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英士社區打造六級產業鏈 讓部落青年在地就業
英士社區位於宜蘭大同鄉太平山山腳下,是往北橫和中橫的必經之地,實際居住人口僅約300人。英士社區發展協會1995年就成立,近幾年卻在一個返鄉的理工男手上,翻轉了。他帶領協會串連一級農產和二級微型加工,再槓桿三級的部落觀光,不僅活絡了地方產業,創造了在地就業,也找回了族人榮譽的身分與自信心。
-
返鄉青年號召青年返鄉
這是一個返鄉青年的故事,現在,他要以自己親身經歷,號召更多青年返鄉。
-
生態旅遊璞玉待磨出光亮
丹大地區是一塊尚未磨出來的璞玉,有著豐富的生態、野生動物棲息、還有厚實的布農族文化在其中,它還在等待成為亮點的那一刻。
-
種樹人與台灣林業的生存之戰
鼓勵造林真的能為臺灣木材業找到出路?不砍樹就是真環保?造林人詹益洲與南投的其他七位同伴共同發起成立了「南投縣永隆林業生產合作社」,要以環境教育的方式,為臺灣林業找答案。
-
青年返鄉的圓夢平臺
「我們常常想像青年返鄉的美好畫面,但我們可曾想過:青年返鄉的誘因是什麼?產業面有什麼可以支撐?有什麼經濟保障?什麼樣的產業可讓青年回鄉『成家』?」在新北市金山區八煙聚落蹲點多年的中華樂音樹環境教育協會理事長錢佳佑,提出了這樣的反思。
-
偏鄉番薯煉成金
位於雲林縣水林鄉的瓊埔合作農場,距離香火鼎盛的北港朝天宮,開車僅有十幾分鐘便可到達,沿海鄉村因為缺乏特色景點,主要幹道也難以吸引香客及觀光人潮。社區特色作物-地瓜,打造出自有的品牌,期盼把番薯變成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