居民認養園區維護計畫、獨居老人關懷照顧服務、青少年學習方案、社區婦女終生學習課程、以及配合政策推廣工作之台灣社區六星計劃,以建立出良善的生活價值觀;並且在各項活動集會中凝聚出社區共識與配合。
大埔社區是雲林縣唯一保留著最傳統漬物文化,也是山區中唯一種植友善自然農法,茂谷與柳丁的社區,近年來政府團隊、協會團隊、學校機關、企業團體前來參觀與體驗,大埔社區將規劃打造更完整的行銷體制,結合社區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導覽,來行銷推廣農村、產業、遊程的開發,與在地企業的合作,並增加產業的開發,來提升返鄉青年就業的機會,達到大埔社區一條龍的整體管理,讓遊客能夠更感受到大埔社區良好的休閒產業品質。
(二) 單位辦理本計畫有利的理由
(1) 推展四季各類的農村〝農事體驗〞;學習與城鄉交流,提升國人對農村文化的價值,為促使具有多樣資源的農村再生,在競爭環境中展現社區之特殊性,並兼顧資源的維護、發展及其永續性,進而活絡農村地區產業,休閒農業是體驗經濟在農村的實踐。
(2) 現今社會養生風氣的盛行,民眾飲食概念價值觀改變,不僅要吃的好,還要吃的健康,社區推廣友善無毒農業發展,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原則,強化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無毒的農產品目標之農業,並且結合教學體驗製作成果乾、蛋糕、茶類等相關產品來提升蔬果的附加價值。
(3) 小農新思維,社區行銷推廣農業加工,提升在地農產品的經濟價值與品質,讓銷售管道也能更多元化。
(4) 創造適合青年回流從事的農業休閒觀光、提升農業加工生產、自然生態導覽方面的發展,並推行農產業永續經營、人才培育的「社區農業創生經理人」。
(5) 自然生態、文化教育園區,認識到自然景觀的奧妙,感受在地各種生態總類的成長紀錄,達到學習以及生態教育的目的。
(6) 大埔人的信仰中心-北極殿寺廟,供奉著玄天大帝,自建廟以來靈驗事蹟不斷、香火鼎盛,每年各地前來參拜信仰更是駱驛不絕,寺廟提供香客大樓住宿,提供社區活動戶外場地,除了服務信眾外,對於社會公益更是積極參與,在民國95~96兩年來獲得內政部優良寺廟表揚。
(7) 大埔社區配合鄰近的山峰華德福學校,與學校配合課程設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關心所成長的環境,共同維護社區清潔、關懷老人,讓社區居民與學生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引進社區資源加入教學活動、擴大學習成效。
(8) 古坑鄉大埔是個以友善農村為特色的社區,社區保留著傳統的漬物文化,為解決產量過剩問題,鼓勵結合DIY體驗及指導醃漬教學,並且來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結合現代人咖啡飲食的趨勢,與在地古坑大尖山咖啡莊園體驗學習採收、烘培的過程,讓社區營造的工作回到「思考人與人、人與土地關係」本質。
將古坑鄉大埔社區農村、農事體驗與生態環境導覽納入旅遊行程中,擴大與週遭社區(例如:荷包、山峰、草嶺、華南、樟湖..)連結,增加遊程計畫之深度與豐富度,提升經濟效益。
3.辦理二日遊生態夏令營之旅方案-透過寒暑假期間讓國小3年級至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們,可以參加戶外農村生活體驗假期之旅規劃,帶領友善環境之夥伴,透過食宿玩樂,在大埔各著名景點、地方民宿、登山步道、大自然生態園區、松柏坑溪鐵馬道、TGC樹屋、TGC咖啡園區、以及一些友善接待家庭等,辦理焢窯PIZZA、烤番薯、賞油桐花、咖啡體驗、採收四季豐收農作物、體驗農業加工DIY等;深度農村體驗課題,提供遊客休閒遊憩活動。讓在地特色文化風情、環境生態教育、採收體驗農夫遊程,藉以擴大宣傳行銷推廣此計畫。
4.民國5、60年代,古坑大埔社區生產的筍乾主要外銷日本,蒸煮好的麻竹筍,經過近兩個月的發酵,散發自然酸味,還要趁著好天氣進行日曬和鹽漬壓製,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成就美味筍乾。一般遊客可嘗試竹筍園割竹筍、品嘗筍料理風味午餐以及醬筍製作體驗等。
