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用族語說童玩故事 共創山中「童話王國」
腹地狹小的屏東三地門安坡部落,以「童玩」做為社區發展的核心。曾經投入幾百萬打造的基地被夷為平地,轉念「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重起爐灶,把遊客帶進山林繼續玩,並做出屏東10大伴手禮的童玩組合。透過多元就業方案,讓年輕人返鄉工作並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持續「百變童玩」的排灣族故事。
-
茶山部落讓族人變股東 拿回產業主導權
從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到新冠疫情,幾乎每十年就要經歷一次巨大災變的茶山部落產業社區發展協會,不但沒有被擊垮,反而是一次次蛻變,尋找到新的契機。部落由原先依賴自然環境為生的觀光產業,發展到農業產業升級的雜糧產銷,到去年更進化到由小農組成的合作社方式營運,證明「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
-
鹿場風情
臺南市佳里區漳洲社區與臺灣許多人口老化的社區一樣,青壯人口大量外移,中高齡與弱勢族群居民比例偏高,不過近年在里長的帶領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支援下,把傳統西拉雅鹿場文化,與新引進的木玫瑰文創,發展成為社區的特色亮點,累積社區能量,漸漸開花結果。
-
高獲利烘焙坊 往社會企業邁進
為了達到讓社區關懷據點永續經營、推廣在地農產品與勞動培力的三大目標,彰化縣溪湖鎮西勢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禾豐傳奇烘焙坊」,製作和販售特色麵包。短短3年多時間,創下單季營業額超過新台幣300萬元的佳績。務實耕耘與獲利成果,讓社區往社會企業發展的夢想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