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幫你築夢,讓你逐夢
社團法人宜蘭縣築夢家庭關懷協會-劉又綺執行秘書
成立於民國102年11月23日的社團法人宜蘭縣築夢家庭關懷協會,以協助弱勢單親家庭連結各項資源,專注服務於以女性為主的目標,提供急難救助、諮商輔導、就業及法律諮詢、租金補貼與子女家庭成長中的陪伴協助,是宜蘭地區中有口皆碑的社會團體。
家庭,是我們照顧的本
近幾年隨著協會的擴展,不僅協助社會處的轉介案,更主動與其他社、志工夥伴聯繫,進一步照顧更多的弱勢家庭,但礙於人力、資源有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下,許多地方還是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106年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申請了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在補助用人費用的幫忙下,透過技藝培訓、職涯規劃,輔導單親媽媽學習一技之長,從根本改善經濟面的困難,以順利重回社會職場為重點發展項目。
「公益的路走的越久,越會發現盡頭比想像中的還要更遠。」已在協會服務數年的劉又綺秘書,可說是目前協會中第一線的代表人物,從計畫的申請、管理,到協會的行政庶務、溝通協調,皆能看見她孜孜不倦的身影,並從對話交談中,感受到她對公益付出的熱情。
「我們都知道,只做資金上的補貼是遠遠不夠的,協會最希望的還是能夠讓所有的單親家庭都能夠擁有穩定的收入,所以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補助,聘請專業師資訓練完整的技能發展,而在這之中我們選定了精進車縫這個領域,宜蘭過去本是紡織大縣,至今尚有這方面的需求,只是人才的外流導致缺工的情形,而車縫訓練則能很好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讓單親媽媽們至少能接單過生活。」劉執秘娓娓道來著申請目的,一步一步描述出規劃好的藍圖。
不論背的、咬的到抱的,總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開發出多元化的產品,將回收的二手牛仔衣服,做出最大的利用。
助人助己的經濟力量
不過成衣、代工畢竟還停留在論件計酬的方式,偏低的單價也不甚令人滿意,為此,協會同仁從自身養寵物的經驗中找到需求,提出了很棒的主意,以回收二手牛仔衣物製作毛小孩布偶,發展出所謂的「循環經濟」。
一來推動環保,以回收的方式取得,成本低廉對環境友善;二來創造單親及弱勢婦女的就業機會,解決經濟問題,陪伴其學習縫紉技能和建立自信;三來結合公益,與紅龜公益平台的攜手合作下,啟動「築夢紅龜」、「瘋狂毛小孩」丹寧布偶的認購活動,讓再生產品產生多重的價值。此計畫可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賣出了數百隻鯨魚、大象等不同造型的毛小孩布偶,亦提供了數個工作職缺,也讓協會獲得了更多外界的關注。
有鑑於此,民國107年決定延續計畫,內部將拓展相關產品,以連結更多公益單位出發,從圍兜兜、抱枕到安養院老人用的安全護帶等,初步已與和信醫院附設的老人長期照護中心有了共識,同時還與台大兒童病房接洽,希望能縫製一些可提供心靈慰藉的可愛娃娃,盡一份照護的心力,將取之於社會的資源,用之於社會。外部則攜手財團法人阿寶教育基金會與宜蘭縣自閉症者福利協進會,預計規劃聯合勸募、義賣活動,擴大其影響力,讓更多人能一同為公益盡一份心。
在產品的一角是許多動物的大集結,有別於坊間的縫製技巧,專門設計給毛小孩咬的可愛動物,經過特別加工處理,更加的美觀耐咬。
「106年我們已培訓出6位單親媽媽進入職場,但若只有這樣,還不值得我們滿足。」談到付諸實行公益的時候,總是能侃侃而談的劉執秘,已就目前職訓的瓶頸提出了解決方案。接下來將考量更多婦女能夠勝任的技能,包含麵包烘焙、咖啡研磨、美容美髮、油指壓到指甲彩繪,邀請專業老師授課,提供服務對象更多差異化的選擇,並考量市場需求與職場安全,做出最符合市場期待的服務。
共生家園,一起扎根
「在未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時,協會主要的資金來源還是透過個人委員會的贊助與地方紳士的饋贈,並以各類企劃來申請公部門補助,但經費的多寡不一,終究不是長治久安之道。」這是始終藏在劉執秘的心中的隱憂,如今透過計畫的固定推廣,已從104年僅能服務10到20位的單親家庭,到106年已協助超過200人次,社團法人宜蘭縣築夢家庭關懷協會可說是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在計畫行有餘力的持續發展下,協會有著希望能建構單親家庭共生家園的終極目標,預計打造一間互助合作的公益館,提供DIY體驗、毛小孩娛樂和簡單的餐飲、產品販售,使之成為能共同生活、彼此照顧的共生家園,並且結合宜蘭豐沛的觀光資源,規劃進行有特色的遊客服務,以達永續經營的目標。「雖然這樣的願景還有一大段的路要走,但至少只要開始努力,想必總能向夢想靠近。」
社團法人宜蘭縣築夢家庭關懷協會的默默行善,不僅扭轉單親家庭只想領補助的負面想法,更透過自身的行動證明,他們能結合市場需求創造價值,打造自給自足的認購平台,同時不忘以攜手相連的方式,幫助更多比自己更弱勢的家庭,而這一切唯一的支持,只來自於每個人對其理念的認同,進而選擇需要的產品購買,或許你的不經意舉動,就能幫助一位母親,以及一個家庭呢。
重回職場的婦女,有著並不輸給年輕人的工作幹勁,需要承擔家計的她們,面對這樣的機會可說是非常知足、惜福。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