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培力單位

屏東縣佳冬鄉塭豐社區發展協會
屏東縣
高屏澎東分署
連絡電話 08-8668578
單位地址 佳冬鄉 塭豐村塭田路206號
塭豐曾是典型靠海漁村,因環境與人文變遷,多數居民轉為內陸魚塭養殖,僅少數仍從事近海捕撈,冬季是鰻苗捕撈旺季。





塭豐社區早期是以靠海維生的典型漁村,後因環境變遷、人文因素等,大多改為內陸養殖,只剩少數村民仍以近海捕撈維生,而每年入冬後漁民便會整裝待發捕撈鰻苗。社區內多為魚塭,平時遊客到這裡來,可以看到一片的魚塭,也能到臨海的防波堤觀海看夕陽喔!「牽罟」是先民最早發明的網具,也是臺灣傳統的捕魚方式之一。每當魚汛來臨時,漁民便會派人在海邊
等待,接著以竹筏或舢舨出海繞著魚群撒網,當船家趕魚入網後會吹響螺聲,岸上的人們接收到訊息便腰纏短繩,合力拉繩將漁網拉上岸。然而,這樣的景象在50年前逐漸消逝,為了讓此一文化傳承下去,塭豐社區每年都會舉辦「牽罟」活動,讓社區及外地來的遊客透過體驗的方式了解漁村文化的演變過程,不僅可以體驗到早期漁民是如何用他們的智慧與技巧去捕魚,也藉以讓臺灣特有文化得以傳遞。
歡迎遊客有機會走訪塭豐,這兒的據點長輩能夠帶你看見臺灣早期的文化歷史,也能聽見有趣的捕魚小故事喔!
等待,接著以竹筏或舢舨出海繞著魚群撒網,當船家趕魚入網後會吹響螺聲,岸上的人們接收到訊息便腰纏短繩,合力拉繩將漁網拉上岸。然而,這樣的景象在50年前逐漸消逝,為了讓此一文化傳承下去,塭豐社區每年都會舉辦「牽罟」活動,讓社區及外地來的遊客透過體驗的方式了解漁村文化的演變過程,不僅可以體驗到早期漁民是如何用他們的智慧與技巧去捕魚,也藉以讓臺灣特有文化得以傳遞。
歡迎遊客有機會走訪塭豐,這兒的據點長輩能夠帶你看見臺灣早期的文化歷史,也能聽見有趣的捕魚小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