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邦查農場,有機農業領頭羊 ─ 僱用高齡勞動力,誓言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
專訪花蓮縣原住民族永續農業文化發展協會 創辦人蘇秀蓮
撰文/李珮綺 攝影/李珮綺
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內的邦查有機農場,不單純只是種菜,農場主人蘇秀蓮還扮演有機農業推廣的領頭羊,善用政府補助計畫,雇用不被職場接受的中高齡員工,連結在地小農,胼手胝足地為有機農業努力。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部落大同村內,有一座開心農場,員工哼著歌、聊著天,手裡採摘著地瓜葉,一天的農活就在說說笑笑中開心完成。
(圖李珮綺攝)
從單純的喜愛農業,到如今成為全國的有機農場標竿,由蘇秀蓮一手打造的邦查有機農場(邦查,Pangcah是阿美族人對自己的稱呼),強調用無毒、有機的農法種植蔬果,園區從起初的4分地到如今逾16公頃,作物包括大豆、木瓜、南瓜、玉米等各種季節性或全年性作物,以及各式野菜,試種的有機無花果也已經結果了,蘇秀蓮全心投入有機栽種及推廣,期望更多人不使用農藥,愛護環境生態,也讓消費者食的安心。
(圖李珮綺攝)
漂鳥回鄉,推廣在地有機農作
對於有機耕作有著無比的堅持與熱情的蘇秀蓮,離開在都市打零工的漂泊生活,2002年接觸有機農業,2007年成立邦查有機農場。回想起有機農場的建立,蘇秀蓮笑著說:「當初只租了幾分地,種想種的無毒蔬菜,但沒技術、沒通路,連自己都養不活,我中間還曾兩度叛逃。」
之後,她在光復租了一塊3公頃的土地,開設了邦查有機農場,2010年6月,邦查有機農場通過慈心有機認證,成為光復鄉第一個得到有機認證的農場。一股想為在地弱勢人口及部落農民改善生活環境的使命感,推動著蘇秀蓮與夥伴一同成立花蓮縣原住民族永續農業文化發展協會,設法聚集資源,為有機農業及在地農業善盡心力。
為打造有機農法教育培訓基地,協會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人力支援,蘇秀蓮擔任專案經理,從育苗到採收,一步步地培訓在地小農及中高齡者相關農作技能,不僅解決農場缺工的問題,也讓被職場淘汰的中高齡員工有份餬口的工作,更培養一技之長。目前員工人數11位,老員工跟了她8、9年,最菜的才來幾週,問她為何雇用中高齡者,她率性的說,「我不僱用他們,誰要用他們。對我來說,只要願意做,沒有年齡限制。學會技術後,即使未來農場消失了,他們也能自力更生,不怕沒飯吃。」
在訪問的過程中,蘇秀蓮看著在栽種的員工,忍不住插話提醒,「萵苣不要種太近,不能跟十字花科一樣,要再開一點點。」蘇秀蓮堅持的個性在農場管理上更是表現無遺。她參考企業管理制度,定下工作規範,強調遵守規則的重要,注重團隊工作氣氛的她,尤其討厭員工說八卦及碎碎念。除了人的管理,蔚為美談的還有完善的生產計畫。
靠生產計畫,讓台塑跟永豐餘都埋單
提及生產計畫,蘇秀蓮說,「貨量充足是銷售的核心。可惜多數農民為了省事,習慣栽種同樣作物一次採收,採收後就斷貨了,客戶當然就跟著斷了。」因此,她依照接到的訂單內容,整合好再規劃種植的作物種類和面積。縝密的生產計畫造就了全年供貨的優勢,讓台塑跟永豐餘都是她的客戶。
這一套葵花寶典她也不怕人學,她樂意分享生產計畫給小農們,「讓大家都能穩定工作不是很好嗎?」只要有人願意學,她就願意教。她戲稱,「我連技術都教出去了,還怕生產計畫書嗎?」蘇秀蓮母雞帶小雞的帶領在地小農,不藏私的教導農務技巧,引導其進入有機農業,並協助進行後端的行銷。
她將原住民族永續農業文化發展協會打造成一個行銷平台,結合在地小農,做產品整合行銷,希望將「邦查」這個品牌行銷出去,同時也協助農民一起添購設備,減低成本之餘,也避開大盤壟斷,讓農民可以安居樂業的過日子。
野菜復育與大豆推廣,落實食農教育
農業是人類食物的最重要來源,飲食活動就是農業活動的一環。除了蔬菜的生產者外,邦查有機農場期許發揮食農教育的傳承者,堅持對土地的友善及對部落產業的支持。蘇秀蓮參與勞動部的培力就業計畫,提出「Ka Lin Ku農學校~有機農食生活網絡發展計畫」,目的在於:野菜文化推廣、食農教育、穀類推廣。
農場內隨處可見的各式野菜,蘇秀蓮指著一株雜草,「這個,你們叫野草,我們叫野菜。」隨手一摘都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提及野菜文化,蘇秀蓮說,「我們阿美族是吃草的民族,野菜是我們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但現在不少野菜因為氣候變化或噴灑除草劑而消失。」蘇秀蓮規劃了野菜保種區,她到處找尋種子,種下了樹豆、小米、紫背菜、木鱉子、學菜、西洋菜等傳統野菜,也計畫將野菜故事、如何種植及料理方式記錄下來,除了復育野菜,也復興阿美族文化。
至於大豆的有機栽種與推廣,蘇秀蓮表示,我們的飲食離不開大豆,像豆漿、豆腐、豆干、醬油等豆製品,但台灣的大豆九成是國外進口,再加上基改黃豆的健康疑慮,以及國外運送的碳足跡汙染等,絕對不比台灣本土有機種植及採收的新鮮健康。想提供給國人自家生產的健康作物的決心,驅使著她勇往直前,蘇秀蓮正積極籌備成立原住民族地區有機農業的示範區及合作社,由邦查有機農場購入機器,增添像是揀選豆子的設備,讓農友能以一公斤10元的價格,省去過去需花上一小時的手工挑選。她由衷盼望,花蓮光復鄉能成為台灣有機大豆的中心。
問起農場未來的發展,蘇秀蓮說,「我希望邦查有機農場未來能變成小農場。」從當初的小農場到現今的規模,邦查有機農場鼓勵也幫助了不少小農,認為有機農業也是有未來發展性,「如果邦查變小,有機農場因而變多,那就是成功了。」喜歡做農、喜歡待在部落,是支持蘇秀蓮經營邦查有機農場的主因,儘管地不是自己的,無法保證將來能做多久,但蘇秀蓮依然樂觀,「我不怕失敗,就怕不做。做了才知道會不會成功。」一派開朗的蘇秀蓮持續朝著心中的有機願景努力著。
(邦查農場提供)
(邦查農場提供)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