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大埔愛樂 曾文水庫畔的漂流木提琴村
人口不到5千的嘉義縣大埔鄉,位於曾文水庫旁,沒有醫院、診所,直到10年前才設有醫療站,境內只有一合併國中和國小的學校。過往,觀光產業主要仰賴曾文水庫的湖光山色,近年來透過漂流木工藝的提升,發展地區特色提琴產業,讓「大埔愛樂」成為品牌,建立了居民的社區意識,也帶動了返鄉就業及觀光人潮。
-
小社區大力量
就在社區慢慢凋零之際,有一群在地居民默默地籌組「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結合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的資源協助下,讓社區找到重生之路,更成為苗栗頭份與竹南地區的知名聚落,小社區居民把在地力量發揮到最大價值!
-
桃園新屋區愛鄉協會 百年石滬的老故事與新體驗
「把阿公時代的吃飯傢伙,變成Z世代說故事賺錢的獨門亮點」,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把「故事」入名,打出懷舊牌,創造將好奇心化為購買力的商業模式,也為以地方創生為使命的社會企業,開出新路。
-
故事行銷夠給力 把「黃荊」變黃金
屏東內埔鄉一個少有人知的隘寮村,一個外地嫁來隘寮的媳婦,帶領起社區的改造,開發出以黃荊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和地方遊程。靠著行銷頭腦﹅不放棄和行動力,打拚十多年,只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隘寮,想要讓孩子能勇敢的說出:「我是隘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