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台南一票「玩皮高手」 實現身障青年穩定就業
台南市復健青年勵進會以專業經營與創新管理,自創「玩皮高手」皮雕工作坊品牌,培育身障人士謀生技能,建立起從設計到縫紉的完整生產團隊,透過接單代工、作品銷售、課程教學和銷售材料包4大業務,讓會員穩定就業,更能回饋社會。成為社福團體自力營生、更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範例。
-
從地方創生到自力創利 彰化大有社區拚轉型社企
近幾年,台灣政府提倡地方創生,最明確的任務目標是鎖定解決人口及就業問題,箇中關鍵就是找出可以永續的商業模式。彰化埔鹽鄉大有社區發展協會一路摸索經營26年,終於迎來2021年不再申請勞動部補助,要靠自己創利的經營模式,帶社區走進新的篇章。
-
竹科旁的新城社區 把年輕人拉回「黑糖的故鄉」
近十多年來,在專家背書黑糖營養成分更高的說法下,黑糖的地位鹹魚大翻身,也催生出日據時代便有「黑糖的故鄉」之譽的新竹縣寶山鄉復育蔗田、再造黑糖商機的計畫。原本是半門外漢的夫妻檔,一個發揮鍥而不捨的研發精神、一個採行商業知識的最佳實踐,攜手在做中學的過程中,為社區拚出一條生路。
-
官田社區聯手產官學 把菱角殼變烏金
官田烏金團隊結合產業、政府、學校及社區,開發專利炭化製程,將原為農業廢棄物的菱角殼炭化成符合國際規範的「菱殼炭」,可淨化空氣、水質及改善土壤,應用相當廣泛,達成空氣到水再到土壤的充分循環利用。不僅為社區帶來就業機會,創造經濟價值,也讓農村生態得以永續。
-
龍眼林協會打造「在地老化」桃花源
近幾年常聞台灣偏鄉社區有送餐及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但龍眼林福利協會早在22年前就開始做,堅持「用在地人照顧在地人」,促進在地中高齡就業,並槓桿地方農產資源,再以產業盈餘回饋社會福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也為離鄉打拚的中寮鄉青年,照養家中老人,打造「在地老化」的快樂社區。
-
蚊子館變人氣站 金湖農發協會幫地方產業鍍金
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以口湖遊客中心為基地,透過餐飲打開知名度,以農遊行程成功整合在地農漁業特色產品、景觀、生態與文化資源,打造「甘苦人」系列品牌。帶地方小農拚行銷,還取得清真證認。除吸引青年返鄉、提供在地就業、發展並提升中高齡員工能力之外,也運用盈餘回饋鄉里、照顧弱勢,成為企業與公益的媒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