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生態綠咖啡 用「消費」進行無聲的社會運動
「這個世界有一半的人營養過剩,以及一半的人餓著肚子睡覺,但如果你知道光靠消費就可以幫助他們,你願意做嗎?」余宛如笑著問了這個問題。
-
瓊埔農場 用手機種黃金地瓜
雲林縣水林鄉是台農57號「黃金地瓜」主要產地,黃澄澄的果肉鬆軟綿密、甘甜濃郁,甜度高到可以烤出糖蜜。然而,黃金般的味道及營養,卻沒有黃金般的價格,產銷失衡讓農民常年面臨賤售窘境。直到戴廚師帽的蘇嘉益回到故里,成立瓊埔農場,輔導農民製作產銷履歷,導入科技管理,年輕人回鄉了,地瓜開始變黃金。
-
啟動創生 發現地方需求
2012 年,廖誌汶以社會創新邏輯,在募資平台上實驗性地推出「稻田裡的餐桌」計畫。 透過全新商業模式,與農夫合作,運用當季特色食材,輔以活動設計,讓遊客體驗農 村生活,藉此傳播農村價值、銷售農產品,顛覆消費者對農村的印象,為農村覓得發 展契機。
-
Find Folk生態旅遊 用減碳數據讓遊客有感
泰國社企Find Folk創建Go Green Booking平台,每一個商品都為遊客計算出碳排量,還能抵換服務,引導遊客拋棄過往奢華的旅遊模式,改走生態永續路線,騎單車、品當地菜、深入瞭解小鎮文化,不但能邊旅遊邊減碳,也為小鎮找回工作機會,奪回以往被大企業獨占的觀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