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培力單位
苗栗縣原住民工藝協會
苗栗縣
桃竹苗分署
連絡電話 037-962388
單位傳真 037-962159
單位地址 泰安鄉 象鼻村一鄰38號
苗栗縣原住民工藝協會團隊,在過去兩個十年中,藉由國內外田野調查與實做,還原並保留下逐漸清晰的泰雅染織文化,並藉由文化再製過程,重新凝聚泰雅族傳統的精神、象徵、價值觀。同時,為第三個十年的計畫,也就是將過去所累積的文化史料及現況調查做成數位化保存、應用。並進一步深入有機苧麻生態經濟循環產業發展的趨勢。
健全部落經濟生活型態、創新服務生態系統的建置:過去由於部落在社會制度結構的崩解,讓部落一直處於不健全的發展狀態形成許多社會問題,此計畫在人力上需要青壯年人和老年人的合作發展經濟,共同合作建全家庭及經濟的系統。此系統除了藉由泰雅文化中GaGa共生共享的精神價值出發,建置一個由苧麻生態循環經濟的新模式,讓部落的居民能自給自足經濟獨立。
協會在幼兒教育中辦理了六年之久,100~102前兩年是運用多元社會型的支持,後四年是由協會獨立運作,也因這樣的成果促成了博屋瑪泰雅實驗學校的設立,並從105年與博屋瑪國小合作民族染織教育課程,再教育推廣方面也安排了高中生及大專院校進行染織工藝體驗課程,擴大了中高等教育的範圍。
103年我們開始了染織產業轉型為農業生產工作,進入了後續工作的預備,在苧麻產業中我們分為苧麻栽植與硬體建置核心產業中我們分為栽植及製纖,四個方向中有園區的建置、苧麻的栽植、培苗與採收,以及與科技生技紡織異材質合作。過去都是使用國外的材料,現在協會所要做的目的是希望鼓勵讓苧麻產業能夠重新在我們的土地裡深耕,把苧麻的的文化召喚回來,在培植建置的初期苧麻的產量與產值沒有辦法讓部落的人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協會開始發展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讓衍生應用與異材質結合去支持苧麻的核心工作。
107年~109年培力工作則是要支援軟體的部分,我們的願景目標是希望能夠連結到過去我們所發展的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個天然纖維的重要品牌,期望能夠透過培力的計畫達成這個理想。對於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共生共享的精神價值深深根植於這塊人文萃集的土地,並以此為中心向外開拓與蔓延,更是繼續耕耘我們的夢想,讓傳統文化持續創新的土壤。
協會在在苧麻產業中新建置苧麻示範園區1處,並拓寬苧麻栽植面積,方可使原物料產量提升,並且將苧麻示範園區SOP流程相關紀錄建置成資料庫,以利推廣教育苧麻生態經濟循環產業發展。在培力人才方面經由課程的培訓讓族人能增加專業知識,希望也能讓族人能認同並參與此計畫合作。
110年培力工作則是繼續支援軟體知識的部分,在專業知識與實驗SOP流程尚有不足的地方需加強改善,並且可以建置一套苧麻全株循環系統專業流程。在技術轉移指導時可以讓族人能夠學習更多知識與經驗,並串聯合作農友訂定組織合作方式。協會建置行銷平台開發通路,以利市場調查作為基準,再調整消費需求,提升部落經濟轉型發展價值。
冀望透過本計畫挹注人力,可以創造的在地就業機會包括了部落文化為背景的觀光休閒生態旅遊的經濟產業發展的在地農業、友善耕作、餐飲業、民宿露營業者..等,都會增加客源及需求而有所成長。推廣苧麻生態遊程,建置部落文化導覽解說系統,以解說精煉化、遊程舒適化、開發文創商品、加強行銷曝光為目標,希望逐漸邁向自主營運。
針對苧麻的特殊性與優勢,我們以原住民手撥苧麻為高單價產品,纖維不單單只是做製線用
途,而是與合作單位研發、科技合作、專業合作展開未來空間的發展性。
協會發展的定位,十年為一個時期,我們將在為2020年做為未來發展的前導期,有五年的預備期,協會以原住民基層勞力轉變以技術與知識為主體,以傳統知識與技術翻轉位置來定位,以協會做為未來發展重要的方向。所以我們的發展的定位做為知識與技術的平台翻轉,此次不是針對經濟的問題,而真正是對於翻轉能力的平台中不斷的求進步,對傳統文化能力做為不同階段的轉化,而且我們提供知識的轉移來帶動原住民部落,協助部落的成長。對於未來產品的發展性,過去在染織工藝技術已在市場上有穩固的地位,我們未來發展將朝向社會企業的方向,突破在知識與技術平台的連結,以專業技術的指導,針對部落人才的培訓,透過合作機構,教授們一對一傳授將專業知識導向部落將做為專業培訓人才,做為未來的發展。協會將不定期安排與苧麻生態循環相關培訓課程,邀請部落族人或對苧麻有認知及興趣者共同參與學習。
