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太平藍 把台灣藍染帶上國際
曾接受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台中市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站穩腳步,邁向自給自足,是成功的典範。成長茁壯脫離多元計畫之後,仍持續提供在地青年、中高齡長者、身心障礙者友善工作環境,並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以具市場性的商業模式,走出全新風貌,讓台灣的藍染商品成功走上國際舞台。
-
台南檨林社區 以藺草蓆再創活力與生機
工藝的內涵是人與土地、人與生活緊密結合的風格,而設計的本質來自於對在地的認同感。檨林社區發展協會即結合社區生產工作者、藺草產業、老屋再利用空間,凝聚社區力量推動觀光、手作、文化導覽。藺草工坊設計製作的工藝商品,成功的將文化與產業接軌,提升藺草蓆的傳統工藝,再創社區生機與活力。
-
CaYaMaVana 山腰上,涼亭展風華
一年一度的涼亭節剛剛落幕,11月清爽的午後,珈雅瑪部落裡仍有三兩遊客在散步遊覽,把握慶典的餘溫。茶山社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是一個由鄒族、布農族與漢人共同組成的社區,包含珈雅瑪(Cayamavana)、亞比亞納(Yaviana)、竹之屋(Cucuu)三個聚落。
-
花蓮啄木鳥 幫部落婦女找到成長的路
花蓮縣啄木鳥全人發展協會源起於一場天災,後進駐花蓮光復鄉已廢校的大富國小。在這裡,從關懷兒少出發,陪伴引導進而培訓技能。又看到部落婦女的需要,結合太魯閣織布文化,培力原住民弱勢、單親媽媽及未成年的小媽媽,學習一技之長,成為經濟獨立自主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