5.一日遊的客群-以中高齡的退休人員為主要客源,適合走走停停看看的舒適、漫活無壓力的行程,規劃一日文化深度之旅,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社區歷史的美及山裡自然風雲的變化。
6.半日遊的客群-以假日及配合政府相關推動之遊程,主要以學生、上班族及行動自如的之客群。平日則以中小學生的半日校外學為規劃主軸,探索DIY手作等課程。
7.行銷推廣方式-插旗幟宣傳活動,策略聯盟,提升客群數及社區的曝光率。
一年四季種植許多農業產品包含麻竹筍、香蕉、咖啡豆、鳳梨、橘子、葡萄柚、破布子、龍眼等..以及全縣唯一山中種植的有機茂谷、有機柳丁、有機金棗的大埔北極殿寺廟保留著文化民俗大鼓隊,時常出席參加表演社區慶典及廟會活動,保留了鄉土文化的傳承意義
此外古坑鄉大埔村里,於民國40年代已開始種植菸草,於民國80年代才走入歷史;早期大埔社區繁華的時候,約有10幾戶人家種植菸草且擁有七座菸樓,如今僅剩唯一的一棟菸樓還保留著,菸樓旁還有戶古厝壁畫建築以長達80年的歷史,已傳承到第四代,也是社區保留最完整的古畫,社區早期為漬物文化,早期筍子外銷出口全盛時期時每戶人家都有個筍寮,如今許多村民都已經拆除,唯一還僅存的是一個用礦煮竹筍的大灶寮,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每年都會有學校單位帶領學生們前來參觀並認識與學習到歷史文化的典故。
大埔生態村連結鐵馬車道,可以沿著松柏溪畔全程規劃6公里,導入溯溪玩水體驗,山谷溪岸景觀之戶外生態空間,鐵馬車道入口處的紫斑蝶意象區,入口旁有個古坑大尖山咖啡園區,體驗咖啡沖泡流程與認識咖啡的生長,環境景觀有著全長2公里的油桐花步道,途中有兩個太陽濕地的生態教育園區,園區具有特色的手搖水車與多樣生態出沒的昆蟲、鳥類聚集區,是個綠意盎然的世外桃源,沿途能欣賞到農民們所種植的麻竹筍、香蕉、咖啡、柑橘、柳丁等農作物外,更設立不少植物解說牌,讓您可以邊健行或邊騎乘的同時,還可邊吸收知識、認識大自然,親身感受溪流與山林生態之美,沿途中會經過行善吊橋長32m、寬1.2m,除供行人使用外,自行車與機車也可通行,休息區的感恩亭,提供親子活動、聚會休閒的好地方。除了生態村外也有提供登山健行步道,步道的設計不會太陡坡,是非常適合親子、家人戶外踏青與放鬆心情歇腳的天堂。
(一) 辦理本計畫的原因
社區自然環境優美特殊、未遭過度開發破壞,擁有豐富原生植物、鳥類、魚類、昆蟲以及蛙類等自然生態資源。社區多年來積極經營社區營造工作,設定出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維護「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規劃計畫實施,以「環境景觀」計畫為基礎,執行本區之環境整體規劃,輔導社區居民積極進行環境整理及環境綠美化,並配合社區「環境生態」調查,加強維護自然生態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物種保育、能源節約等措施,以保育及管理自然資源,落實環境空間之理念 ,以追求資源永續利用。
於民國94年創立了古坑大埔社區發展協會,而籌組宗旨是帶動社區產業發展及經濟起飛,社區從人為出發點營造環境,推廣福利化政策。大埔社區歷年來辦理社區老人、婦女、兒童、文化之相關活動,如社區環境空間綠美化之再造與維護、社區居民認養園區維護計畫、獨居老人關懷照顧服務、青少年學習方案、社區婦女終生學習課程、以及配合政策推廣工作之台灣社區六星計劃,以建立出良善的生活價值觀;並且在各項活動集會中凝聚出社區共識與配合。
大埔社區是雲林縣唯一保留著最傳統漬物文化,也是山區中唯一種植友善自然農法,茂谷與柳丁的社區,近年來政府團隊、協會團隊、學校機關、企業團體前來參觀與體驗,大埔社區將規劃打造更完整的行銷體制,結合社區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導覽,來行銷推廣農村、產業、遊程的開發,與在地企業的合作,並增加產業的開發,來提升返鄉青年就業的機會,達到大埔社區一條龍的整體管理,讓遊客能夠更感受到大埔社區良好的休閒產業品質。
