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用族語說童玩故事 共創山中「童話王國」
沿著屏北185縣道,經過一畦畦冒出紅色鳳梨頭的田地,就會來到美人山下排灣族安坡部落。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剛獲得2023年原民會「推動族語團體獎」,族人正沉浸在得獎的喜悅中。事實上,這項成就是17年來部落族人伴隨著「童玩」,同步並行的另一項文化傳承。
以復刻童玩為媒介 串連三代記憶
來到部落學習教室,協會理事長蔣宗佑正忘我的教長者們製作童玩。童玩不是孩子們玩的嗎?講得一口流利排灣族語的蔣宗佑說:「透過教他們(長者)製作童玩,他們用族語和我溝通,我把它彙整起來,然後我再到各個國小去教。像是,我今天教製作彈弓樂器,然後老人家會講出以前的故事,改天我再把這個故事傳達給小朋友。」於是藉由童玩和族語,串連部落的長者和小孩,部族文化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傳承下來。這些年來,安坡部落已復刻200 多種排灣族童玩,因而有「童玩王國」之名。
2006年時,拗不過前村長蔣林花的極力勸說,蔣宗佑以頭目家族的身分回到部落幫忙。但少小離家的他,對家鄉的了解卻極其有限,「只知道我是排灣族,爸爸媽媽是誰,僅此而已,」憑著使命感接下部落文化傳承的擔子。「安坡部落腹地有限,我們種植的作物只能自給自足,不像一般部落能有農特產品的發展,經過討論後,我們以生活周遭、隨手可得的童玩為社區發展重點。」
以大自然為教室 繼續傳承童玩
萬事起頭難,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遂,雖然大多數的族人認同,但經費卻捉襟見肘,於是協會從1、2萬元開始籌錢,直到2年後,爭取到原住民族委員會重點部落計畫的經費,投入幾百萬在口社國小安坡分班廢棄的校區,蓋了孩子們可以製作童玩的文化教室。豈料,在稍有起色後的第3年,教育局認定是危樓,必須全部拆除。
協會一手打造的童玩基地被夷為平地,「沒有教室、沒了辦公室,也沒有孩子可以玩樂的地方,」蔣宗佑回憶,「當時我們非常難過、非常沮喪,覺得應該沒有什麼機會了。」某日,彷彿是祖靈的召喚,他眺望遠處的美人山,想起那裡曾經是小時候採集童玩素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地方。於是在「沒了教室,我們還有大自然」的想法之下,協會把人帶到山林,從認識土地、了解環境,透過植物、動物、石頭的故事,一一把童玩找回來。「運用大自然的智慧,培育我們的下一代,變成是我們傳承童玩產業的所在。」
為了持續創新安坡部落的童玩,蔣宗佑不論是出差或出國,第一件事就是找童玩。這時他才發現生活和童玩已分不開,仔細回想「我在做童玩的時候,看見父母對我的疼愛,兄弟姐妹對我的友愛,」原來支持著他延續製作童玩的力量是「小時候的那個幸福和溫度」。
前幾年,蔣宗佑研發出「百玩組」(編按:取「排灣族」諧音),包括竹蜻蜓、趕鳥器、夫拉溪谷、竹蜻蜓發射器、水槍、雙節棍、套竹環等7種基本DIY組合,將創意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獲選為「2019屏東十大伴手禮暨好店徵選」。
結合族語和童玩 讓文化向下扎根
具有族語教師資格的蔣宗佑發現,童玩製作場合非常適合族語教學,相較課堂上跟著老師唸,孩子們懵懵懂懂的強記,在實際情境中,族語能更快被人學習吸收。於是,平日他在文化健康站和部落長輩學到的族語,假日透過童玩的製作,教孩子們講族語「長輩怎麼說,我們怎麼傳達給他們(孩子)。」協會刻正進行「Vuvu百寶袋」(暫名)繪本編印計畫,分別根據國小初、中、高年級生,編製8個不同版本的族語繪本,預計2023年底出版。不論是族語或繪本,蔣宗佑都走在童玩製作和推廣的路上。
2015年協會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包含3年的經濟型及3年的相對補助。蔣宗佑不諱言,屏北185縣道7個村加上台24線3個村,共計10個村,只有安坡部落拿到補助計畫,大家都在看他們怎麼做,因此壓力很大。所幸,近年透過旅遊產業相關輔導,將部落打造為充滿童趣的「童玩王國」,推出部落導覽、部落小食堂、族服體驗等多元體驗及小旅行活動,吸引遊客們造訪。
蔣宗佑表示,透過多元就業計畫有更多人願意投入社區發展,協助保存和傳承部落文化和傳統技藝。此外,許多年輕人也回到家鄉學習,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身分,並尋回自信。這樣的過程不僅凝聚了族人對部落的認同和情感,也提供了部落青年返鄉工作的機會,傳承珍貴的排灣族文化。
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臉書官網
<在地就業面孔> 讓安坡人都有講述自己故事的能力 |
▲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理事長蔣宗佑,走到哪裡想到的都是童玩,已將童玩內化為DNA。(林穎成 攝)
▲與榔共舞,運用檳榔樹的葉鞘讓孩子們玩,也可促進親子關係。(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 提供)
▲傳統高跟鞋,族人運用生活周遭即可採集的竹子製作竹筒蹺。(原鄉藝文產業聯盟推廣協會 提供)
▲獲選為「2019屏東十大伴手禮暨好店徵選」的百玩組童玩,能變換出十種不同的組合。(林穎成 攝)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夏綠蒂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