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廣綠色休閒,重拾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透過金湖休閒農業區的旅遊服務,整合在地農漁業特色產品、景觀、生態與文化資源,發展休閒觀光、生態教育與產業體驗。除了提供在地就業機會,發展並提升員工能力之外,也運用盈餘回饋鄉里,照顧獨居老人和特殊教育的學生。未來,希望透過環境教育園區的認證,強化多元產品的行銷,將更多美好的文化與人情故事。
給就業弱勢族群一個機會
來到民風淳樸的雲林縣口湖鄉,農漁業是最主要的產業。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嘗試著把在地特色產業與休閒旅遊風潮結合,經營金湖休閒農業區。近年來因為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和培力就業計畫,協會也逐漸朝向社會企業自給自足的模式發展。培力就業計畫專案管理人蔡云姍認為,以促進就業為使命的社會企業,需透過培力來激發在就業市場上的弱勢族本身的力量,並且協助組織企業化經營,以達成社會融合的目的。
蔡云姍以協會中培力就業計畫所進用的一位工作夥伴為例,說明協會所扮演的角色。當時這位夥伴孩子年紀還小,每每去應徵工作都被拒絕,後來蔡云珊鼓勵她先來協會工作,大家再一起思考如何兼顧孩子的照顧,這位夥伴在電話那頭哽咽地說,這是她生平第一次聽到有人願意這樣體諒她跟她說話。當這位夥伴來到協會工作之後,積極學習,能舉一反三,展現出非常好的能力,不但在產品展售方面能夠獨當一面,同時會自己主動強化產品解說能力。
當蔡云姍問這位夥伴如果有機會自己賺錢的話,會不會還想要領取政府的補助時,這位夥伴斬釘截鐵地說不要。蔡云姍相信,讓一個人自發性地產生能力,從內部站起來,就能夠自立的走下去。蔡云姍也認為,如果組織可以自力更生,就不用長期依賴政府的資源挹注,讓政府可以把資源運用在更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過去,協會的使命重點在於協助農民和會員技術提升、行銷推廣、強化知識領域面向,也期許能夠把在地農業帶上國際舞台。然而實際的工作中,蔡云姍發現農民朋友們也有自己的堅持,因此無法跟上市場的腳步。
由於協會的努力不只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對顧客和農民的服務。因此蔡云姍重新思考,未來將把重點放在如何透過綠色休閒旅遊的過程,教育消費者與大自然相處的態度和更好的休閒方式;同時也運用市場需求,帶領農民朋友一起進步,例如,在推廣綠色農業旅遊時,只提供安全且符合環保概念的產品。
為了推廣綠色旅遊的概念,協會從文化與感情的基礎去建立旅遊行銷模式,再把綠色的教育概念放進來,並透過消費市場來影響生產者。如果消費者只購買有認證的產品,那麼未來協會就只會販售相關的產品。
協會的服務也隨著市場需求而日新月異,例如當來訪的遊客表示不想吃外面餐廳的餐點時,協會便為他們研發風味餐。在社區媽媽的支援下,協會完成了六十餘人的風味自助餐。精算之後,發現有小小的盈餘,於是進一步思考轉化成為生意的可行性。後來逐步增添設備,改善工作流程和菜色,甚至派了三位夥伴參加培訓取得了餐飲的丙級證照。
目前協會已經結合許多小農共同參與一個符合安全機制的合作生產模式,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和建構相關的網絡。蔡云姍認為,唯有先建立安全品質的架構,才能更進一步建立品牌化的經營。未來希望人們聽到金湖休閒農業區時,就會知道這些產品是安全且品質值得信賴的產品。
協會也著力於綠色環境教育, 推廣「輕鹽,輕糖,輕醬,輕油,輕聲細語,放輕腳步」的六輕飲食概念,同時結合小學推廣食農教育,並發展農業市集。
透過培力讓人盡其才
人才的培力一直是協會關注的重點工作,因此協會給予工作夥伴支持鼓勵和不斷學習成長的空間。蔡云姍表示,支持她永不放棄的信念,其實就是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精神。她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國小畢業之後,開店當老闆娘,後來因為意外無法從事原來的工作。40 歲才念國中,在國中2 年級時因為想要學習第二專長才開始學習電腦,沒想到後來因此才有機會加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蔡云姍覺得自己很幸運,一路以來一直受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訓練,才能不斷地成長。也因此她希望能夠為這些多元夥伴爭取資源和學習的空間,讓夥伴能夠努力充實自己。同時,她也會留用最需要留用的夥伴成為協會的正式員工,並給他最好的保障。
蔡云姍鼓勵同仁開誠佈公,自動自發的學習與改善,每當完成一項重要的服務之後,協會的工作夥伴就會一起檢討,有需要改進或是注意的事項,都可以開誠佈公地討論,夥伴不會因此感到難堪,反而會試著努力達成。
曾擔任協會培力就業計畫專案管理人的李昱緯,拒絕了醫院兩倍薪資的工作來到這裡。他回顧到職前三天心中還在抉擇,是否要回到醫院工作。最後,他選擇追求有意義的工作,希望能夠廣泛地接觸各個不同層面不同事物,讓自己有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李昱緯說,他也希望在這裡學習到的相關經驗,未來能夠協助家裡的事業發展。他期待放慢腳步慢慢學習、觀察和嘗試,不因莽撞或是躁進,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走冤枉路。
回饋鄉里
協會除了專注在發展既有的事業之外,也希望透過服務和盈餘回饋給社區需要幫助的人。例如,協會透過便當服務之便,同時也提供免費的便當給社會福利邊緣戶的獨居老人。
蔡云姍分享,有一戶人家,父親中風無法下床,在台北工作賺錢的大兒子有嚴重的口吃,而母親和妹妹則有智能障礙。當協會發現這家人時,就主動送餐給他們吃。結果當在台北工作的大兒子知道以後,親自來到協會堅持一定要付費。之後並請協會每天送3 個便當給父母親和妹妹吃,他每個月會回來結一次帳。在這個過程中,也讓蔡云姍更深刻的體會當我們把自己的關懷化為行動時,更需要顧及受助者的尊嚴。蔡云姍除了鼓勵他安心地回到台北賺錢之外,也考慮連結更多的外部資源,來協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後來在某次颱風假停止上班時,協會同仁依然主動煮菜送過去。因為媒體的批露,協會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支持和捐助。目前協會依然以便當的盈餘持續獨居老人的送餐服務,同時也提撥基金回饋給在地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
當人開始改變自己的生長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跟著改變了。蔡云姍說,太多時候,我們忘了停留下來看看周圍的事物,看看周邊的人。在這個快速的年代,希望不再只是匆匆消費就走,而能夠停下來建立感情。期待有一天,來到金湖休閒農業區的每一位遊客,都能帶著滿滿幸福的笑容;協會的員工,在協會工作能夠得到成就感,自動自發並充滿向心力,同時能夠充滿自信地與遊客互動。透過外部合作廠商的肯定,協會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未來,協會希望更進一步發展小農市集、強化環境教育功能,推廣綠色與「六輕」理念,提升外部服務的能力。並且透過向市場學習,提供弱勢就業者一個能夠發揮自我的平台,並將盈餘回饋鄉里,持續建構一個美好的休閒環境。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