(二) 單位辦理本計畫有利的理由
(1) 推展四季各類的農村〝農事體驗〞;學習與城鄉交流,提升國人對農村文化的價值,為促使具有多樣資源的農村再生,在競爭環境中展現社區之特殊性,並兼顧資源的維護、發展及其永續性,進而活絡農村地區產業,休閒農業是體驗經濟在農村的實踐。
(2) 現今社會養生風氣的盛行,民眾飲食概念價值觀改變,不僅要吃的好,還要吃的健康,社區推廣友善無毒農業發展,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原則,強化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無毒的農產品目標之農業,並且結合教學體驗製作成果乾、蛋糕、茶類等相關產品來提升蔬果的附加價值。
(3) 小農新思維,社區行銷推廣農業加工,提升在地農產品的經濟價值與品質,讓銷售管道也能更多元化。
(4) 創造適合青年回流從事的農業休閒觀光、提升農業加工生產、自然生態導覽方面的發展,並推行農產業永續經營、人才培育的「社區農業創生經理人」。
(5) 自然生態、文化教育園區,認識到自然景觀的奧妙,感受在地各種生態總類的成長紀錄,達到學習以及生態教育的目的。
(6) 大埔人的信仰中心-北極殿寺廟,供奉著玄天大帝,自建廟以來靈驗事蹟不斷、香火鼎盛,每年各地前來參拜信仰更是駱驛不絕,寺廟提供香客大樓住宿,提供社區活動戶外場地,除了服務信眾外,對於社會公益更是積極參與,在民國95~96兩年來獲得內政部優良寺廟表揚。
(7) 大埔社區配合鄰近的山峰華德福學校,與學校配合課程設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關心所成長的環境,共同維護社區清潔、關懷老人,讓社區居民與學生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引進社區資源加入教學活動、擴大學習成效。
(8) 古坑鄉大埔是個以友善農村為特色的社區,社區保留著傳統的漬物文化,為解決產量過剩問題,鼓勵結合DIY體驗及指導醃漬教學,並且來提升農產品經濟價值,結合現代人咖啡飲食的趨勢,與在地古坑大尖山咖啡莊園體驗學習採收、烘培的過程,讓社區營造的工作回到「思考人與人、人與土地關係」本質。
將古坑鄉大埔社區農村、農事體驗與生態環境導覽納入旅遊行程中,擴大與週遭社區(例如:荷包、山峰、草嶺、華南、樟湖..)連結,增加遊程計畫之深度與豐富度,提升經濟效益。
3.辦理二日遊生態夏令營之旅方案-透過寒暑假期間讓國小3年級至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們,可以參加戶外農村生活體驗假期之旅規劃,帶領友善環境之夥伴,透過食宿玩樂,在大埔各著名景點、地方民宿、登山步道、大自然生態園區、松柏坑溪鐵馬道、TGC樹屋、TGC咖啡園區、以及一些友善接待家庭等,辦理焢窯PIZZA、烤番薯、賞油桐花、咖啡體驗、採收四季豐收農作物、體驗農業加工DIY等;深度農村體驗課題,提供遊客休閒遊憩活動。讓在地特色文化風情、環境生態教育、採收體驗農夫遊程,藉以擴大宣傳行銷推廣此計畫。
4.民國5、60年代,古坑大埔社區生產的筍乾主要外銷日本,蒸煮好的麻竹筍,經過近兩個月的發酵,散發自然酸味,還要趁著好天氣進行日曬和鹽漬壓製,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成就美味筍乾。一般遊客可嘗試竹筍園割竹筍、品嘗筍料理風味午餐以及醬筍製作體驗等。
5.一日遊的客群-以中高齡的退休人員為主要客源,適合走走停停看看的舒適、漫活無壓力的行程,規劃一日文化深度之旅,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社區歷史的美及山裡自然風雲的變化。
6.半日遊的客群-以假日及配合政府相關推動之遊程,主要以學生、上班族及行動自如的之客群。平日則以中小學生的半日校外學為規劃主軸,探索DIY手作等課程。
7.行銷推廣方式-插旗幟宣傳活動,策略聯盟,提升客群數及社區的曝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