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培力單位

台灣耕牛文化協會
新竹縣
桃竹苗分署
連絡電話 0926-939186
單位地址 關西鎮 大旱坑大東坑小段126-2號





台灣耕牛文化協會成立於104年12月20日,協會宗旨為「以牛為起始點,加強樸實農村生活教育及推廣,以增進社會大眾對牛耕文化的認知,試圖恢復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關係。」也規劃了短、中、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為耕牛文化紀錄與推廣、人力培植(牛耕手訓練、教案撰寫人才、導覽人才培植)、建立互助支持網絡,目前正朝向目標前進,推廣牛耕文化,讓更多對牛耕喜愛的人加入我們的計畫中,培育訓練牛耕手的養成,更延續到中期的發展。
友善農耕產業的發展循環產業,以牛為核心,創造循環經濟的效應價值,牛耕文化永續經營,牛在土地上工作所產生的價值回歸土地,牛反覆的吃草排泄循環再利用,反觀美國用機器化跟做經過百年後土地變成沙漠無法再耕作使用,無法循環利用,只有壓榨土地,以牛為主的牛耕友善產業,牛糞就是一種很好的友善循環產業,不管在集產業中的《牛耕米》或是在二級產業中的文創商品《牛耕香條》及三級產業的遊程體驗活動,這些項目都是要讓大家了解天然永續利用土地的價值,回饋於大自然的產業,把沒有價值的東西,變成有價值的物品,把不可能變成為可能,牛吃草 排出糞便,再利用,草的根留在土地上再發新芽生生不息的循環,把根留在土地上,就如同我們牛耕文化的傳承,學習牛的精神,創造出永續循環的經濟價值。
友善農耕產業的發展循環產業,以牛為核心,創造循環經濟的效應價值,牛耕文化永續經營,牛在土地上工作所產生的價值回歸土地,牛反覆的吃草排泄循環再利用,反觀美國用機器化跟做經過百年後土地變成沙漠無法再耕作使用,無法循環利用,只有壓榨土地,以牛為主的牛耕友善產業,牛糞就是一種很好的友善循環產業,不管在集產業中的《牛耕米》或是在二級產業中的文創商品《牛耕香條》及三級產業的遊程體驗活動,這些項目都是要讓大家了解天然永續利用土地的價值,回饋於大自然的產業,把沒有價值的東西,變成有價值的物品,把不可能變成為可能,牛吃草 排出糞便,再利用,草的根留在土地上再發新芽生生不息的循環,把根留在土地上,就如同我們牛耕文化的傳承,學習牛的精神,創造出永續循環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