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藝術創作者、調香師、音樂創作者…視障者走出新路
許多非營利組織都有心朝財務自主的目標努力,因而積極鍛鍊市場需求的洞察力,以及商業及行銷經營能力,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就是這樣的例子。不僅開發出有效的商業模式,更能破框思考,靈活調整策略或作法,因而能持續創造工作機會,為所服務的視障朋友開闢出更寬廣、更長遠的職涯道路。
-
打磨部落亮點 「慕谷慕魚」魅力加值
位於花蓮銅門村的「慕谷慕魚」,因擁有絕佳美景及獨特人文故事,近幾年知名度大開,至今對遊客吸引力不減。多盟源協進會進用 30 歲上下的部落年輕人規劃及執行遊程,頗受好評。部落青年流動性一向頗大,但在離開後,就能順利銜接職場,擔任主管,達成多元就業的最終目標。
-
小竹筷大汙染 回收重製變身風格家飾
丟棄不再是免洗筷的唯一宿命,發揮創意再造也可以開創大商機!加拿大社企Chop Value從餐館回收免洗筷,以「在地製造」的方式將這些「垃圾」加工製作成兼具質感與創意的家飾、家具,不但減少碳排,也免去龐大的汙染源,更讓廢物再利用,一舉三得!
-
讓自閉症友在職場發光發亮 ─ 丹麥Specialisterne把石頭變鑽石
位於丹麥的社會企業Specialisterne,有效運用自閉症族群的人格特質,將其轉化為具競爭力的職場優勢。這樣的創新商業模式吸引各國取經,其成功經驗不斷在全球擴散中,未來將朝全球10萬個工作機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