健全部落經濟生活型態、創新服務生態系統的建置:過去由於部落在社會制度結構的崩解,讓部落一直處於不健全的發展狀態形成許多社會問題,此計畫在人力上需要青壯年人和老年人的合作發展經濟,共同合作建全家庭及經濟的系統。此系統除了藉由泰雅文化中GaGa共生共享的精神價值出發,建置一個由苧麻生態循環經濟的新模式,讓部落的居民能自給自足經濟獨立。
協會在幼兒教育中辦理了六年之久,100~102前兩年是運用多元社會型的支持,後四年是由協會獨立運作,也因這樣的成果促成了博屋瑪泰雅實驗學校的設立,並從105年與博屋瑪國小合作民族染織教育課程,再教育推廣方面也安排了高中生及大專院校進行染織工藝體驗課程,擴大了中高等教育的範圍。
103年我們開始了染織產業轉型為農業生產工作,進入了後續工作的預備,在苧麻產業中我們分為苧麻栽植與硬體建置核心產業中我們分為栽植及製纖,四個方向中有園區的建置、苧麻的栽植、培苗與採收,以及與科技生技紡織異材質合作。過去都是使用國外的材料,現在協會所要做的目的是希望鼓勵讓苧麻產業能夠重新在我們的土地裡深耕,把苧麻的的文化召喚回來,在培植建置的初期苧麻的產量與產值沒有辦法讓部落的人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協會開始發展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讓衍生應用與異材質結合去支持苧麻的核心工作。
107年~109年培力工作則是要支援軟體的部分,我們的願景目標是希望能夠連結到過去我們所發展的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個天然纖維的重要品牌,期望能夠透過培力的計畫達成這個理想。對於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共生共享的精神價值深深根植於這塊人文萃集的土地,並以此為中心向外開拓與蔓延,更是繼續耕耘我們的夢想,讓傳統文化持續創新的土壤。
協會在在苧麻產業中新建置苧麻示範園區1處,並拓寬苧麻栽植面積,方可使原物料產量提升,並且將苧麻示範園區SOP流程相關紀錄建置成資料庫,以利推廣教育苧麻生態經濟循環產業發展。在培力人才方面經由課程的培訓讓族人能增加專業知識,希望也能讓族人能認同並參與此計畫合作。
110年培力工作則是繼續支援軟體知識的部分,在專業知識與實驗SOP流程尚有不足的地方需加強改善,並且可以建置一套苧麻全株循環系統專業流程。在技術轉移指導時可以讓族人能夠學習更多知識與經驗,並串聯合作農友訂定組織合作方式。協會建置行銷平台開發通路,以利市場調查作為基準,再調整消費需求,提升部落經濟轉型發展價值。
冀望透過本計畫挹注人力,可以創造的在地就業機會包括了部落文化為背景的觀光休閒生態旅遊的經濟產業發展的在地農業、友善耕作、餐飲業、民宿露營業者..等,都會增加客源及需求而有所成長。推廣苧麻生態遊程,建置部落文化導覽解說系統,以解說精煉化、遊程舒適化、開發文創商品、加強行銷曝光為目標,希望逐漸邁向自主營運。
針對苧麻的特殊性與優勢,我們以原住民手撥苧麻為高單價產品,纖維不單單只是做製線用
途,而是與合作單位研發、科技合作、專業合作展開未來空間的發展性。
協會發展的定位,十年為一個時期,我們將在為2020年做為未來發展的前導期,有五年的預備期,協會以原住民基層勞力轉變以技術與知識為主體,以傳統知識與技術翻轉位置來定位,以協會做為未來發展重要的方向。所以我們的發展的定位做為知識與技術的平台翻轉,此次不是針對經濟的問題,而真正是對於翻轉能力的平台中不斷的求進步,對傳統文化能力做為不同階段的轉化,而且我們提供知識的轉移來帶動原住民部落,協助部落的成長。對於未來產品的發展性,過去在染織工藝技術已在市場上有穩固的地位,我們未來發展將朝向社會企業的方向,突破在知識與技術平台的連結,以專業技術的指導,針對部落人才的培訓,透過合作機構,教授們一對一傳授將專業知識導向部落將做為專業培訓人才,做為未來的發展。協會將不定期安排與苧麻生態循環相關培訓課程,邀請部落族人或對苧麻有認知及興趣者共同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