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韓國社會企業政策
2012/1029-1101職訓局(現為勞動力發展署)考察
韓國於2007年成立「社會企業促進法」 (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 ;並於勞動部下設專責單位,從政府角度全力支持推動社會企業。以促進就業為發展社會企業的主要目標,並重視社會服務的需求及社會與經濟的平衡發展。雖然政府與民間對社會企業專法訂定的目的及其必要性見解不一,但民間單位及其育成機構仍協助政府或與政府共同合作推動政策,並發展國內外社會企業網絡運作等;同時,鼓勵青年人創業也以新創社會企業為目標,並由育成組織提供相關的協助,從初始推動的50餘家迄今已逾700家(截至2013年)。2012年年底推出了「第二次社會企業培育基本計劃」 (The Basic Plan for Social Enterprises Support) ,為期5年(2013年至2017年)的培育方針包括強化社會企業競爭力、擴大投資及啟動針對性支持體系。
韓國在許多就業促進的政策作為與台灣相似,社會企業政策亦屬勞動部門範疇,其發展值得我們參考借鏡。
(一) 以政府強勢引導的方式推動社會企業
韓國於勞動部下設一個社會企業的專責單位,有13名公務員規劃相關政策,外圍設有KoSEA韓國社會企業振興院,約為40人規模、年度預算235億韓圓(約新台幣6.9億元)推動與執行社企相關業務。未來將以逐漸減少人事費補助、鼓勵公共優先採購及營造適合社會企業的發展環境為重點策略,並持續強化社會企業融資管道與擴大政策性融資,並提供針對性諮詢服務,更重視社會企業育成機構的發展。
(二) 從「促進就業」角度推動社會企業
韓國勞動部延續推動公共就業的脈絡,2001年始以社區福祉與需求的工作為核心,然持續性補助並無助於永續經營且有利益分配的爭議,於是採企業化與制度化策略發展社會企業,核心目標仍為促進就業。推動社會企業創業同時,連結社會創新精神與青年就業與訓練議題;許多青年創業即是在育成組織的協助下新創社會企業。
(三) 訂定法案推動認證制度,強化社會氛圍
對於訂定法案並實行認證看法不一:政府透過法案推動認證制度,目的為吸引投資與建立標竿典範,具有政策宣傳效果;民間組織擔心政府的認證或補助,將限制發展、阻礙創新,而期望政府扮演支持與協助角色,由企業自主發展。不過社會企業推動的策略會依個別國家的發展情形而有差異已成為目前共識。若一國之社會企業發展已具一定程度,訂法反而可能限制發展。而通常非營利組織發展成熟的國家,若社會企業發展環境如企業之支持與公眾認識未臻成熟,則制法有助於建立民眾意識,引導發展。
(四) 社會企業輔導的產業鏈儼然成形
推動社會企業的過程中,同時許多社會企業的育成組織蓬勃發展,如社會企業網絡 (Social Enterprise Network, SEN)、齊心協力基金會 (Work Together Foundation, WT) 、首爾青年創意中心–我們中心 (Haja center) 等民間育成機構。他們提供社會企業創業與經營的諮詢輔導,短短六、七年間,在政府的鼓吹與民間的通力合作下,社會企業的數量快速成長,且社會企業的輔導儼然發展為一種產業鏈。如Haja Center協助許多年輕人創立社會企業,WT透過社企平台提供執行長及領導人定期的交流會議,SEN則在諮詢監督政府議題及提供政策回饋功能。上述機構皆於社會企業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且具獨特功能與重要性,可以說韓國將社會企業當成一種新興產業予以扶植並協助完備生態系統個別環節。
(五) 強化社會企業的國際連結,建立亞洲區社會企業的網絡關係
WT每年舉辦社會企業領袖論壇 (Social Enterprise Leaders Forum in Asia, SELF) 與雙年的亞洲社會企業家高峰會議 (Asian Social Entrepreneurs Summit, ASES) ,其中邀請許多來自亞洲各國的社會企業創業家或領袖,共同分享及討論創業與經營的議題,這樣的訊息顯示韓國在社會企業的執行上,非常重視亞洲區域資源的連結。在累積多年國際社會企業連結與相關盛會經驗後,2014年世界社會企業論壇 (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 2014) 將由WT主辦,而ASES將成為會期中的一個重要議程。至於2014年的SELF則將由KoSEA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